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一)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一)

Home

密勒日巴大師全集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一)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一) 第一篇 - 第四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二) 第五篇 - 第十三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三) 第十四篇 - 第十八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四) 第十九篇 - 第廿七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五) 第廿七篇 - 第卅六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六) 第卅七篇 - 第四十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七) 第四一篇 - 第四四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八) 第四五篇 - 第四九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九) 第五十篇 - 第五二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十) 第五三篇 - 第五五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十一) 第五六篇 - 第五八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十二) 第五九篇 - 第六一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一)

目錄

第一篇 密勒拾柴記
第二篇 善河降魔記
第三篇 雪山之歌
第四篇 崖魔女的挑釁

譯 者 的 話

譯者:張澄基

在一切所讀到的佛典中,我最喜歡、最欽佩的有兩部巨著。第一是《華嚴
經》,第二則是西藏密勒日巴大師的十万歌頌(Mila Grudum)了。《華嚴經》開顯

如來秘密境界,其廣大精微實非人智及語言所能盡其万一。讀華嚴而小古今一切宗教、哲學,蓋燭火螢光于佛日之下皆隱沒其形矣!讀華嚴始知佛法之偉大及究竟處,蓋宗教之极致必需如此也。

華嚴之境界固令人五体投地,但畢竟太高太深,非凡人所能趨及,只有隨
喜嗟嘆心向往之而已耳!華嚴畢竟是佛或超人的境界,而不是人的境界。密勒日巴的十万歌頌則包含超越的佛和當下的人兩重世界之交融。華嚴是超歷史的(Trans-Historical),

而密勒歌集之記述則是屬于歷史的。密勒日巴亦原是這個世界上一個有血有肉的歷

史人物,歌集中的對話都有其歷史之真實性,所以讀了令人有親切及真實感。

密勒歌集之偉大及重要,不必在此贅說,由讀者自己去評審最好。但是要
了解和欣賞密勒歌集,卻必需具有最低的几個條件。第一、對佛學之一般常識要相

當充足。第二、對西藏無上密宗之教義及宗風有一清楚的認識。第三、對于密宗一

般專門術語相當熟諳,并且最好能在般若心性及禪宗的修持方面略有趨入。有了這

几個最低條件才能确實地欣賞密勒歌集。

沈家禎兄多年來皆鼓勵我翻譯此書成中文,由于順、逆各种因緣之巧合,
迄今才開始提筆。我本來的想法,是寫一篇較詳盡的《密宗要義介紹》和《密勒歌

集介紹》載于譯文之前,以便利讀者,但這兩篇東西若要寫得詳盡,必需花費許多

時間和精力去研討,目前我的健康情況尚不容許作此工作;同時,本來亦打算等全

書譯畢之后再出版問世,但家禎兄則鼓勵我于每一篇故事譯畢時,即陸續發表以饗

同好;但這樣,我想自然就很難做到較完美的地步,錯誤和不足必然會很多,還要

請讀者見諒和指教。

密勒歌集的最初八個故事,大都是密勒日巴降魔的記載,以后才是對人間
弟子說法的故事。也許魔鬼都被嚇跑了,所以廿世紀的人很少看見精靈或魔鬼,但

讀者不可因前面的几個故事而以為全書皆是講降妖的故事。

其實,“降魔”為成道前后,尤其是成道前之一种必然的現象。釋尊先降魔而
后成正覺;耶蘇于沙漠中拒絕魔鬼的誘惑后,才出來傳道。“降魔” ,据佛教傳統

說法則為一切諸佛成道時所經過的程序,即所謂的“八相成道”中不可缺少的一項,

降魔然后成道的象征意義,我想大概是這樣的:

一切宗教的戲劇皆有三個主角:

第一個主角是神或佛──那至善至美的圓滿超人。

第二個主角是魔或障──那至邪至惡及造成苦痛罪業之极惡的“精靈”或
“勢能”。

第三個主角則是人──那是具有前兩种因素的一种矛盾生物,是一种被夾
逼在(Caught in Betweet)前兩种巨大勢能中的可哀者。

可是三個主角中間,最大的主角卻是人。他的遭遇大体說來雖甚可悲,但
由于向上的努力和奮發,卻能最后克服一切磨難苦痛,達成究竟的至人或佛的境界。

善与惡、或神与魔之間的長期斗爭,其最后胜利者還是善或神。此綿延無盡的長期

斗爭,真是一篇可歌可泣、多彩多姿的大史詩。而此大史詩之主角,由佛教的眼光

看來,則是每一個具有佛性的有情,他們每人都有一篇說不盡的動人故事,用各种

不同的方式來表現善惡之間的長期斗爭及善之最后胜利的大結局。言至此,不禁想

起 Zorostrianism對宇宙間善惡交戰之究极意義的不朽教義,蓋其确能貫通一切宗

教之核心要點也。

最后要補充說明的是,密勒日巴對人間弟子說法的故事中,自然亦夾雜著
許多魔鬼及佛菩薩的事,惟其對象以人為主耳。

每篇故事中之特別名詞,不常見于中國佛學者,皆加以注解以便利讀者,
有些佛學的普通名詞亦略加注釋以便初學。

張澄基

一九七五年二月于美國賓州州立大學

第一篇 密勒拾柴記

敬禮上師!

大瑜伽行者密勒日巴尊者,一時,在寶窟大鵬洞中,浸習于光明大印(1)定。有一天,他覺得有點飢餓,應該准備點食物來吃,就在洞中找尋了一下,不用說油鹽和面粉,就是洞口的柴和灶邊的水也一點不剩了。

他自忖道:“我對世界上的瑣事也未免太忽略了些。現在讓我出洞去拾些
柴回來吧!”等他撿畢,抱著柴薪回洞的時候,山間忽然刮起一陣暴烈的狂風,吹得他破爛的衣衫四處飄掀。他想用手拉住衣衫,但手中的柴又差點被風卷去;他想用手緊緊地抱住柴薪,但狂風又把他那襤褸的衣衫吹得四散飛揚。

于是他自語道:“唉!我已經在山穴中修行了這許多年了,但如今我仍不能完
全放下這個‘我執’之心,一個人如果不能割舍‘我執’,那么,所謂的修行又有什么意義呢?風啊!你要喜歡吹走我的衣衫,就請你吹走吧!你要喜愛我的木柴,就請你卷走它吧!”說畢,他就放下一切不管, 靜坐在地;但是因為長期的苦行和營養不足,一陣冷風吹來,人支持不住,密勒日巴竟昏倒在地。

過了一會儿,他醒轉過來,其時狂風已過。他抬頭看見破衫的一縷殘絮被适才的狂風吹到一枝樹干上,在輕風中搖曳擺蕩著。見此情景,密勒日巴心中突然對世間的一切生起了极大的哀傷和厭棄。就在附近的一個岩石上盤膝靜坐下來。

其時,遠遠的東方著吾山谷里忽然生起了一片白色云霧。密勒日巴一邊看著云霧,一邊想到:“在那片云霧的下面,就是著吾山谷,我師父馬爾巴的廟子也就在那山谷里啊!現在師父和師母應該正在廟中吧!他們一定正在和金剛兄弟們(2)宣講密法,傳授灌頂(3)和口訣吧!如果現在都在廟中,我能赶去見到他們是多么快樂啊!”

想到這里,心中勾起了無限的哀思,一陣難以忍受的念師之情,突然 涌上心頭,.
他不禁滴下簌簌的淚珠,凝望著那片白云,密勒日巴和淚高聲 唱了一首《念師曲》:

思念上師恩澤故,我心渴仰得暫舒,
如父恩師馬巴尊,祈听窮子鼓哀歌:
東方寶谷紅崖處,白云繚繞正悠悠,
偉山奔勢如巨象,前有雄師傲踞峰,
峰頂著吾佛寺中,阿母利格(4)石座上,
吾師馬巴安在否?如今吾師若在座,
快睹慈顏一何樂!我信雖微愿參禮,
我誠雖渺愿望謁,越思越念馬巴父,
越修越想吾師尊!
恩逾生母達媚瑪,而今安住彼寺否?
如今師母若安在,快睹慈顏一何樂!
路途雖遙我愿訪,山道崎嶇我愿謁,
越思越想馬巴父,越修越想我師尊!
深邃密續喜金剛(5),而今傳授講解否?
而今講解一何樂!我雖愚蒙愿往聞,
我雖劣慧愿誦習,越思越念馬巴父,
越修越想上師尊!
口授傳承四灌頂(6),而今傳授講解否?
而今講授一何樂!我雖窮苦乏供養,
亦愿往求得聞法,我雖劣根乏功德,
亦愿往趨求訣要,越思越念馬巴父,
越修越想我師尊!
甚深那諾六密法(7),而今講授導引否?
而今講授一何樂! 堅毅難闕我樂求,
精勤不足愿力修,越思越念馬巴父,
越修越想上師尊!
衛藏金剛弟兄眾,而今聚會寺中否?
而今聚會我心樂!覺受雖劣愿請益,
證解雖薄愿切磋,越思越念馬巴父,
越修越想上師尊!
至誠信心不斷故,晝夜何嘗与師离!
淨信相感雖如是,我今不堪念師情!
渴慕錐心气欲絕,悲淚滂沱謳此歌,
祈請慈父馬巴尊,恩被令我得蘇息!

密勒日巴剛唱完此歌,就看見馬爾巴上師騎著一只眾寶庄嚴的大獅子 ,
威光顯耀,在一片如錦繡的五色祥云中飄飄地降臨于對面虛空中。

馬爾巴對密勒日巴說道:“大力(8),我的儿子啊!你今天為什么這樣哀痛迫切的呼喚我呢?難道說你對上師、本尊、三寶的信心有退失嗎?被妄念左右而心馳外境嗎?還是在山洞里為世間八風(9)所吹動了?抑是被希望和怖畏二种惡魔所乘,心中有所不宁嗎?對上,你應時時向傳承上師和三寶祈禱;對下,你要時時于六道眾生悲愿濟度。自己應該時常精勤于忏罪積福的种种作業而累積向道的順緣資糧,無論如何,你應該知道,你我師徒是永遠不會分离的。你應好好地修行,准備做弘法利生的事業。”

密勒日巴得了這個啟示后,心中無比的歡喜興奮,雀躍的心情使他禁不住唱道:

親見師容聆訓時,窮子心風自然生。
心風生生不已故(10),殊胜覺受自開顯。
思維上師之傳記,自然涌發大信心。
上師大悲加持力,現前感受入我身,
非法妄念一時滅, 難禁念師深恩故,
我今和淚歌此曲,父師天耳豈不聞?
祈賜加持作悲護!

一貧如洗此窮子,愧無少物供恩師;
惟以苦行及恒毅,取悅父師之慈怀。
獨居山穴經年月,以作空行之供奉,
不顧性命而修法,以作佛法之供養,
病來不懼死亦樂,是為修行大堅志;
以此堅志來淨罪,是為最胜之忏悔!
亦是證悟之助緣,謹以修行報師恩,
噫戲慈父大恩師!大悲佑護莫舍我!
加持窮子得山居。

唱畢此曲,密勒日巴滿心雀躍,一手收拾他那襤褸的衣服,另一手抱住一捆柴薪,走回山洞來。剛進洞門,就看見五個鐵色的印度阿咱馬(鬼)(11),眼睛巨大得像茶杯一樣,圓溜溜的。一個端坐在尊者的床上好像說法的樣子。另兩個坐在下面听法,一個在旁邊伺候,還有一個則正在隨意地翻閱尊者的經書。

密勒日巴一見,最初覺得很惊奇,隨即想到這大概是本地的護法山神來捉弄我,弄出來的游戲神變吧?便自忖道:“我在此山已住了相當的時期了,但卻從來沒有用供食來祭祀過山神;也從未時常的贊頌他們,現在讓我來唱一首贊曲吧!”隨即唱道:

隱居寂寥此山穴,諸佛如來所喜處,
成就先賢之居所,密勒日巴我獨棲;
紅崖寶窟大鵬峰,云霧繚繞自悠悠,
蜿蜒藏江流谷底,巨鵬翱翔澗壑中,
灌木簇發山意鬧,古松參天境悠閒,
蜜蜂振翅弄嗡嗡,雀鳥聲喧競悅歌,
于此紅崖寶窟巔,大小雀鳥習飛翔,
仙猴靈猿習跳躍,諸禽百獸習奔馳;
密勒日巴習禪定,勤生覺受与證解(12),
圓滿二种菩提心(13)。隱居此山我密勒,
山神和諧共為友,幽靈山神來此者,
聆此慈悲甘露曲,畢后請各返自居。

但這五個印度阿咱馬,听畢密勒日巴的歌后,圓睜怒目,狠狠地盯著尊者;其中兩個憤怒猙獰,一個張開獠牙,緊咬下唇;一個咬牙挫齒,威脅地步向前來;另外几個發出可怖的巨聲獰笑和怪嘯,大家排成一列,蓄勢准備向尊者作致命的扑擊。

密勒日巴自忖道:“原來不過是非人魔鬼前來騷扰而已!”于是尊者就作起密法的忿怒本尊觀(14),用威猛的密咒來驅魔,但毫不生效果,這几個阿咱馬竟不离去。密勒日巴不由生起大悲心,就對這五個妖魔講說善惡因果和佛法,但他們仍然不動。

密勒日巴于是想道:“我由上師馬爾巴的指示,已經如實通達(15)一切諸法皆為自心之顯現 ,自心即是那空明之体(16),我已于此得決定不移之見;現在如果仍把這些來扰的妖魔當做真實之外境,豈不可笑嗎?”于是尊者就以絕對的自信和無畏的定力,心住正見,唱了下面這首歌:

大力摧服四魔眾(17),恩師馬巴前贊禮。
喂噫!目前五妖魔,汝等知我是誰否?
我是達成嘎母(18)子,最初住于母胎時,
三力(19)成就得圓滿;嬰孩時期臥搖籃,
孺童時期守門戶,及長常年住雪山,
風暴雖烈我何懼!峭崖雖險我何畏?

喂噫!目前五妖魔,汝等知我是誰否?
我乃禽王大鵬子,蟄卵之時羽毛生,
嬰雛之時臥巢穴,幼年時期守門戶,
及長展翅任翱翔,天空雖闊我何懼?
澗谷雖險我何畏!

喂噫!目前五妖魔,汝等知我是誰否?
我是海中巨鯨子,住胎之時金眼動,
嬰儿時期臥水床,幼年時期學游泳,
及長遨游遍四海,浪濤雖猛我何懼?
魚鉤雖眾我何畏?

喂噫!目前五妖魔,汝等知我是誰否?
我是口傳上師子,住母胎時信心生,
童年一心訪法要,及長修行住山穴,
妖魔雖厲我何懼?鬼變眩目我何畏?
雄住雪山之雪豹,其爪不為冰雪凍,
雪豹之爪如凍損,三力圓滿(20)有何用?

大鵬翱翔天空時,豈懼其身墜地谷?
大鵬飛翔若失墜,翅翮朋碩有何用?
魚游海中不窒息,魚若窒息于江海,
生于水中有何用?巨石不能碎鐵器,
鐵器若為石所碎,溶火練鋼有何用?
汝等障法妖魔眾,此番來此甚希奇!
你我暢論生平事,多留片刻莫急离!
事忙今宵亦莫去,黑白兩道(21)試競力,
身口意力來比試,孰优孰劣釋汝疑!
汝等來此誓毀我,為作法障中斷魔,
若今未成即离去,豈非終生大羞恥?

密勒日巴唱完此歌后,即升起佛慢(22)“心住空性(23)”,向洞中急速沖了進去,那几個阿咱馬魔一見尊者進來,惊駭万狀,嚇得全身發抖,眼睛東張西望,找尋逃處,慌亂中四個妖魔都消融于一個主魔身中,這個主魔旋即變成一股旋風消失于無形。密勒日巴想道:“原來是大力魔鬼那牙嘎(24)來尋隙扰亂。方才我在洞外撿柴時的那陣狂風,也一定是他作的怪。蒙上師加持,此番他毫未得逞。”

經過這一次的歷驗,密勒日巴在修行的證境上有了不可思議的進步。

上面所述大力魔鬼牙那嘎前來侵扰尊者的修行之故事,可名為:《六种思維上師曲》或《密勒日巴采柴記》,亦可叫做《紅崖寶窟的故事》。

本 篇 注 解

1、光明大手印:為西藏密宗最高和最要緊的法門,亦即明心見性的修法和口訣。大手印(Mahamudra)。名目有多种,如實相大手印、空樂大手印等,此法舊派宁瑪巴名之曰大圓滿,薩迦派名之曰輪涅無二,其實皆為同一開顯本具之法身心地光明之實際修法。主要的是令行者悟到自心之明和空之本性而直證佛果;此心之空的一面修至圓滿究竟的地步則是法身佛,明的一面修至究竟即是報化身,所以光明大手印即是由悟徹自心而圓證法報化三身的法門。此法無相、無依、不念咒、不觀想、不祈禱、不作意,由上師指示,當下趨入,极似禪宗。知大手印才知道密宗并非只是一套念咒觀想,搖鈴打鼓的事相法,而是般若的觀心方便。密勒歌集中几乎每篇都提到大手印,密勒日巴的歌亦是由大手印的悟境中自然流露出來的文字般若。

2、 金剛弟兄:一般講即是密宗的同學或同道,嚴格講是同時在一個金剛上師前領受同一灌頂之同學。

3、 灌頂:密宗傳法之儀式。在灌頂中,上師一面淨除學人之業障使其再生(Second born),一面講授密宗之修法和口訣。

4、阿母利格:藏文作 A·Mo·Le·Ge。不知何義,恐系該石之名字。 (潘:在此作為亞美利加 AMERICA)

5、密續喜金剛:密續就是密宗的經典。顯教中佛所說法的典籍名之為經(Sutra),密教中佛所說法的典籍就名之為續(Tantra)。

“續”之意義,說法很多,簡言之,為師徒心心相傳密法,不斷之義。 Tantra之 字根可能由梵文之Tan 而來,Tan 有相續、擴大、展延、開顯諸義,亦即為由此續部之典籍,密法得由相續、擴大、展延之義,但亦有學者不同意此說法。“喜金剛”:梵文Hevajra,為藏密中非常主要的一個本尊佛,其續部經典亦即此處之密續喜金剛,或喜金剛本續。

6、四灌頂:密宗分為四部:即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無上瑜伽
部(Anuttara·Tantra)之法要,可由四個不同的漸次灌頂而傳授与弟子,此即瓶灌頂、密灌頂、慧灌頂和詮象灌頂(也叫大手印灌頂),通常亦稱之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灌頂,此四灌頂所傳之法攝盡密宗之一切法要,故欲說明之實非一簡單注解可辦到,讀者之此四灌頂為密宗之一切法要即可。

7、那諾六法:亦即那諾巴尊者所傳出之六种成就法,包括拙火瑜伽,幻身瑜
伽,光明瑜伽,中陰瑜伽,遷識瑜伽和夢修瑜伽法。見張蓮菩提譯《六种成就法》,自由出版社印行。

8、大力:密勒日巴在未修正法前,曾學習誅法,報仇殺人,其誅法頗具靈驗
及大力,故馬爾巴尊者戲呼之曰“大力”,于是“大力”,就成為密勒日巴的一個

綽號,見《密勒傳》。

9、八風:又名世間八法。即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10、心風:藏文 snYin·rlun。此詞所用之義甚复雜,許多疾病西藏人皆謂心風不調故而起,故指疾病之因,或不适、煩惱之因。但此處密勒日巴之所謂心風,乃指心輪气脈通后,所生之心气( Mind-prana)之現象。心輪,就密教言為悟道及禪定經驗之樞紐。開悟時心輪必須打通。此僅就泛泛之密教常識而言,至于心風之嚴格定義,解說,作用等等,則非譯者所能知也。

11、阿咱馬:普通指印度之孟加拉人,此處似泛指由印度來之鬼怪。

12、覺受与證解:覺受(Nyams)者,行人于修持止觀中所得之親驗的境界也。.
覺受除泛指一切禪定或慧觀之境界覺受外,此書所用此字則多指相似的證悟或境界;而證解則為真正的證悟。修行人每易誤認相似之悟境(覺受),為真實究竟的悟境(證解),所以會產生各种慢心及驕狂和誤解;辨別覺受与證解為學密之要事,禪宗公案中亦屢見此類事。又覺受与證解非僅指大手印修法而言,乃通顯密一切修法。

如加行道四位,則是覺受,至初地才是證悟;而初地所悟之真如不動性又只能算是覺受,要至第八不動地才是真正地證解,如是類推。

13、二种菩提心:通常指行菩提心和愿菩提心。愿菩提心是有一真誠的愿望去令自他一切眾生達成菩提或佛果。行菩提心則是為了達成此目的,誓愿去實行六度和其他之一切善行。菩提心(Bodhicitta)一詞,其含義及用法,极為廣大复雜,可以包括一切大乘之教法。大乘之因、道、果,亦皆依此心為依据和准繩。密宗對菩提心又有其他之用法,如紅、白菩提心,乃指身体中之兩极陰陽相反而又相成之精液及勢能,或泛指身中所分泌与禪定有密切關系的各种液体。

14、忿怒本尊觀:密宗行人終生修持与自己因緣相應之某菩薩或佛(例如觀音或不動佛);依靠于彼,護佑于彼,念念不忘,一心依持,是為本尊。本尊觀則是密法中修觀之一种,觀想自己變成本尊,無二差別。此蓋基于眾生与佛陀本來無二見之見地而付諸于實際之修觀方便也。密宗之佛菩薩,不是一味的顯現和平及慈愛的相貌,亦有顯現忿怒、威猛之像者,其理由是降伏一切諸魔障故,而有此种表法及示現。

15、如實通達:真真實實如其本性之通達。

16、空明之体:見前注1“光明大手印”,略言之,心之內容無非空与明而已;思想之流轉乃心之明分之流行變化,由此而有生死流轉之現象界,妄念消融于明之极處,則空性顯現而達成明空不二之境界。

17、四魔:病魔、中斷魔、死魔、煩惱魔。

18、達成嘎母:音譯。白母獅子,實際指一种近乎白色的雪山豹子。

19、三力:此三力指雪山豹或老虎之三种威力,內容不詳。

20、三力圓滿:見前注。

21、黑白兩道:黑道指邪道,白道指善道。

22、佛慢:作本尊觀時,自己成為佛陀能降伏一切魔障,故曰“慢”。

23、心住空性:此處之藏文:Thugs·Dam·Gyis·Na·rgyal。意不太明;各字典皆說是指升起本尊佛慢。但依故事看來則密勒日巴最先用密咒驅魔(等于佛慢)而無效,故此處之“慢”,大概系指一种心性空性与佛慢合一之無所懼畏之決信把握,否則整個故事則不易講通了。

24、那牙嘎:印度一有名之魔鬼,時常來扰亂密宗行者。

第二篇 善河降魔記

敬禮上師!

瑜伽自在主(1)密勒日巴尊者在寶嚴崖靜坐之時。一天想到:“現在我應遵照上師的囑咐到拉息雪山去修行。”于是他就動身向拉息雪山進發。當他行至拉息山麓的進口處雅龍咱馬村的時候,村上的居民正在一所大宅中舉行盛大的宴會;談笑中有人說道:“听說現在有一名叫密勒日巴的瑜伽行者,經常在人跡不到的山穴,依仗自力,苦行修持,真是世所罕見稀有難得啊!”

這時尊者剛好來到這住宅的門前,一位身上滿飾珠寶,打扮得非常標致的年輕姑娘名叫來賽朋的對著尊者說道:“瑜伽行者啊!你叫什么名字呀?”

尊者答道:“我就是住在那無名深山的大修行者密勒日巴。施主小姐!我想和你結一個善緣,請你給我一點食物吧!”

來賽朋說道:“我很愿意供養你食物,但你說你就是密勒日巴,此話當真?”

尊者說:“我又何必說謊呢?”

來賽朋听了不禁大喜,疾速地向宅內奔來,對大家說道:“剛才你們所說的那位了不起的大修行人,住在遠方的無名大山中的密勒日巴,現在已經來到我們的門口了!”大家听了,一起擁到尊者的面前。有的向尊者頂禮,有的向尊者寒喧問安,叩問來由;不久大家都知道這是真正的密勒日巴到了。立刻恭請尊者入座,供奉上妙飲食。大家都對尊者生起了殷重的信心和恭敬。

這家的主人是一個非常富有的年輕女郎名叫新多瑪的,她非常殷勤周到地對尊者作了种种的招待,然后問到:“師傅啊!你要上那儿去呀?”

尊者道:“我要到拉息雪山修行去!”

新多瑪說:“我請您就住在此處附近的覺磨鬼窟吧,我們此地也將沾光,得到您的加持。您所需的食物我會全部供養,不使您操心。”一個和尚名叫釋迦古那的也說道:“拉息雪山之麓的覺磨鬼窟,的确可以說是一個功德具足和資供方便的所在。尊者如果愿意住在那里,我也將竭盡己力來承事供養您。”

另一位施主說道:“啊呀!那真是太好了!我本來在那里有一塊极好的牧場,可是妖魔太厲害了,他們甚至白天都出來扰亂,所以現在我根本不敢也不想再到那牧場去了。師傅啊!請您慈悲快點去吧!”

密勒日巴說道:“我立刻就去,但卻不是為了你的牧場,而是為了遵守我上師的教敕去歷煉修行的緣故。”說畢,尊者就要起身。宴會中的主客大家立即說道:“只要您答應去,我們就很滿意了!請您稍候,讓我們來替您准備一些精美的食糧。”

尊者說道:“我已習慣山隱獨居一切依賴自己的生活,不需要什么精美的食物,也不需要任何伴侶,現在讓我先到那里去看一看,你們發心承事供養我,非常難得,我很感謝;但現在不需要,以后再看吧。”說畢,尊者就徑往拉息雪山行去。

當尊者行抵拉息雪山山麓的時候,許多非人妖魔立即幻現各种神變向尊者攻擊。當尊者行至山頂的時候,天色忽然大變,巨雷暴風一時并至,左右山脈晃晃動搖,狂雨由群山急流入谷,匯成一大洪流漩渦,片刻間山谷竟變成暴浪掀天的一個大湖。尊者用“密宗的降魔法”兩眼凝視,以錫杖插地,湖水忽然下漏入地,轉眼間這片大湖竟消失不見了;以后這山谷就被大家叫做湖谷。于是尊者略向山下前行,此時非人妖魔又加緊攻擊,摧毀左右山脈,千万大小石塊滿天飛揚,湖水再度暴漲造成可怕的巨浪狂濤。此時空行母(2)眾就替尊者在左右山脈之間開辟了一條如蛇行的小道。尊者循道繼續前行,頓時狂浪平息,以后這條山路就被人們叫做空行山徑。

此時力量較小的妖魔,皆被降服,不敢蠢動。力量較大的妖魔仍不甘心,齊集空行山徑的盡頭處,再度發動攻擊。尊者就作起一個降魔的姿勢,各种妖魔的神通幻變皆立時煙消云散。尊者所站立的崖石上,卻留下一個深深的足印。

尊者繼續向前走了不多時,天空忽然大放晴朗,尊者不覺心怀開暢,就憩坐一個崖石的上面,對一切有情油然生起大悲心。其心自然趨入慈心三昧(3)而入定良久。

經過這番歷驗,尊者的證境又前進了一步。尊者所坐的那塊崖石,以后就名為慈心石。

密勒日巴繼續前行來到善河之邊,即在河邊結跏趺坐,心入流水三摩地(4)。

于火虎年孟秋月初十之夕,尼泊爾八若地區的大妖魔率領万千魔軍魔卒來到了善河谷。天上天下魔影遍布,向尊者發動攻擊,一時雷雹交作,山崩地裂,空中變出難以計數的各种武器齊向尊者擊來。諸魔同時大聲吆喝道:“擒住他!捆住他!殺死他!”怪聲刺耳,響震山谷。密勒日巴自忖道:“原來是非人妖魔前來尋隙來了!”于是他就對這些魔軍說法,唱了一首《因果不爽曲》:

敬禮一切諸上師,皈依大恩父師前。
眩惑眼識變幻境,妖魔仗此迷眾生,
嗟乎妖魔阿咱馬!汝等餓鬼實可憫!
小丑妖魔之鼠輩,汝等何力侵害我?
汝由往昔造惡業,今生得此惡報身,
奔竄虛空意生身(5),常為惡心煩惱使,
口出惡毒嗔恨語,殺之!割之!成碎塊!
我乃布衣瑜伽士,已离妄念無分別。
心亦寂滅不可得,此見堅固無動搖;
諸根行用如獅子,我身一似諸佛身,
我語一似諸佛語,我心光明照大千,
六聚(6)体性赤裸見,瑜伽行者如我者,
豈懼妖魔之侵扰?善惡因果實不爽,
如影隨形成异熟(7),現世多造諸惡業,
墮入三途實可憫!
煩惱熾盛阿咱馬,不見實相身可悲!
面容瘦瘠我密勒,為汝歌唱說正法。
一切依食諸有情,無非自己之父母,
有恩不報反作仇,損惱相加深可哀!
汝今若能棄惡念,觀察因果不坏律,
學十善法豈不佳?我此金玉之良言,
善自思維應守持!

魔軍大眾齊聲說道:“你的花言巧語決騙不了我們,我們也不會收攝神變輕易地饒了你!”說畢,魔軍突然倍增,用各种可怕的妖術加緊進犯。尊者當即悠然地沉思了片刻,說道:“妖魔們听了!由于上師的恩德,我已成為通達實相(8)的瑜伽士,一切妖魔的幻變和魔障,都成了我心地的庄嚴和光榮。對我來說,魔障越厲害越能增益我的菩提胜行!(9)”于是尊者就唱了這首《七种庄嚴歌》。

敬禮馬巴上師足,通達實相瑜伽士,
我今高歌《庄嚴曲》。
汝等男女妖魔眾,凝神豎耳听我歌!
大海中央須彌山,其南天空呈碧色,
光明澄瑩透玲瓏,此是閻浮(10)之庄嚴。
須彌山傍金山頂,日月二輪放霞光,
光明遍照于四方,為四大州作庄嚴。
龍王悲心之神變,化作甘霖由天降,
普潤大地作庄嚴。
大海鼓動之波濤,升化蒼穹作云霧,
是為天空之庄嚴。
四大轉變因緣力,霽后傍山起夏虹,
是為山巒之庄嚴。
甘霖夜降暖湖時,稼禾草木爭向榮,
一切有情得滋生,此是大地之庄嚴。
穴居密勒瑜伽士,常觀心性本空寂,
此力招來諸魔眾,幻話境惑作損惱,
此實修行之庄嚴!
妖魔鬼眾善諦听,汝等知我是誰否?
我乃密勒瑜伽士,心底深處開燦花,
流出悅耳利世歌,以真實語而說法,
以利濟心勸群迷;我以至誠勸導汝,
速發殊胜菩提心(11)!
縱然未能利眾生,何愁不獲善解脫?
若納我言得大利,修正法兮究竟樂!

非人妖魔听了尊者的歌法都非常感動,大多數都對尊者生起了信心和恭敬,倏即收攝各种神變,對尊者稟道:“您真是一位稀有的瑜伽行者!在沒有听聞您的法訓和親見您的神通以前,我們的行為确實太糊涂了,以后我們再也不敢對您作任何扰亂或障礙了。剛才您所開示的因果正法的道理,我們非常感謝,但是我們惡業煩惱的習气實在太重,智慧也非常淺薄,于甚深的法要心中很難受持。現在請您慈悲用极少和易解的語言,對我們講說重要和深廣的法要吧!”

隨順魔軍的勸請,密勒日巴就唱了一首《七种真實歌》:

敬禮馬爾巴大師,加持令我勤修持,
增長圓滿菩提心。
不具法要真實語,歌曲雖美有何用?
引喻与法不相應,詞句修麗有何用?
法教若未深入心,侈言通達徒自欺。
不修可傳之要訣,獨居山穴徒自苦。
不明有益之正法,勤植稼穡徒自惱。
微細因果若不重,口鼓簧舌有何用?
心不承受正法教,辯才雖捷一騙子!
若能斷舍諸惡作,業障法爾(12)自消除。
若能精勤修善業,善愿自然得成就。
提煉口訣之精粹,勤修一法莫他顧,
多言無益徒自扰,如是修行為正途。

這些請法的妖魔都對尊者生起了殷重的信心,向他恭敬圍繞頂禮多次,然后各自返回本處。但另外有一個大魔名叫巴若的,仍不甘心,率領他的眷屬繼續以各种神變向尊者攻擊。尊者就向他們唱了下面這首《知因果曲》:

敬禮恩師馬爾巴足。
忿怒所惱妖魔眾,嗔火今仍未息耶?
汝身游空無障礙,汝心卻為煩惱縛!
息風纏根無自在,煩惱火熾損眾生,
損惱他人終自害,如是因果不坏理,
异熟果報誰能脫?
損惱他人之惡業,皆為自害自苦因,
可伶愚蒙阿咱馬,令我悲憫心風生!
嗔惱串習難調故,一時作惡難自拔,
食肉啖腦喜喝血,殺生斷命以為活,
墮入六道成餓鬼,罪行纏身墮惡趣。
汝等妖魔深可悲,應棄惡作向善法,
心趨無懼無求地,大樂境界垂手得。

魔眾回答說:“你所說的話還不錯,似乎有點道理,我們也听得懂。但是你自己的實際修行境界和證解,究竟又如何呢?請你坦白地說一下!”

尊者就對他們唱了一首《确信證解歌》:

敬禮圓滿馬爾巴,現證實相我密勒,
于無生境(13)不動搖,地道(14)障礙自然消,
机用法爾得圓滿,事上能興大悲力,
理上法性自圓成。罪重愚蒙妖魔眾,
我适所說實相法,汝等亦能了解否?
為破爾等之愚痴,再說易解之權法;
我佛無垢經典中,處處演說因果法;
眾生同体本一家,此理真實不動搖,
如此慈訓應謹持!瑜伽行者我密勒,
勤觀自心生覺證,通達外顯諸障礙,
皆是無生之游戲(15);內觀明朗自心時,
徹見心性本無根!此乃上師加持力,
傳承師恩之所賜。如此證解之功德,
乃由勤修累積生,那諾(16)傳承之教法,
三世諸佛之密意,赤裸現前得親見!
希有續部方便道(17),甚深密意极難解,
惟依上師之口訣,乃能善解此密意。
進修生圓二次第(18),生圓瑜伽堅固力,
洞見內脈(19)之緣起,了達身內气脈相,
即是大千之境界(20),通達此理我密勒,
豈懼外顯之魔障?那諾清靜傳承中,
出生万千瑜伽士,其量遍滿等虛空,
心契本來如是体,數數修持不棄舍!
外顯迷亂諸妄念,自然消溶法性中(21)!
何有能障与所障?三藏圣教之精華,
盡在此矣勿少疑!

巴若大魔及其眷屬听畢此歌,深為感動,皆以自己之頭骨供養尊者,圍繞匝行頂禮多次,同時供養尊者一月之食糧,而后化為虹光离去。

次晨黎明,曦日初升,蒙境的巴若及眷屬又率領許多珠寶嚴飾的天女前來朝禮尊者,以寶玉之巨盅盛滿葡萄美酒;又以碩大之銅盤,滿裝米飯和各种佳饌來供養尊者,同時說道:“從此以后,尊者凡有所命我們一定遵行。以后我也將不斷地供奉尊者。” 言畢又頂禮匝行多次才离去。其中有一個大力鬼名叫湯真(Than. Ngren)他是諸天中的一個主要領袖。

于是尊者就在心身寬泰、定境增上的境界中安住了一個月,絲毫也不覺得飢餓。隨后他就向拉息雪山的窪地行去,途中來到一處遍植檉柳的寬闊平地,平地的中央有一個能掩蔽人体的大崖石。尊者就坐在此石上入定;其時有許多空行母都由天而降,向尊者圍繞頂禮,供養上妙飲食。在崖石上空行母們留下了兩個深入石中的足跡,然后她們才如彩虹般消失于天空。

尊者繼續略往前行。非人妖魔又在道路四邊,到處變現了各种巨大的女根,來惊扰他。尊者就做起降魔姿勢,顯露其秘密金剛杵(22),向前行去。等他經過九個幻變的女根時,已走到該地精气所在之處;其地有一大石,尊者就以其金剛杵插磨此石,片刻間,妖魔之幻變,頓然消失于無形。以后此地就被人們叫做拉古龍古。

密勒日巴行至該地之中央窪處時,大力鬼魔巴若現身來迎接尊者,并奉上供養,准備坐席,請尊者說法。尊者就向他開示了許多因果報應的故事和法要。講法畢,巴若就鑽進座前的一塊大石去,身形消失不見。尊者非常喜歡這中央窪地的景色,就在該處住了一個月,然后才回到雅龍咱馬來,對該地的村民和施主說道:

“那個覺磨鬼窟,卻是名符其實的厲鬼之谷啊!但我已經降伏了眾魔,現在該地已成為一個善良的修行胜地了。我不久還要回到該處去修行的。”雅龍的村民听了,都對尊者生起了殊胜的信心。這是密勒日巴到拉息雪山的善河處降魔的故事。

本 篇 注 解

(1)瑜伽自在主──于瑜伽(Yoga),得了全部精通与自在,故名瑜伽自在主,為對密勒日巴及其他成就者之尊稱。

(2)空行母──梵文Dakin,藏文mkhah·hGro·Ma·即護持密乘行人及教法之女性護法,亦對一切修密乘的女人之尊稱;就更廣義而言,女性之佛陀皆為空行母,如廿一尊度母,尊胜佛母等皆是。顯教之种种重男輕女之觀念:如女性不能成究竟圓滿佛陀果,卅二大丈夫相為男性佛陀所專有,以及佛典中种种輕貶女人之觀念,至密宗則完全變過!密宗之尊重女性在若干方面更甚于男性,此理由頗复雜,容另詳釋。但由密勒傳及歌集,乃至种种藏密經典所示,空行母實在是密乘教法和修持的最主要之主体之一。就究竟義而論,般若佛母──一切佛所出生處,才是最高的空行母,修行人對空性或般若若得相處或趨入,大都會在夢中或定中見到种种空行母之示相,即如全受顯教訓練的憨山大師亦夢見空行母(完全出乎他意料之外,他自己也覺得詫异及奇怪),如其年譜中所詳。總之,空行母(古譯亦作明妃)是密乘之護法,行者之伴侶及指導者,代表空性及慈悲,以女性之姿態而出現,大概指化身所出之天女相,行于天空,故名空行,但亦有人間空行母之說。男性之空行則稱為勇父;因此空行母亦稱為勇母。

(3)慈心三昧──或慈心定,于定中,心中只有一片极深廣的慈心普及一切眾生,此定即名慈心定。

(4)流水三摩地──或無間流水三摩地瑜伽。此名稱在歌集中時常出現,解釋頗為困難,大概是指一种如幻三摩地;行人入此定(即大手印定之一种)時,覺其己身与宇宙万相流行,生生不已之大用流行,成為一体無有分別;但又能超乎幻化流行之諸法;即此而又离此。所以得此三昧者,于一切法,一切時,一切處皆得如幻自在,不必出离諸幻而得無間斷之自在。故曰:無間流水三摩地。此亦即大手印之動力姿態之一面;大手印定之寂靜一面則為無分別之空明定。

(5)意生身──即是胎、卵、濕、化四生中之化生,無血肉實質之身体,僅有心意業力所生之無實質体相,故名意生身。

(6)六聚──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根;六境:色、聲、香、味、触、法境;以及此六境六根相接触而后所生起之六識。

(7)异熟──今生之善惡業力能感受來生之苦樂各种果報。此异時、异地、异生而成之業果极為堅強,不易轉變,如生而聾、啞、瞎、跛,乃至墮入惡趣之生,皆為异熟,見拙著佛學今詮之業力論篇。

(8)實相──宇宙究竟之實体或真相,就佛法言此實相有种种名,如真如、本性、空性、法界、体性等等,每一名稱只說出此真理之某方面的性質而已;實相是多方面的,亦可說是無方面的,或一方面的,亦有亦無,非有非無,乃至總說。

此因眾生所執之一多,有無等皆是由自性執而生起;實相無自性故,無可無不可,攝盡一切。見杜順著《嚴華法界觀》及拙著《佛學今詮》之“空性哲學”章。

(9)菩提胜行──此句話為說明密宗見之最好代表。初學行人必須善護諸根,遠离魔障及克服煩惱;開悟后,證實煩惱即菩提,魔障及菩薩胜行之庄嚴,所以煩惱和魔障之逆境越大,越能開顯佛性,增益修行之長進。密宗常設一喻:燈燭懼風,遇風則滅;森林大火,遇風反助其勢而熾燒。煩惱、菩提、魔障等亦复如是。

(10)閻浮──古老的印度傳統所影響下之佛教地理觀中所說的四大部洲。
吾人所住為南瞻部洲,又名閻浮,北廣而南狹,實指印度之地形也。

(11)殊胜菩提心──菩提心較一切殊胜,為世、出世間一切善樂之因故,
故名殊胜菩提心。

(12)法爾──自然如是的,本來就是如此的,不加造作使之成的。形容此狀佛典中用“法爾”一詞,取“法本來即爾故”之義而加以延伸者也。

(13)無生境──即空性的境界,無生即空,眾生見諸法生滅、流轉,而實際上生滅皆為幻相無實,于畢竟空之境界中,一切法從沒有出生過,故名無生。

(14)地、道──地,指悟道之菩薩之种种階段,普通謂有十地。道,指五道:即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修道。地道指從初發菩提心學佛直至成佛中間所經過之重重階段。

(15)無生之游戲──万用流行變化無盡之現象界,就悟道人之觀點而論,皆為空性或無生之法爾顯現游戲。空幻一如,空色一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亦無非說明此理也。

(16)那諾傳承──指那諾巴尊者之傳承教法。

(17)方便道──密乘以善巧方便之法要引導行者使之疾速悟道故名方便道。取其巧妙善巧之義,如种种气脈觀及六种成就觀法即是,頗盡善巧方便也。

(18)生、圓二次第──全名生起次第及圓滿次第,又簡譯為“定”、“正”分,生起次第或起分乃生起本尊佛或壇城觀之修法以成就化身佛之因,同時訓練基本禪定及密乘修持。圓滿次第或正分,則是進一步的轉變身心之修法,由調伏業气及煩惱,使之轉變為光明及五智,包括證取法、報、化三身之修法,此二次第為無上密乘之根本教法。

(19)(20)洞見內脈……大千境界──悟道者由心气得自在,故知外境不但是唯心所現,且此肉体之气、脈,亦与自心及外境不可分,故外境亦是自身之气脈之所現。能于心气和气脈得自在,就能發出神通轉變外境,蓋外五塵(境),与內五塵(根)同源同根,不可分割,故內變則外亦變也,此佛教中神通成就之根本原理,顯教言之不詳耳。

(21)消溶法性中──一切法由法性生,亦歸攝消溶于法性中,心契本体攝歸妄念于大手印定,則自然消溶于法性中矣。

(22)秘密金剛杵──金剛杵本為密宗之法器,此處則指男根。此段文表示對男女性行為早已超脫,心中毫無粘滯及挂礙,性關系在世間法上是最敏感的忌諱(Taboo)和造成种种煩惱的原因。佛法順世亦不得不如此,尤其小乘視性行為如毒蛇猛獸,因此就力求解脫,斷舍牽纏而言,自亦屬必需者,但此乃行之必需者也,見則不同;行需穩 ,而見則需高超解脫,此禪宗名言:“我不貴汝行履,只貴汝見地也!”此處,諸魔以女人之性器來惊嚇密勒,密勒索性以男根插入石穴,示雙運相,心中對性交一事那有什么逃避及罪惡感呢?性交亦不過是法爾如是的一种游戲罷了。對一切無挂礙,對“性”自亦如是,根本沒有把“性”當做一回了不起的事,早已超脫故,早已無需故,有無性關系皆能自在,才是密乘悟道者之憑證。若懼怕女根,則有分別,潛意識中對性欲仍有极大之誘惑,因此要拒絕此誘惑,所以發生懼畏而堅拒之。密勒日巴經常大半裸体,男根時露于外,滿不在乎也。見后面許多故事中及密勒傳。

第三篇 雪山之歌

敬禮上師!

尊者密勒日巴由于在拉息雪山降伏天魔鬼眾,聲名大著。雅龍的村民都對尊者恭敬承事,其中以貴族女娥慕對尊者信心极誠,問法亦最勤,她對尊者說道:“我有一個小儿子名叫喬普哇,等他長大以后,我就把他送給尊者作徒弟來侍奉您。”

咱馬的村民也迎請尊者到村中去居住,該地的新多姆作大施主,她亦承事供養尊者不遺余力。

尊者在村中住了不多時,看見世事的种种繁扰和爭斗,极感厭倦,實在住不下去了;就對村民說,他要离開咱馬到拉息雪山去修行。施主們稟告尊者說:“我們不敢夸言說是為了利益眾生的緣故,請您住在此處,老實說,只是請您慈悲為了我們這一群,無論如何要請您今年在這里過冬,我們也可以有机會向您請示法要;至于降魔的事,您以后隨時都可以去做的,等到明年春夏天气轉暖以后,您再去拉息雪山,也不會受到嚴冬的苦寒和种种不便,我們屆時一定准備好充分的供養,送您前去。”

其中尤以法師釋迦古那和新多姆懇求甚堅,說道:“現在已經深冬了,到拉息雪山去實在太辛苦和太危險了!”二人不厭其煩的把冬天旅住雪山之艱苦和种种危險都詳細的稟告尊者,求他暫勿离去。但是密勒日巴卻不听勸告,執意早日离去,回答他們說:“我是那諾巴大師傳承的徒儿,根本不怕嚴寒風暴和獨居雪山之艱苦,雪山崩裂的惊人巨吼亦嚇不倒我。師尊馬爾巴曾告誡我,命我時常都應遠离塵囂和放逸,終生住在無人的深山中去修行。尤其是最近,我親身体驗到,如果叫我終生住在塵扰的世間,其苦痛還不如死了倒好些!所以我离意甚堅,你們用不著強留了。”

于是法師釋迦古那、新多姆和其他僧侶一共六人,攜帶食糧和飲料護送尊者;翻過了一個山頂,下行至一塊小的平窪之地,密勒日巴就于此地与送行的人告別。

他拿著兩斗面粉,一斗米,一腿牛肉,一斤黃油向降魔大母崖行去;送行的六人回轉咱馬,途中,行至一個山頂時,天色大變,狂風暴雪,滿天襲來,飆風勁雪吹得他們气也透不過來,漫天風雪迷蒙,路也看不清楚,他們奮力与風雪掙斗多時,好不容易才脫离險境。

歸來時,人們已睡了多時了。從這天傍晚起,大雪不停的下了十八個晝夜,布仁和雅龍之間的交通完全斷絕,行人絕跡者達六個月之久。此時尊者的徒眾都相信在這樣的空前大雪災之下,尊者一定圓寂了,他們就追悼尊者,在村上為尊者舉行了一個會供(1)。

次春三月,尊者的徒眾們帶了挖雪破冰的刀斧和工具,准備到拉息雪山去挖掘尊者的遺骸。他們快要抵達尊者住穴時,在附近的一個橋邊坐下來休息,忽然看見對面一個大磐石上,有一頭雪豹爬上了磐石,并在石上張嘴彎腰地打了一個呵欠,他們注視該獸良久,最后它才离去。大家禁不住互相說道:“看樣子,這頭雪豹一定把尊者的遺体都吃得精光了,我們是否仍能找到一點遺骸或頭發等遺物(來裝塔供養)呢?”說著大家的心情都非常沉重,不禁哭泣起來。他們隨即注意到,在雪豹的行徑中竟發現了許多人的足跡。

最后,在一條极為險狹的路徑上,他們又看見一頭似虎似豹的野獸,瞬間就跑向一條橫路上去了。以后這條路就叫做虎豹路。這時大家心中禁不起了怀疑,适才所見的虎豹是真的呢?還是天神變現的呢?此時大眾已行近降魔大母崖,忽然間听見了密勒日巴的歌聲,大家惊喜非常的忖道:“難道是曾有獵人來此,遇見尊者,供給他食物了嗎?還是野獸們扑殺野禽時,食剩的殘肢讓尊者拾到了當做食物,他竟沒有餓死呢!”

密勒日巴在洞中大聲叫道:“傻小子們!你們抵達附近已經半天了,怎么遲到現在才走到呢?我与你們准備的吃食都快冷透了,快點進洞來吧!”大家听了都說不出的高興,有的歡喜得眼淚直流,有的不禁手舞足蹈起來,大家都急著跑進去頂禮尊者,搶著握攫尊者的手足,頂禮問詢,大家歡喜得淚流難禁!

尊者說道:“你們不要說這些話了,快點吃飯吧!”

徒眾們先詳細詢問尊者的身体起居,然后他們立即注意到尊者上次帶來的一包面粉竟尚未吃完!同時還有一大盤煮好了的米和肉。

釋迦古那說道:“看樣子我們的飯是早已准備好了,尊者是否早就知道我們今天會來呢?”

尊者說道:“我在崖石頂上曾看見你們在對山休息,所以知道你們來了。”

釋迦古那說:“我們當時只看見崖石上有一頭野豹,并未看見尊者,那時您究竟在那里啊?”

尊者微笑道:“我就是那個雪豹啊!得到心气自在的瑜伽行者,于四大有隨意轉變的能力,可以化現任何形狀物体,變現万端,無有障礙,這一次我也是特別對你們這些根基深厚的徒眾顯示了這點神通,你們應對此事守密,莫對人言。”

新多姆說道:“尊者啊!您現在看來容光煥發,身体健壯,比去年還要精神百倍,但是大雪封山這樣久,洞門和山路皆為大雪所斷,食物亦無人接濟,是不是有天人來送供呢?還是尊者拾檢到野獸的遺尸以作食料呢?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尊者說道:“多半的時間我皆浸潤于三昧中,所以無需飲食。在吉祥節日的時候,空行母舉行會供時,也會分給我一份食物。偶而,我也吃一兩匙炒熟的面粉,尤其是上個月(季月)下弦時分,你們曾圍繞于我,為我舉行一次大會供,那次我好像吃得很飽,因此很多天都不思飲食,我有這樣子的一個覺受,不知那一天那們究竟做了什么事?”

徒眾們計算日期恰巧就是它們以為尊者已經圓寂舉行會供之時,于是尊者說道:“世人如果能行善布施,必能在中陰時得到利益,但最要緊的還是要堪能現證當前之中陰,始為殊胜。”

于是大家十分誠意的恭請尊者道:“請您和我們一起回雅龍去吧!”

尊者說:“我在這里住得很安樂,覺受三昧都在增長,我不想去雅龍了,你們自己回去吧!”

徒眾們道:“這次您若不和我們一同回去,雅龍的居民一定會說我們把您遺棄在雪山,把您害死了,任何難听的話他們都會說出口的!”

貴族女娥慕說道:“您要不下山,我就背您下去,您要不隨我們去,我們就等在這里,一直等到死為止。”

尊者不忍拒絕他們的至誠懇求,就答應他們下山去。

娥慕說道:“冬天的時候,那些空行母也不需要您密勒日巴了,但是您的傳承中未來弟子們卻仍是需要您密勒日巴的!現在就讓我們作給那些空行母看一看,怎么用我們的雪靴去征服山路的積雪吧!”

于是,第二天大家都起程行回咱馬來了,在翻山的時候,新多姆先行回村,集聚所有村民,告訴他們好消息說尊者仍然健在,并且馬上就要進村了。這時密勒日巴一行已經抵達村落的入口處,那里有一片寬廣的大石坪,是村民用來打麥子用的。

這時村中的居民,無論男女老幼都出來迎接尊者,瞻仰尊容,大家都抓著尊者不肯放手,爭著詢問尊者的健康和起居。接著大家都向尊者恭敬頂禮,周匝圍繞。此時,密勒日巴足踏雪靴,手持藤仗,以拇指斜倚下頷,站在大石坪上對來迎的徒眾唱了下面這首歌來答覆他們的詢問:

吉祥碧空蒼穹下,瑜伽行者我密勒,
与汝男女施主眾,得此幸會深可慶!
老密生平無他能,滿腹歌謠信口出!
汝詢我体安康否?今答汝問歌此歌,
舒展胸怀靜諦听。

虎年將畢兔年始,昴宿之月初六日,
我于輪回生厭离,徑付雪山無人處,
獨住山穴修禪定。
其時天地有默契,急風驟雨猛進襲,
澗湖暴浪极洶勇,陰云黑霾滿天際。
日月被囚入牢獄,二十八曜逃無跡,
天河星系皆不見,星辰深鎖渺天際。
繼此颶風暴雨后,連續晝夜十八日,
大雪狂降未暫息,天上天下盡白雪,
茫茫漫漫窮荒際。大雪降塊如羊毛,
似鳥墜空落于地,小雪飛片如紡輪,
密密墜地似蜂群,微雪細小如麥种,
如豆如棉如飛絮。噫戲!此雪實難量!
雪山尖峰触天際!大樹小樹盡埋葬,
惟見茫茫雪天一!黑色山巒盡成白,
間有清水流地隙。湖水冰結似水晶,
山無高下一片齊!磋呼!空前此大雪,
阻絕行人交通絕,惡人嘆气家中坐,
無由外出把惡作!遍地遺棄之家畜,
飢寒交迫瀕死際,山中百千之野獸,
覓食無門多餓斃。飛翔樹間之雀鳥,
鑽行地下之鼬鼠,糧斷食絕螫深穴;
凶猛難馴之虎豹,馴服柔順似綿羊。
如此空前雪災時,密勒獨棲野山中,
大雪紛紛自天降,歲末寒風似刀割!
密勒日巴著布衣,雪山峰頂斗一場,
雪片紛降近我時,化作水滴及蒸气;
千鈞勁風近身時,寂滅消失于無跡,
密勒日巴之布衣,暖熱燠然如火熾!
如此生死之斗爭,世所罕見乏譬喻,
一似勇士決死斗,刀光劍閃判生死!
此番決斗我得胜,普為天下學佛者,
堅奮其志鼓勇气!特于資深大修士,
為作榜樣及示范。單衣一襲降風雪,
開顯拙火成就量;身內四大細稱量,
內無錯謬得決定。冷熱二气成精華,
自在驅使如仆從,身內气脈自在故,
降伏風雪如反掌。身心自在無動搖,
三有魔軍毀無余。此番生死大決斗,
密勒日巴為胜者,我乃誠信之佛子,
行住未嘗著毛衣;我乃勇士家族子,
面對強敵無少怯;我是獸王雄獅后,
住惟雪山無他宅,若籌住所成笑柄!
汝等若信老密勒,隨口所出之授記,
未來因緣當如是:口傳大法將大宏,
得成就者數數出,密勒日巴瑜伽士,
名聞遍傳于天下;汝等徒眾之事跡,
亦為后人所仰慕,美譽亦將傳千古!
聚會于此施主眾,為答汝等殷勤問,
我身康樂無少病,汝等亦皆安适耶?

与會的徒眾們听了尊者的歌,都歡喜已极,高興得大聲歡叫,興奮雀躍,忍不住大家竟一同跳起舞來;尊者也非常高興的發出歡樂的叫聲,和大家一齊在大石坪上跳起舞來。尊者足跡所至,石坪就猶如泥土一樣,深深地印下了許多足跡和錫杖的印子,就像是刀割的一樣;石坪的中間腰處因而下陷許多,這塊石坪本來叫做白石坪,后來就被叫做雪靴坪了。

然后徒眾們簇擁著尊者,迎接他到雅龍咱馬村,大家向尊者頂禮問安,招待供養。來賽朋于大眾中起立問道:“尊者啊!這一次您沒有遭到意外,能夠平安的回來,真是最大的喜事,看起來您較以前更為容光煥發精神爽朗了,難道是這期間空行母們向您承事供養的緣故嗎?”

答覆來賽朋的詢問,密勒日巴唱道:

恭敬頂禮上師足,成就加持空行賜,
三昧甘露利無窮,以信供佛身根利,
徒眾善行獲吉祥。當下一念顯空性,
少物微塵不可得,頓超能觀与所觀,
我得如量之見地。光明相續如流水,
修觀無間亦無得,能修所修一時消,
我得堅毅之修觀。能作所作皆光明,
緣起皆空決無疑,能行所行無挂礙,
我獲最胜之行持。方分妄念法爾消,
希懼貪嗔盡疾滅,頓超戒律能所持,
我守最胜之持戒。法身自心無少別,
悟此二利自然成,能得所得皆超脫,
我獲殊胜之成就。為答信徒之詢問,
老密唱此歡喜歌,大雪替我圍茅蓬,
空行為我供食物;夏日雪水最胜飲,
無勤諸事自然成,勿勞耕种稼禾結,
無須收藏倉庫滿;觀察自心自一切!
居于低下至高位,圓滿胜愿上師恩。
徒儿施主与會眾,汝等信心誠可感,
為報殷誠供養德,我今答汝此法歌,
你我皆應大歡喜!

釋迦古那向尊者恭敬頂禮后說道:“這一次,這樣大的空前雪災,尊者未受絲毫的損傷,并且与我們徒眾都能平安的回到家中,我們師徒及村民父老大家能再次會面,真是令人慶幸,借著這個机會,請您慈悲向我們開示一些法要,作為您對我們此次回村的禮物,好嗎?我想最好請您把此次嚴冬雪山修行時所得到的禪定經驗和覺受,為我們講一講吧!”

密勒日巴于是就唱了一首《六种心要歌》:

敬禮三种圓滿之上師。
于此黃昏日暮時,師徒集合甚吉祥,
釋迦上人代大眾,向我請求說法要,
宣說禪觀之覺受。
此乃清淨善愿力,感召胜會之緣起。
施主娥慕二夫婦,以及全体諸徒眾,
向我索取見面禮,懇求講說胜妙法,
為感汝等至誠故,我今略說自悟境:
去年冬季歲末時,我觀輪回世間法,
此心深處生厭离,哀感世事無實義,
徑往雪山修禪定。密勒日巴瑜伽士,
獨棲無人降魔崖,勤修禪觀經六月,
覺受證解浩然生;為酬施主之盛意,
為汝歌此六要曲。

初取外境六譬喻,二取內境六障礙,
三喻六种系縛法,四顯六种胜方便,
五示六种法爾性,末說六种大樂境。
若不誦習此六要,此歌精義難入心,
且听老密為汝釋:

若有障礙非虛空,若有定數非星辰,
若有動搖非山岳,若有增減非大海,
若有橋梁非泳者,若可触摸非彩虹,
此是外境六譬喻。
若有執滯非正見,若有沉掉非禪定,
若有取舍非胜行,若有妄念非瑜伽,
若有方所非智慧,若有生死非佛陀,
此是六障六誤謬。
嗔恨將為地獄縛,慳吝將為餓鬼縛,
愚痴縛汝變畜生,貪心熾盛變人類,
嫉妒心重變修羅,我慢貢高生天道,
此是煩惱六系縛,解脫生死之障礙。
信心堅固得解脫,依善知識得解脫,
戒律清淨得解脫,常住茅蓬得解脫,
時常獨居得解脫,真實修行得解脫,
此是六种解脫因。
俱生妙智本來性,無內無外明体性,
無遮無險智慧性,廣大遍滿佛法性,
無有轉變明點性桲,無有間斷覺受性,
法爾六性應受持。
体內拙火熾然樂,二脈業气入中樂,
上身菩提下身樂,下淨明點遍滿樂,
紅白交會于中樂,無漏之身常自樂,
此乃六种覺受樂。
六月禪觀之覺受,為應會眾之勸請,
我今摘要試宣說,与會大眾應歡喜,
且飲法露此瓊漿,法喜充滿樂雀躍。
老密今日唱老歌,徒儿豎听笑呵呵,
此是老密見面禮,獻身佛法普天喜!

新多姆說道:“偉大的尊者啊!您同三世諸佛無二差別,有緣見到您的人,自然會供養承事請問法要的,若是有人見到您,連一點恭敬信心都不生,那真是比畜生還要愚蠢了。”

密勒日巴說道:“對我信仰与否并不是最要緊的事,但是得到如寶的人身,又值佛法昌盛的時節,而不去修學佛法,那才是真正的愚蠢了。”于是唱道:

敬禮馬爾巴大譯師。
施主信眾听我歌:
生逢佛法昌盛世,隨意造惡一何愚!
已獲難得之人身,虛渡此生一何愚!
市集城鎮如牢獄,長期住彼一何愚!
夫婦親朋實訪客,吵鬧爭斗一何愚!
名聞美譽如谷響,沽名釣譽一何愚!
仇敵實如易謝花,舍命搏斗一何愚!
親党實如空中畫,死時難舍一何愚!
財寶難持如朝露,慳吝自縛一何愚!
此身實如臭皮囊,涂抹粉飾一何愚!
口訣甘露最胜食,競集世財一何愚!
世間滾滾愚痴眾,罕見一二明達士,
何如效我老密行,勤修佛法得實利。”

与會的施主說道:“謝謝尊者的慈悲開示,我們自然不能像尊者一般的明智和精進,但是我們也將盡力不做您所說的那些愚蠢的事情。尊者若對此地合意,就請長期住在此處,我們活著的人可以問法要,承事供養,死者亦可獲救超度超升,不知尊意如何?”

密勒日巴答道:“上師的訓諭是要我到拉息雪山去修行,所以我只能暫時住在你們這里,長期的居留對我不合适,因為我不喜也不會周旋應酬你們施主們。日子久了,你們也會對我產生不滿及不快的情緒,所以這條路是行不通的。”隨即歌道:

敬禮羅扎馬爾巴足。
与會男女汝施主,于我密勒瑜伽士,
具深信心無動搖,至誠留我長住此。
人若長住于一地,友伴不久生厭煩,
親朋接触過親密,各种是非自然生。
長期結伴苛求頻,爭怨紛起坏戒律。
嗟乎!人性本如是!惡友敗坏諸善行,
直言常使眾人怒,干涉是非招仇敵,
偏坦欺騙罪可哀。為報施主之供養,
應酬交談亂禪定,死者家屬之供食,
渡亡消災极難能。惡人之供极無義,
詆詬友朋嗔恨生。哀哉巨戶之主人,
死時苦痛胜常人,較此苦痛更甚者,
莫如山居瑜伽士,羈留城鎮受煎熬!
老密喜愛自由身,深山野谷無人地,
浮云深處寄萍蹤。汝等信徒甚稀有,
与會男女施主眾,供奉行者有善根,
此皆往昔宿愿力,愿具因緣常相聚!

施主們听了回答道:“我們是永遠不會厭煩听取尊者的開示的,尊者會厭煩我們倒是真的。我們知道無論如何誠心請求,您也不會長住此地,但請您思及我們,時常從拉息雪山來這里巡游一番,我們就心滿意足了。”

于是大家准備了許多食物和供養來獻給尊者,但尊者都沒有接受,徒眾們都覺得真是稀有難得的事,他們衷心佩服,歡喜無量,對尊者生起了不可動搖的信心。

這個故事名為“雪山之歌”。

本 篇 注 解
(1)會供──密乘行人常于吉日或慶典之時,如每月十五,或上師及佛菩薩誕辰時,舉行祈禱供養之儀軌。上師、弟子、及所有金剛弟兄皆參加,(有時施主及來客亦參加),來供養贊頌,祈禱歷代傳承上師、本尊、護法、空行,及一切諸佛菩薩。天人佛神際會,故名會供,其种類及性質亦极不一樣,頗為复雜。

(2)心气自在──凡夫于自己的心識不能控制自主,對自己的身体及功能亦不能有全部的自在。根据密宗的一項原理,“心气無二”,于心分若得自在,則于气分亦必得自在。气分有粗細;外境山河土地,四大五塵皆是气分轉變;极細之气分則已离形質,為一种電能,或即是“電”。“電”究竟是什么,亦极難言。總之,“气分”即是色法之元素的動能。心若能開悟自在,在气分上亦必得自在。因為心气在粗重之界次(Realms)中可有分別,似如不同之二物,但至細微之高度境界中則心即是气,气极是心;如空与色在凡夫界為截然之二物,而在高度境界中則空色不二矣。于“心”得自在即是于“空性”得自在;于“气分”得自在則是于“色法”得自在。故心气自在之修士,必能神通變化無礙也。

(3)中陰;當前或當下中陰──中陰又稱中有,就一般佛學而言,指死后尚未轉世之階段,普通謂四十九日。投生之后即為生有。所以生死輪回的程序是:死有滱中有滱生有。但進一步言,則吾人生活之世間,极當下生命之現實亦含有生死二种因素存在;今日即昨日之死果,或明日之生因;又念念生死,無有間斷,此當下生命對從前面之死及未來之生而言,亦為一种中有(Interlude),故名當下中有或當前中有。對中陰之詳細解說,載于那諾六法之中陰成就法及中陰救度法,又密勒歌集第三十篇亦詳論中陰之重要性。

(4)遺棄之家畜──西藏高原于冬季常下大雪,因系游牧生活故,牲畜皆牧野外,不在廄中,因凍餓而死者比比皆是。普通之大雪,牲畜以習慣故,皆能忍耐;若雪太大,時間太久則必凍餓而斃也。

(5)布衣──此為修密宗拙火道之瑜伽士之一貫宗風,因修臍間拙火而產生大熱力,于极寒冷之天气亦僅著一單薄之布衣。布衣藏文曰“日巴”或“惹巴”,密勒日巴即是“著布衣的密勒”的意思。密宗之修士,古時皆不許著皮衣,以策勵得拙火成就也。嘎居巴派于此點特別注意,故“日巴”甚多。

(6)身內四大細稱量──行者于修習禪定時,地水風火四大,時有偏胜,故需特別注意,時時糾正,不使偏頗,而保持平衡;或有特殊情況應加強某大,如火大、水大,或減少某大時,須仔細考察,以免錯誤,而坏禪定。

(7)不著毛衣──見注(5)。

(8)頓超能觀与所觀──印度佛教自發展到部派哲學之階段后,不但成就之人漸少,甚至佛法本身亦變成极煩瑣之“經院派”的詭辯之學;如唯識、中觀二派之諍,學人每以終生之力獻身于此,以至書籍汗牛充棟,越說越繁。我們翻開“佛學”中所謂高深的理論名著,那里有什么朴素簡真的原始精神呢?千百年來,千千万万的佛學家都把精力放在极次要的問題上去鑽牛角尖,實在可惜,令人浩嘆!但此亦歷史所形成之不可避免的趨勢,非僅佛法,其他宗教亦复如斯也。中觀与唯識二大派對“空性”看法的不同處,据藏傳佛學言則是:中觀講的是“無生空”或“自性空”及“實成空”;而唯識則講“能所空”—-無外境而有依他識。有名的二月之諍:月稱与月官在那爛陀寺辯論八年之久,仍無确定之結論。其他諸師之爭辯更多如恒沙,難以枚舉矣。此問題,由現證空性之密勒日巴看來,則根本不成其問題,因二派之結果根本相同故。此偈:“當下一念顯空性,少物微塵不可得,斷超能觀与所觀,我得如是之見地。”前兩句開示畢竟空,与中觀派所主張者無二,第三句頓超能觀与所觀,則是万證万法唯心,与唯識派見解相同,而前兩句則標示此心亦無自性,空無少物可得,會中觀与唯識于一爐,此一偈即解決了中觀,唯識間之主要問題。蓋宗教首重体驗,由体驗才能有正确之理論,否則“白頭窮經”豈不愚乎?我因多年來深受其痛,慨而言之,指出實例,以供學佛及研究佛學者作一參考。—-澄基特志。

(9)方分──方分者,即有形体,有性相,占有空天(方所),及有質量(分)者也。但廣義言,即任何心識對任何境法所產生之任何形相及性質皆為方分所攝,亦即一切有為法也。

(10)三种圓滿──此處之具三,(或三种具足)不知确指何者。大概是指身、口、意三种功德圓滿,又可解釋為具足證量,傳法及導引弟子之圓滿條件者,才算合格的上師。

(11)無有轉變明點性──明點,普通指男女之精液或內分泌,但許多密典中此字似乎有用于高度的實相哲學之意味。如“明點一味”,或“專一明點”。根据心气無二之密宗根本原理,則气分至成佛時轉成光明及神通之大用,脈分及明點皆轉成報化身,此處則似假借成就瑜伽者之堅固明体之不可毀坏及轉變性而說實相也。

(12)拙火──又譯忿怒母,此為密宗修气脈之最主要的瑜伽。即觀臍下四指之拙火,或火苗,而引生俱生命气或陽气之發生而打開全身脈結,攝業气入中脈而悟道。此為方便道,或有相瑜伽道。空、有,若畢竟無二,則佛果能從“空門”入,則亦必能從“有門” 入,二而一也;惟從有門入較繁雜多障耳。

(13)二脈業气入中樂──指左右兩脈之生死業气皆消溶于中脈而生大空樂,見六法廣論。

(14)紅白交會于中樂──此指中脈上端之杭字代表白明點,及下端之短阿字,代表紅明點,皆為融化后,一上升,一下降至心輪(法輪,亦即中脈之中央而相匯合,此時能生大空樂雙融之覺受。

(15)渡亡消災──西藏祖師特別告誡徒眾不可輕易納受供養以超度亡魂,普通受供養其責任尚不甚大,自己亦不受太多之牽累,但超度亡者則全不如是,有极多之故事說渡亡喇嘛之功力不足,而自受其損者。我曾親自听見許多极有趣的故事,故喇嘛(好一點的)皆視渡亡受供為畏途,尤其是以密法之頗瓦來超度更是如此。

第四篇 崖魔女的挑釁

敬禮上師!

尊者密勒日巴,不顧雅龍咱馬村施主和徒眾們的殷勤勸請長期留住該地,他遵守馬爾巴上師的教敕,獨自徑往磯重的日烏班八山,一人住在岭巴崖中專心修行。

某一深夜,密勒日巴坐位的左邊山壁的一條裂隙中,忽然發出擦擦的響聲,他起來尋找了一番,但什么也沒看見。尊者自忖道:“難道今晚我這個大修行者心中出現了幻相嗎?”于是他又回到坐墊上安息而坐。立時從山壁的裂隙中忽然放出一道极強的光芒照射尊者,光中出現一個紅色的人,騎著一匹黑色的糜鹿,被一個极美麗的女人牽著走向前來;這個紅人突然用肘向尊者身上重擊一下,同時一陣令人窒息的狂風也吹向尊者,然后就失去了蹤跡。此時那個牽鹿的美女忽然變成為一條紅色的母狗,一口咬住尊者左足的大拇趾,不肯放松。

密勒日巴知道這是女妖崖魔女(罩森姆)的幻變,于是唱道:

敬禮大恩馬爾巴足。
汝以惡毒損惱心,變幻厲相來扰我,
汝非岭巴崖魔女,此間邪惡女魔耶?
我非婉轉善歌者,惟誠實言汝諦听!
青山高高居中央,日月二輪帶吉祥,
天宮放光遍十方,普照眾生使繁昌。
日月周行四洲時,莫使羅侯作遮障。
東方皚皚雪山巔,白雪母獅帶吉祥,
渠乃百獸之領袖,不食死尸剩軀肉,
山邊天際現身時,飆雪莫為作損傷。
南方森林濃蔭處,斑斕猛虎帶吉祥,
為揚勇威不惜命,渠乃百獸之大王,
虎行山徑險路時,莫設陷网將彼傷。
西方難胜碧湖中,白腹鰲魚帶吉祥,
渠乃水中善舞者,圓圓金眼妙轉者,
湖中覓食四時游,莫用釣鉤來傷渠。
北方廣大紅崖上,雄碩大鵬帶吉祥,
渠乃鳥禽之仙人,不傷生命甚稀奇,
山巔翱翔覓食時,莫用网羅將彼傷。
大鵬游處岭巴洞,密勒日巴帶吉祥,
渠乃自利利他者,舍棄今生一切者,
發大慈悲菩提心,力求即身成佛者。
當渠一心修持時,崖魔妖女莫傷渠!
我此法歌如金線,具足五喻及六義,
汝亦能解妙義否?作業多端最甚重,
汝應精勤舍惡業,馴伏鎮恨損惱心。
一切諸法皆自心,汝等不了唯心義,
妄念滋扰無窮盡,心性本空若不識,
豈能降伏諸魔扰?

女妖!女妖!莫扰我!速自返歸汝來處。 ”

崖魔女听畢此歌,仍“咬住”尊者的足趾不放。忽然間身形不見,空中忽聞她回答尊者的歌聲:

噫戲!稀有善男子!
獨棲崖洞具勇毅,堪忍苦行瑜伽士,
難行能行甚稀奇!
汝歌所訓如王諭,貴如黃金難為酬,
我若以銅來易金,豈非罪過大罪過?!
我若不能除此罪,所說一切成妄語,
請以片刻注意力,听我譬喻答汝歌。
高高中央天空上,昭昭日月帶吉祥,
天人稀有越量宮,能破四洲之黑暗;
日月自繞四洲時,何用督促監導者?
日月光明若不失,羅喉豈能作遮障?
東方水晶雪山巔,白雪母獅帶吉祥,
驅使百獸如奴役,渠乃群獸之女王。
渠從禿崖下躍時,若非傲慢恃驕勇,
扑殺帶鬃藍獅子,飆雪何能作損傷?
南方濃茂森林中,斑斕猛虎帶吉祥,
渠乃百獸之領袖,慣以猛爪殺群獸,
渠行山徑險路時,若不驕慢恃暴力,
爍眼斑紋作炫耀,獵阱何能傷害彼?
西方難胜碧湖中,白腹大鰲帶吉祥,
渠乃水中善舞者,梵天觀賞之寵物,
當渠四游覓食時,不應貪心吞人食,
若不貪心吞魚餌,作巧東躲并西閃,
魚鉤豈能奈渠何?北方廣大紅崖上,
雄碩大鵬帶吉祥,驕威震攝眾飛禽,
渠乃百鳥之梵王,山巔翱祥覓食時,
莫貪口腹尋血肉,若不驕凌振翅威,
网羅何能將彼傷?鵬鳥游集岭巴洞,
密勒日巴帶吉祥,自稱修行為二利,
已發殊胜菩提心,一心即身成佛道,
夸言誓度六道眾;汝雖一心修禪定,
深厚習气未盡除,未能澈了自心故,
猶視妄念如怨敵!若于妄念無取舍,
誰能傷汝一毫發?我崖魔女豈能害?
一切妖魔分別生,分別習气自心生,
汝若不能善通達,自心真如之体性,
道不相同不為謀,汝我各自行己道!
汝等不了自心空,鬼魔豈止我一人?
自心若能自通達,一切逆緣成助伴,
汝等通達自心空,我愿為汝作仆從!
汝心仍有細分別!仍需深觀自心性,
方能悟澈入幽微!汝等极需斷迷惑,
切斷無明之根源! ”

密勒日巴听畢崖魔女的歌唱后,非常高興說道:“女妖魔呀!你所說的話,完全是對的!完全是真實的啊!我現在要為你唱一首“八喻歌”來回答你的責問:

噫戲!聰明崖魔女!
汝言真實极真實!遍尋世間亦難見,
較此更為真實句!
我雖足跡遍四方,如是妙歌未嘗聞,
百位學者縱聚議,難出較此更胜義。
汝口所出之善訓,一如貴重黃金簪,
直擊我心之痛處;執取貴物之妄念,
內生實執之心風,無明迷惑之黑戰,
一時頓除盡消滅!我心白蓮花蕊開,
自心明体如燈耀,正念智慧突清醒!
放眼廣大天空時,法性空寂突憶起,
于諸實物离怖畏;眼觀日月二輪時,
心性光明赤裸見,我于沉掉离怖畏;
凝目巍巍山峨時,不動三昧突憶起,
我于動搖离怖畏;閒觀蕩蕩河流時,
力用不斷忽憶起,我于意外离怖畏;
目視虹彩耀空時,現空雙運忽憶起,
我于斷常离怖畏;我觀水月影像時,
無執自明忽憶起,我于能所离怖畏;
返觀自明心体時,突憶瓶內置燈喻,
我于痴惑离怖畏;适听汝妖之善言,
自明体性突憶起,我于魔障离怖畏;
女妖!女妖!甚巧舌!侈談心性似明達,
『果能如實明自心』,為何受此女鬼身?!
一味作惡行傷害,昧于因果之報應,
汝應斷舍十惡業。我乃勇銳瑜伽士,
已超怯弱及畏懼,我适對汝之贊詞,
無非譏嘲玩笑語!汝鬼不可以為真!
今夜汝來嘲弄我,我亦酬答相唱和。
愿得依此因緣力,如佛降伏五魔怨,
改過速發菩提心,因地愿力不虛故,
來生得為我弟子。

崖魔女听了尊者的歌,心中生起了极大的信心,就將尊者的左腳趾放開了,以极悅耳的歌喉,對尊者唱道:

噫戲!善根瑜伽士!
資糧已滿修正法,獨居崖處甚稀奇,
以大悲眼視眾生。
蓮花纓絡胜傳承,我乃彼傳之弟子,
曾聞妙法如寶珠。聞法雖多貪欲重,
遍游各大瑜伽居,引導有緣入善道,
于具根者授胜義。我心雖然向白業,
此惡報身常飢渴,遨游世界各城鎮,
尋求血肉之美食。我心浸入凡人心,
年輕美貌之女子,我皆煽起其情欲;
英俊挺拔之男儿,我皆促使血沸騰;
形形色色之世間,我皆含笑而觀察。
我以心神之魔力,促使諸國起貪爭,
我以魔体神變力,激動眾生使興奮。
我之居所岭巴崖,此我生平之行徑,
而今坦白告君前。你我相遇欣悅故,
而今為君歌此曲,我此淨信真實語,
供奉瑜伽尊者前,愿聆我歌心歡喜!

密勒日巴心中忖道:“我應對這個非人的种性仔細審察,然后勸令向善,使她謹守三昧耶戒。”于是就唱了下面這首歌來回答崖魔女:

諦听!諦听!汝魔女!上師殊胜弟子劣!
汝習聞思佛法時,雖聞雅句不解義;
談法論道雖善巧,心不入道無修持;
滔滔空言之高論,不能淨汝心中垢。
往昔惡業習气故,今生造罪難數計;
毀犯昔日誓言故,今生變此魔女身;
身受餓逼尋血肉,口出謊言行欺騙,
心生不善傷眾生;
輕視因果報應故,今生感此惡報身。
而今若思輪回苦,忏悔所作諸惡業,
發誓勤修諸善行。
我心如獅無怖畏,亦如大象离憂懼,
心無顧忌如瘋子,而今告汝真實語,
汝應回報誠實語;
扰我作障及侮弄,汝將自食惡果報;
若結法緣發善愿,來日我當攝受汝。
噫戲!迷蒙妖魔女,善自思惟我教言!

崖魔女听了,突然現身如前,很誠懇的唱了下面這首歌:

三世諸佛之主尊,大金剛持能仁身,
稀有教法主持者,大菩提心甚稀奇,
我崖魔女具福德,听汝歌訓意開解。
我昔發誓上師前,廣于佛法作聞思,
未能制伏煩惱故,旋即廣作諸惡業,
煩惱粗重如火熾,以此罪行惡業故,
感此下劣魔女身;我于一切諸眾生,
時或利益時損惱。自從去歲春季時,
汝來此處岭巴崖,獨棲專一修禪定;
我心時喜時不喜,喜故今夜來朝謁,
不喜以口咬汝足;我此無知損害行,
如今至誠求懺悔;今后誓舍鎮惱業,
至心虔誠修正法,為修行者作助緣。
祈請大樂寶樹蔭,盡于未來一切時,
清涼我等之熱惱,晝夜刺痛之五毒。
惡業魔女求皈依,依于尊者之教敕,
從今乃至菩提間,盡除損惱鎮恨心,
為瑜伽者作護法,為修行者作助伴,
為成就者做仆奴,為學佛者作順緣,
為持戒者作朋侶,守護佛教作承事。

崖魔女發此善愿后,并立誓修持一切定慧,不复再作損惱他人之事,對尊者也生起了极大的信心。密勒日巴為了攝受崖魔女,就唱了下面這首歌:

我乃棄世修行士,胜妙上師之法子,
心貯口訣如寶藏,誠心一意習禪者;
法性瑜伽我現證,為諸有情之慈母,
堅毅精進之模范,持守釋迦宗風者。
我乃菩提心精髓,圓滿無邊慈悲者,
我以慈悲消鎮恨,住此修禪岭巴崖,
專心一意無散亂。汝心喜我是迷惑,
汝不喜我乃惡鎮,噫戲!鬼魅妖魔女!
汝之我執大于己!汝之分別多于己!
汝之惡念胜于己!妄念使汝常掉舉,
習气使汝難自主!『我今与汝略談鬼』:
執鬼為實成損害,了鬼為空趨大道,
知鬼法性即解脫,若知鬼魅即父母,
是能善持佛陀教,若知鬼魅即自心,
一切所顯成庄嚴,之此一切得解脫。
女鬼我今訓示汝,攝受于汝為我徒,
命汝堅守密宗戒,汝應依誓而行持,
慎莫違我三昧耶,金剛大持之戒律。
勿扰具大悲心士,于彼身口意三業,
不得損惱作障礙,汝若違反此誓言,
必墮金剛地獄中,此三昧誓极要故,
汝應至心誦三次,思惟其義如律行。
你我今日之善會,乃由昔愿所感召,
以此善因愿來生,相會大樂淨土中,
究竟廣大不思議。彼時汝具菩提心,
為我徒眾之首座,金剛薩垛之淑女。

崖魔女受了尊者的三昧耶戒后,向尊者頂禮及繞行多次,發誓以后決定依從尊者的一切訓示,然后如虹般消失于天空中。

第二天清晨曦日初升,崖魔女率領她的男女兄妹眷屬,以端庄美麗的身形和裝飾,帶了許多供食來到尊者面前,為尊者作了各种會供及承事后,崖魔女說道:“我因往昔惡業力故,今生感此女魔之身,因為我的習气凶惡故,常給他人不良的影響,我的心腸也很不好,所以對您竟加以嘲弄,請您慈悲饒恕我。以后凡是您得訓敕,我一定遵行,為作仆從。現在我請求您慈悲把心中所證得的了義法向我們開示一下吧!”崖魔女繼續唱道:

尊乃福智种性子,勤聚資糧稟宿根,
具妙傳承大加持,堅毅精進修行者,
堪忍獨居大勇者,勤修甚深大法者。
魔來作障不可得,『一切外顯諸魔境』,
無非气脈內動相,幻化游戲之妙觀,
我等魔眾与汝心,融匯一如何可分?
由昔善愿今得遇,往昔我雖曾拜謁,
百千成就瑜伽士,惟于尊前得加持,
真實受恩得法益。魔女微言祈垂听:
小乘之教不了義,受者心中轉迷惑,
克服煩惱甚艱難,其法銀樣臘槍頭,
遇違緣時無用益,一如浮夸之美男,
逢危難時抱頭竄。己不能行之上師,
不能自利反招嗔。尊乃諸佛之化身,
現證了義法性者,祈以口訣之妙歌,
開示我等甚深義,引導我等眾兄妹,
趨入了義究竟地;以金剛句妙義理,
開顯大智及光明!開顯最胜之光明!
甚深了義秘密因,聞后決不墮惡趣,
修持決不墮輪回,祈勿留遮明開示!”

密勒日巴說道:“依我看你們現在恐怕仍舊不能修了義教法吧!如果你們認為可以,就必需把生命交付給我,同時堅決地向我發下最重的誓言!”

崖魔女兄妹眷屬果然依言發下重誓,把身心生命全部交付尊者,發誓今后听從尊者的訓示,并為一切學佛者作護法和助緣。

尊者應彼之請,就唱了下面這首“了義消融法二十七喻歌”:

秘密諸佛示現身,難可言詮大譯師,
具恩父師前頂禮。我非夸耀善歌者,
而汝魔女勤勸請,唱兮!唱兮!勤勸請,
無奈我今我汝歌,試唱法性實相曲:
雷震電閃与云靄,此三皆由虛空生,
亦皆消滅虛空中;虹彩蒙气与蒸霧,
此三皆由蒼穹生,亦皆消融蒼穹中;
蜜漿鮮果与稼禾,此三皆由大地出,
終亦消融大地中;森林樹葉与花薇,
此三皆由山巒出,終亦消融山巒中;
水漩水流与水湖,此三皆由大海出,
終亦消融大海中;習气貪欲与執著,
此三皆由賴耶生,終亦消融賴耶中;
自證自明自解脫,皆由法爾心性生,
終亦消融心性中;無生無滅与無言,
皆由本然法性生,終亦消融法性中;
見鬼執鬼鬼妄念,皆由修士自己生,
終亦消融自身中;一切障礙心所變,
自現幻境本虛寂,修士若不了彼空,
執有實鬼成迷惑;迷惑根本源于心,
若能洞見心体性,即見光明無來去!
一切外境所顯現,皆由迷亂心所生,
若能深觀外顯体,即證現空不二理。
修行本來是妄念,不修亦是大妄念,
修与無修本不二。能所二見迷亂本,
若達究竟离諸見,万法畢竟不离心,
心如虛空不可得,窮究法性理如是。
汝應一心勤觀察,超离分別之正見,
安住無整無散境,行住坐臥一切時,
蕩蕩無執無滯礙,如是行持必得果,
遠离言詮与希懼。汝應如是修正法,
我無多暇唱空言,魔女汝應息妄念,
寂默無言寬坦住!為酬汝請歌此歌,
我此瘋人之狂語,魔女如能勤受持,
飢時必享大樂食,渴飲無漏胜甘露,
為瑜伽士作助伴。

崖魔女和她的眷屬都對尊者生起了最胜的信心,頂禮繞行尊者多次,對尊者誠心表示感激后,如虹彩般的消失于無形。以后崖魔女果然如誓護衛住在岭巴崖修行的瑜伽士,如法予以种种助緣,無复作任何障礙或損惱。

以上是岭巴崖,崖魔女的故事。

本 篇 注 解
(1)羅侯──即羅侯羅(Rahula)之簡稱。古代印度的神話皆以為日月蝕之現象為羅侯羅(天狗)在吞食日月,佛教亦隨順世說,常用此神話作為譬喻。

(2)越量宮──或譯作無量宮或天宮,喻其空間之大,超越限量,或不可測量也。

(3)習气──此就佛學言,指多生多劫以來所累積于潛意識或阿賴耶識中之習气(梵文)(Vasana),尤其指俱生,或与生俱來之習气。就唯識學言可以說一切諸法及生死涅盤皆由習气所造成。心理學家論人格(Personality)時,亦著重由學習而形成人格及行為,唯缺乏宗教之意義耳。習气之重要性在修習定慧時更能親切的体會到。

(4)蓮花纓絡──大概是蓮花生大師的別名,蓮花生大師為舊教宁瑪派之始祖,西藏之有佛法,蓮花生大師厥功最偉。

(5)非人──藏文米馬印,指一切精靈及天人、妖魔、善神皆可稱為米馬印(非人)。但米馬印亦指一种專門的鬼神,西藏之神鬼名稱都得惊人,其名稱及詞藻之丰富恐怕是世界第一位,西藏之鬼魔學(Demonology)為一极复雜,极有趣味之學問。

(6)三昧耶戒──梵文(Samaya)為“無越”,即不可超過此界限之義,此即密宗之戒律也。小乘戒律通稱為戰奈耶(Vinaya),密宗戒則稱為三昧耶,或三昧耶戒。

(7)金剛持──藏文多杰羌,直譯為持金剛之義。一切密法之出生處為金剛持;即:金剛持為一切密乘之初祖,以此意義而延伸到弟子應視上師如金剛持佛,因上師乃密法之出生處故。

(8)了義法──眾生根器不同,所需之法亦不一,因此佛菩薩必須宣說高、低、權、實不同之法以适應眾生之需要。因此,法之內容相差很大。權教:即權巧說的方便之法,亦名不了義教或不究竟教;實教:即真實流露如來境界之最高法教,又名了義教或究竟教。

(9)金剛句──大概指密宗所習用的文句,或者是指那無可動搖,不可變更最寶貴最堅實之金剛義理。

(10)賴耶──此處大概指阿賴耶識,或第八識;但藏文滾依,不一定指阿賴耶識,有時指法性。滾依直譯為一切根,一切种,或一切因,故可用作阿賴耶識,亦可用于“法性”,蓋取一切法由法性“生”之義也。

(11)現空不二理–顯現外境山河大地草木事物之一切色法即是無生空性;現空不二亦即心經所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或色空不二之義。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一) 第一篇 - 第四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二) 第五篇 - 第十三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三) 第十四篇 - 第十八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四) 第十九篇 - 第廿七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五) 第廿七篇 - 第卅六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六) 第卅七篇 - 第四十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七) 第四一篇 - 第四四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八) 第四五篇 - 第四九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九) 第五十篇 - 第五二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十) 第五三篇 - 第五五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十一) 第五六篇 - 第五八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十二) 第五九篇 - 第六一篇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