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八)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八)

Home

密勒日巴大師全集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一) 第一篇 - 第四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二) 第五篇 - 第十三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三) 第十四篇 - 第十八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四) 第十九篇 - 第廿七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五) 第廿七篇 - 第卅六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六) 第卅七篇 - 第四十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七) 第四一篇 - 第四四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八) 第四五篇 - 第四九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九) 第五十篇 - 第五二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十) 第五三篇 - 第五五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十一) 第五六篇 - 第五八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十二) 第五九篇 - 第六一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八)

目錄

第四五篇 法音鱗爪
第四六篇 笨波山的故事
第四七篇 灌頂和開光的故事
第四八篇 新多姆和來賽朋的故事
第四九篇 被宰的羔羊

 

第四五篇 法音鱗爪

敬禮上師。

尊者密勒日巴在庫舊的寂靜洞靜修的時候,惹瓊巴一天請求尊者教導如何修
持身、口、意三業之法。

尊者以歌答道:

以無分別而持戒,身之修行應如是;無言默行似水牛,
口之修行應如是;深觀無生究竟處(1),意之修行應如是。

惹瓊巴問道:“以我愚蒙不能識,身之戒律如何持?口之默行如何護?心之
究竟云何觀?”

尊者道:

身之三戒离分別,即是守護三學處;語之戒律三昧耶,
不加造作自然護;心之性相究竟處,松放解脫而觀之!

惹瓊巴解釋尊者的訓示道:

契合俱生法身時,報身分別自解脫,化身廣興利生事,
廣大無盡無有量。根者出离別解脫,道者學處菩提心,
果者真言三昧耶,(此三戒律應守護。) 心舍此生世八法,
禁制貪欲及聚財,斷舍欺騙及邪命,身如瘋子离分別,
口如啞人恒默然,心如幼童离貪著,任運而為(天真)行。

尊者評道:“如果不知‘要道’這樣作下去,會產生這樣的結果的:

若思‘我’欲求解脫,永難成就解脫果。心中緊結未解脫,
故意松之反成緊!若未現證(自心性),如生盲人游大漠。
別解脫戒若不持,何能說為真出离?人若不發菩提心,
焉能成就利他事?若無真言(金剛法),何能指示(心即佛)?
八法此世之牽累,貪欲能坏諸善事,欺騙生死牢獄因,
妄念生時能所生,言說豈能止言說?貪欲實為輪回因。
若無傳承傳授斷,不持密戒閻羅使,不和親亦變為仇。
若執實有成取舍,若有生相成實執,若無證悟成臆想,
不能示人真實義,所說終無大意義。

※※※ ※※※ ※※※

一天,尊者以布蓋頭坐著睡覺。一個年輕的小惹巴進來看見了說道:“尊者
為何睡覺啊?(2)”尊者以歌答道:

我雖蒙頭睡,能見遠方事。世人雖睜目,不見似盲人。
我雖赤裸臥,能作胜法行。世間八法風,為散亂因緣。
一切諸作業,心皆能成辦。覺受恒不斷,妙哉亦奇哉!
我乃瑜伽士,應作皆已作,隨心所欲行,契大樂法界。

※※※ ※※※ ※※※

某一個時期,尊者在茲巴岡替堡安居的時候,惹瓊巴問道:“如果一個瑜伽
士的覺受,證解和能力都已經确實的生長開顯了(3),他是否可以不必再隱藏這些功德了呢?”

尊者以歌答道:

傲居雪山之雄獅,□身森林之猛虎,潛泳大海之鯨魚,
此三若能善隱藏,必少招敵甚稀有,是為外之三譬喻。
現以內義相合觀:瑜伽行者之身体,真言方便之妙道,
覺受所生之證果,此三若能善隱藏,必少招敵甚善哉!
嗟呼!西藏瑜伽士,能隱密者极少見,因此如今西藏國,
甚少成就之士焉!

※※※ ※※※ ※※※

者貢惹巴有許多疑惑,請教于尊者。尊者將廣大而又精微的解脫口訣,攝其
精要釋其惑曰:

不證万法本(4)一味,修觀光明成常見。不證大樂雙運理,
修觀空性成斷見。不知万顯皆是道,修觀無念成妄念。
不知触境皆是平常心,修觀無二成造作。不證自心本無生,
修觀無緣成整治。若不自然棄貪著,修無作行成取舍。
不知無破亦無立,雖行善業轉不善。不知生死本來空,
勤修造作陷輪回。

听了尊者的開示后,者貢惹巴的疑惑全部為之冰釋。

※※※ ※※※ ※※※

有一個時期尊者密勒日巴在長壽女的頸河邊,一個良好的河畔寫普去辛堡安
居。那時,有一段很長時間沒有下雨。布仁的某些施主們為了爭奪水權竟打斗了起來。他們終于來到尊者面前,求尊者仲裁和調解。

尊者說道:“我對世間法是一無所知的,雨不久就會來的,你們也用不著爭
斗了。”但是惹瓊巴卻仍舊懇請尊者出面調解。

尊者道:“我們作瑜伽行者的沒有必要攪入他們的是非之中。听我歌曰:

殊胜圓滿功德藏,一切意愿能滿足,至尊大譯師足前,
我以三業敬禮贊。領袖調人及顧問,皆是派系苦惱因,
若欲自适無党私,應效啞人常默然。家園財物及親眷,
三界輪回纏縛因,若欲解脫無惱河,應以鐵腕斷貪著!
自傲欺騙及偽詐,墮三惡道之因也,若欲解脫生善趣,
應持坦蕩正直心。談說咨議扯閒天,能生驕慢及妒忌,
若欲修持正佛法,常住卑下(离諍處)。廚房家務与人事,
能坏修士之禪定,若欲保住本來智,應居謙遜克貪欲。
主仆(5)關系及學問,能生散亂及心憂,若欲獨自習禪觀,
無主無仆始能成。誅法咒力及降雹,能令修者變凶殘。
若于佛法臻究竟,應念覺母(6)之傳記。違反佛法七過失,
及彼七种對治法。由我親自證驗者,我今次第為汝歌。
愿以此善回向汝,速證無上菩提位。

尊者唱畢此歌后,就為村民向三寶祈禱,大雨立降,所以村民的爭執也就自
然消失了。

于是僧俗弟子眾皆向尊者祈求慈悲傳授大手印和六种成就法的要訣。尊者說
道:“如果你們要如法的修持,則應牢記心中下面這些要點。听我歌曰:

父雖示現已涅磐,實住清淨報身土,廣利三界眾有情,
馬巴譯師前禮贊。我儿樂護及寂光,以及雁總頓巴等,
老父心愛之徒儿,聚此宿善眾弟子, 我今為汝說心要,
修行法訣之精髓,具十妙義歌此曲。佛陀(色)身似虹彩,
自性雙融而空寂,鬼魔皆心所變現,應知幻現無實体。
大恩上師之至尊,應無間斷存恭敬。永無休止之作業,
應徹舍离斬牽挂。气脈暖樂之胜輪,應勤精進無散亂,
睡夢幻身合觀時,應奮堅志求結合。
光明赤裸之体性,應勤修持离言行。万顯變化之空性,
應重徹根之口訣。未證自心諸群生,應常生起慈悲心。
自心無生之法身,應具決信离希懼。
我今正告徒儿眾,以上諸點應珍視,應如法修善守持!

徒眾們听了此歌后,都心生雀躍皆大歡喜。

※※※ ※※※ ※※※

不久,惹瓊巴請尊者指示“四喜之智”。尊者即為詳細廣說,最后說頌結曰:

應于森林等隱處,四威儀中平衡行,
內之四大令平衡,四喜智慧從心生。

※※※ ※※※ ※※※

一天,尊者密勒日巴到布仁的普耀碩去乞食。一位施主說道:“在拉隨廟附
近有一個十分悅意舒适的山洞,您如果愿意去住在那里,我愿供養您。但是那洞中有一個很凶惡的女鬼,不知會不會妨礙您?”

尊者問道:“請告訴我這個山洞和女鬼的詳情,好嗎?”

施主道:“崖洞倒是一個很舒适悅意的住處。但不管誰住在里面,洞中的女
鬼都會把他吃掉!現在您可以去降服她,使她成為您調伏的對象。”

于是尊者就去到該洞中,暫住下來。天黑的時候,來了一個女人叫道:“誰
在我的家中住了下來哇?”發出憤怒凶惡的樣子。尊者不予理會,心契慈悲。

女鬼說道:“看樣子他倒象要死皮賴臉長期住下去的樣子。”說畢离去。須
臾間許多魔軍群涌而至,摧山降雹,用种种凶惡神變來攻擊尊者,但因為尊者心契三摩地,所以魔扰未能得便。

魔軍于是對尊者說道:“我們需要這個地方睡覺,不管你為什么到這里來,
現在請你回家去吧!你要是不走,我們就召集更多的同伙來群啖你的肉和血!”

尊者心住大悲,以歌答道:

如輩魔軍善諦听:心黑鬼母极毒怨,餓鬼及諸大力鬼,
汝自造業自受報,毒心起故受苦惱,惡心生故福德盡,
貪吃欲熾食轉稀,飢火難熬坏自根。游蕩頻故失自宅,
所作繁雜無已時。造惡業故事難成,夸言甚大難御敵。
女鬼今番顯神變,決意凌辱嘲弄我,神變無實垢障耳,
應知神變皆幻化,無有真實豈作礙?我深知之如囊物。
汝等若欲索床回,則應改現另姿態(7)。有話欲說只管說!
眾多資深瑜伽士,曾在此洞大吃癟,我心好奇特來此,
你我齊聚此洞中,非我之物我已得,汝等鬼魔皆留此,
不必心慌欲离去。 所有其他鬼魎眾,盡召喚之來可也!

那個主妖大女魔說道:“你是身披空悲鎧甲之人,所以我不能扰害于你。”

于是所有的鬼魔大眾齊向尊者頂禮,把心根和性命都供養尊者。尊者即為眾
授戒,廣說因果之法,然后回返到施主的家中。施主問道:“鬼魔們已經降服了嗎?”

尊者道:“已經降服了。”隨即歌道:

布仁拉隨寺廟旁,持此幻身跏趺坐。心入無二平等定,
深觀無生(之法性)。專志無散安适住。降服女魔毒害心,
攝彼歸入菩提道。今后無論誰住彼,皆得心安覺受增。
已成吉祥天母崖。洞主已成(女)居士,當為修士作護法。
已成我屬善友伴,從此任誰欲住彼,謹記此言無少懼,
安穩住彼福壽增,身無疾病得成就。

施主們听了都非常歡喜,對尊者生起了真誠的信心,殷勤供養。尊者就在該
處逗留了半日。其時有一個牧童對尊者信心堅誠,請求尊者道:“請您開示一個有益于我心的法要好嗎?”

密勒日巴答道:“傳法是可以的,但是能夠依法修持的人卻實在稀少啊!”
隨即歌道:

輪回痛苦一大海,雖說憂棄出离法,听者當時雖惕惕,
真起厭离稀有哉!此命只在呼吸間,光陰匆匆剩無几,
雖說無暇莫蹉跎,念死之人稀有哉!已得暇滿人身者,
雖勤勸彼持戒律,真能淨戒一日者,亦甚難得稀有哉!
雖說上趣解脫德,以及輪回眾過患,真能趨入正法者,
万中得一亦難哉!耳傳甚深之口訣,毫無珍惜傾囊授,
雖然付与無上法,如法修者稀有哉!無上妙法大手印,
雖詳解說并直指,受者雖然似有得,見心性者稀有哉!
心中雖常思上師,念念不忘山中修,真能放下修行者,
万中得一亦難哉!那諾甚深方便道,無有吝惜盡付之,
能生暖相覺受者,亦甚難得稀有哉!暇滿人身汝已得,
今生若欲(不空過),發志力行具義事,應隨我來修行去!

牧童听了此歌生起了不退的信心,尊者當即攝受他為徒,授以灌頂和口訣,
他依法修行終于成為一個有高度證悟的行者。

※※※ ※※※ ※※※

尊者密勒日巴為了利益眾人的原故前往乞食,走到一個大平原的中央時,看見許多男人在那里作各种的游戲,有的擲骰子,有的下棋,還有些人在比賽射箭和擲石頭。許多女人也在一旁一面織毛料,(一面閒聊天)。密勒日巴就走向女人中間說道:“請布施我一點食物吃吧!”

一個年輕的少女說道:“喇嘛呀!難道你沒有房屋、田地、父母、兄弟或親
戚嗎?”

密勒日巴說道:“有啊!我的父母、田宅……等不比任何人差呀!”

女郎說道:“那么他們就應該供給你修法的資糧呀!請你把你的所有,說給
我們听一听好嗎?”

密勒日巴歌道:

家鄉大樂普覺也。田園喜樂清淨也。房宅大悲(相續)也。
父系圓善如來也。兄弟十方行者也。祖父諦洛那洛也。
父名方便胜王也。母名智慧佛母也。長兄密戒清淨也。
幼弟勇猛精進也。妹名信心光耀也。我名自生突起也:
‘自’者修觀本性也,‘生’者出生功德也,
‘突’者本尊突現也,‘起’者現起法身也。

游戲的人們(听見尊者的歌聲),都一齊涌上前來。女郎說道:“喇嘛呀!
你剛才所說的真是了不起啊!您既然有許多的閒暇,就請您住在我家中來吧!一方面您可以做我的福田供養的對象,另一方面可以為我除遣外來的障惱。您看起來好像加持力很大的樣子啊!”

那些年輕的人說道:“瑜伽行者呀!我們現在所作的各种游戲和女郎們的
(一面悠閒的觀賞談笑),一面紡織,正象征著我們的人生樂趣堪比天人的享受,是嗎?你有一個很好的歌喉,就請你唱一首歌說說你對我們的快樂的看法吧!”

尊者回答他們道:“你們這些男女所作之事与(所享之樂)是和佛、圣的享
受大不相同的,你們的‘快樂’在我看來是這樣的:

汝等惡人之供龕,一似异熟業根熟。慳心所供之燃燈,
稅吏身前烽火然。眾多羊群之主人,食肉齒下食物然。
儿女眾多之父母,無羞只手煮肉然。洗洒衰朽之敗屋,
餓鬼尋嗅枯尸然。眾多貨財之富主,廟中守財惡神然。
擲骰射箭与投石,天人修羅鏖戰然。棋盤星列作棋戰,
王臣鉤心斗角然。洒水拋骰之嬉戲,鬼魔爭搶食子然。
稼穡重務之捆縛,拴牛繩系樹根然。歌舞奏樂之嬉戲,
被魔所使昏眩然。看賞游戲旁觀者,群獸兢逐陽焰然。
品評技藝高低者,手系自頭救火然。樂欲散亂嬉戲人,
聞香餓鬼嗅食然(8)。

大眾听了此歌后都對尊者生起了敬信,齊向尊者禮拜多次,虔誠供養。那個女郎延請尊者到她家中圓滿供養承事,求得法要,她依法修持,于臨命終時得趨入道。

※※※ ※※※ ※※※

一天,尊者密勒日巴出外乞食,行至一個大平原的中央,有許多人正在建筑一所庄堡。他就在附近的地上睡倒下來,有一位女施主走向前來說道:“瑜伽行者啊!

你現在正閒著無事的休息,我就去拿食物給你吃,現在請你把這個口袋補一補吧。”

說著就把工作的用具放在一旁离去了。過了一會儿,女郎回來,(看見尊者根本什么也沒有做)就說道:“人是要從畜牲中挑出來的!這句話真正不假!你這樣空閒連打一個小補丁都不肯做,實在要不得!”說著徑自离去。

于是尊者就走到正在吃飯的眾人面前說道:“我要點食物吃。”

女郎說道:“身体閒空的時候不肯做工,嘴巴空閒的時候卻有飯吃,那有這
樣的便宜事呀?”

尊者說道:“我何嘗閒空了呀?我一直都在忙著做比你們更要緊的事,沒有
閒著啊!”

眾人問道:“你做的什么事呢?看起來你好像很空閒似的呀!”

尊者說道:“看起來是閒著,實際上我是在忙著如此的修行啊!听我歌曰:

敬禮至尊諸上師,皈依護我恩師前!汝等看我甚閒适,
我見自己甚忙碌。离邊無生平原上,我建禪定之庄堡;
砌牆搬土甚忙碌,故我無空非閒暇。法性空寂北原上(9),
我耕煩惱生硬地,翻土犁地甚忙碌,故我無空非閒暇。
离言無二邊界上,我勤調伏我執魔,降敵摧障甚忙碌,
故我無空非閒暇。心性無二越量宮,我于其中勤修行,
何暇料理家務事,故我無空甚忙碌。自身佛陀壇城內,
我飼明体之小犬,無暇擦小儿鼻涕,故我無空非閒暇。
上方遍樂經院內,我積聞思之財寶,何暇積聚世間財,
故我無空非閒暇。無轉法身山頂上,我馴自明之野馬,
何暇看守牛羊群,故我無空非閒暇。肉与骨之泥土內,
我砌本成之佛塔,何暇隨俗作擦擦(10),故我無空非閒暇。
三角心輪中央處,我舉光明酥油(燈),何暇舉行五火供,
故我無空非閒暇。空樂無二佛堂中,我有禪定心佛像,
時以無變資糧供,無暇佛龕獻供物。 心性清淨廣紙上,
我寫無著之字句,紙筆所書之問句,我無空閒書寫之。
(諸法)空行顱器中,我修三毒五毒法(11),何暇修持律儀行,
故我無空非閒暇。心意情感界緣中,六道有情我悲護,
故于世間諸眷屬,無有空暇偏護之。慈父上師之眼下,
我心常契胜口訣,故于世俗諸作為,無有空閒而為之。
寂靜茅蓬崖洞中,菩提心要精修習,何暇昏沉入睡眠,
故我無空非閒暇。三角嘴唇似海螺,唱出口訣心要歌,
何暇与人扯閒天,故我無空非閒暇。”

大眾听了都對尊者改變了印象,問道:“您是不是尊者密勒日巴呀?”

尊者道:“不是怎能如此呢?我就是密勒日巴。”

大眾都說道:“啊呀!我們的善根太好了!”說著大家都向尊者禮拜,繞行
多次,作了种种的圓滿供養。适才那位女郎也向尊者表示忏悔。

眾人中有一位少年說道:“我們想到師傅跟前去學法,您的寺廟在那里呀?
是誰供養您呀?”

尊者以歌答道:

敬禮慈父諸上師。無有方所諸崖洞,乃我修士之寺廟。
舉國男女諸施主,皆為老密作供養。無人崖洞諸廟中,
有時住焉有時离。身攜上師之口訣,較彼鳥羽尤輕便,
易藏更胜于黃金;險處展翅胜大鵬,我乃人中之獅子,
(本色風光)瑜伽士。冬季三月住森林,(身爽心怡)甚樂哉!
夏季三月住雪山,(清涼無暑)甚樂哉!
春季三月住草原,(花草兢妍)甚樂哉!秋季四游往乞食,
(心曠神怡)甚樂哉!心中常契師口訣,(時時刻刻)皆樂哉!
口中常唱悅耳曲,(悅己益人)甚樂哉!
身披尼泊之布衣,(輕盈舒适)甚樂哉!一切時中甚快樂,
于快樂中諸事成!

尊者歌畢,遂攝受此少年為徒仆,他終于成為一個具有證德的好瑜伽行者。
其他大眾每人各各許了一個行善的特別誓愿(12)。

※※※ ※※※ ※※※

一次,尊者前往乞食。行至一處,有許多修顯教和修密宗的男人和女人們,
以及眾多的俗人在一起宴樂酒會。尊者走近前去說道:“我要東西吃。”

坐在上首的一些學佛者都以輕視的態度揶揄嘲笑尊者,為首的那人說道:
“你是誰啊?從那里來?要到那里去呢?”

尊者說道:“我是一個不与世俗人群廝混的終身隱跡于深山中的人。”

那人道:“這么說來,你難道不是密勒日巴嗎?”

尊者道:“那倒是的,可是我對世間八法卻是一竅不通。因此我也從來不去參加佛教徒的聚會。”

那人道:“如果你真的是密勒日巴,他是已經打開喉輪脈結的人,所以能夠隨時隨地無礙的說法,今天為了使聚會于此的大眾都能心地蒙益,請你為我們唱一首歌,好嗎?”

為酬其請,尊者就唱了一首《輪回大海》歌:

無与倫比諸上師,常住我頂(賜加持)。生死輪回似大海,
几許流轉無盡期。(依怙)三寶佛法僧,威嚴巍巍似此山,
誰愿負之荷彼業?‘戒’者豈非如鳥翅,誰能抑之使不飛?
正法律儀如癩尸,棄之路旁誰守護? 柔暖狐皮坐墊上,
有荊棘耶抑有刺?否則何以大法師,不能安坐于上耶?
如是持‘戒’有何義?如是護儀有何利?出家僧眾守戒乎?
茅蓬崖洞少見之,山中盜匪四出耶? 修士眷留城鎮里,
蒙古鐵騎侵至耶?仔細為妻作預籌,為貪中陰投生耶?
女士精心織毛布,來生毛布价昂耶?僧俗皆痴愛孩童,
為懼輪回將空耶? 施主不肯作布施,為貯來世飲食耶?
兜率天宮有苦耶?去彼之人何其少?地獄界中有樂耶?
欲去之人何甚多(13)?吁嗟!惡道以及一切苦,皆為罪業之果報,
故應舍惡勤修善,死時無悔心安樂。

大眾听了此歌后都說道:“這真的是密勒日巴來了啊!”大家都對尊者發起恭敬誠信之心,齊對尊者供養承事,祈求法要。尊者亦(隨和)傳法,有些人依法修持,于臨終時得趨道之初階。

※※※ ※※※ ※※※

在這一章里包含了好几個不同的故事,有些是尊者對一些大弟子們講的;有
些是對一般信眾講的。故事之記載也沒有依事情發生之先后次序而排列。所以此章可稱為:“密勒日巴回答弟子和施主們詢問的(几個短篇)故事”。

本篇注解

(1)深觀無生究竟處--此句之“究竟”二字乃意譯,藏文mTsan.Nyid直譯為
“性相”,指一物之性和相或其真相。故通常在因明上及佛學上亦為“定義”的意思。在大手印之典籍中,則此詞常指“究竟的真相”之義。

(2)由此處看來,密勒日巴通常皆不睡覺。此亦必定力深厚自然為之者也,若勉
強為之,則平常所為的“夜不倒單”--或“坐而不臥”則反而有害也。

(3)此處也可譯為“證解和能力都已經‘成熟’了”。

(4)原文直譯應為--“不知眾多即是一”。

(5)藏文之dPon.SLob.原為主仆,但實際上歌集中多用于“師徒”之關系,西藏
人認為“主仆”和“師徒”應無什差別。

(6)覺母,nJol.Mo.此故事不知何指。

(7)此句之義未敢确定。

(8)此歌密勒日巴貶責一切世間之游戲及樂趣,乃對机而說法。在場諸人,耽于
游樂,以為他們之樂,堪比天人,執之貪之,故密師破之。其實密師亦常自說其見風景,見野獸奔馳,和自己長嘯高歌等快樂。在許多其他地方密師亦隨喜世間之樂。

故教人之法,難有固定,或贊或破,視根机及情況而定,不可定執一端也。

(9)北原--西藏北方有平原,連接新疆、青海等地,縱橫數千里,极為苦寒。

(10)擦擦--藏人以土和泥,用模子打成佛像或塔形以為供養,認為是一种善
法行。

(11)密乘之見,不外一句話:“煩惱即菩提”,或“心即是佛”。密宗之起分
壇城儀軌法中,以顱器盛“五种甘露”即通常凡夫認為极污穢之物,如屎、尿、唾沫等等表五煩惱,以此不淨而為淨,作一种垢淨平等的訓練。密師此處則遠超起分壇城之形相觀法,以空性為顱器,以三毒五毒為供品,乃平等煩惱与菩提之修持,為了義之密乘教,超過不了義之生起次第的修法。

(12)各發特別誓愿修一善行,如:發誓念某佛咒若干万;持八關齋戒若干次;
閉關若干日;朝禮何處圣地;布施貧苦或供養僧眾等等,雖自意樂而發愿者。

(13)原文意義不敢确定,茲就上下文權譯如此。

 

第四六篇 笨波山的故事

敬禮上師。

至尊密勒日巴在去巴的化身崖安居的時候,曾經對無比的岡波巴(大師)于
口訣之許多疑惑都予以解釋清楚。然后(率領著几個弟子)向東方行去。大雨忽然不分晝夜的下了很多天。弟子們都感到非常悶气,心神不爽,顯著非常疲憊的樣子。

一天,終于天气忽然放晴,天空异常清朗,暖和的太陽照著大地,(一片煦煦融融的景象。)尊者連同弟子一共八人步行到笨波山的頂峰處去散放身心。大家都覺得身心爽快,歡喜非常。几個超胜的(大)弟子看見了長壽神女的雪峰就問道:“尊者啊!您看,那邊那一個雪山叫什么名字呀?”

尊者答道:“那就是碧天王母大雪山啊。”隨即歌曰:

碧天王母雪山頸,峨峨笨波山頂上,我等師徒共八人,
今日散心特來此。子兮身心爽快耶?老父心曠甚悅适!
父子歡樂聚會中,老密喜愉吭高歌。今日歌此善妙曲,
吉祥紛至之兆也!樂護、寂光我徒儿,來此近依老父旁,
為我伴唱作和歌!余子惹巴靜听之。面前聳立大雪山,
汝等亦知其由耶?此山本屬長壽女,吉祥藥母是其名,
山腰以上三尖峰,极似海螺盛食子(1)。山頸銀河似网織,
曦陽反照光万丈,燦爛捷先胜余峰,山頂發髻水晶上,
如絮白云冉冉飄,山腰以下草茂盛,蒸霧芬芬終年繞,
微微細雨霧中降,時見虹彩(似天橋)。此乃牲畜好牧地,
百獸千禽之樂園。草原百花齊兢放,神效奇藥咸胜集。
是故此山另有名:妙善天藥大雪山。老密習禪有多處,
特于此山最長久。為答惹巴徒儿問,特歌此曲為汝說。

徒眾們听了都非常歡喜雀躍問尊者道:“住在這雪山上面的天神,她的威力如何?是善神呢?還是惡神?”

尊者以歌答曰:

善神長壽五姊妹,十二天妃之主母,世間空行具神變,
能說尼藏二語言,去巴布仁之地神。若于彼等興供養,
能為助緣作依怙。普助一切學佛者,特于老密之訓敕,
無不遵辦如命行,汝等徒儿之左右,恒常圍繞作佑護。
此諸女神与老密,因緣特深胜其他。普令西藏入白法,
特于我之修傳派,光大种种之成就。

徒眾們說:“這實在是稀有可貴啊。這些天神現在都已經成為尊者的徒仆,
不知尊者對她們說了些什么?她們如何侍奉尊者呢?”

尊者以歌答道:

于此雪山之頸處,密勒日巴曾說法,山神眷屬大眾前,
曾說善惡業報理,闡述共乘因果教。嗔恨凶惡諸猛獸(2),
以及四姓天龍眾,殘狠五親諸山神,皆來听我說法要。
性厲冶樂五姊妹,特為此會作施主。賓客万眾齊圍繞。
天人鬼眾咸受供,皆得滿足無有余。此境近鄰成善地,
神鬼皆皈趨佛法。此非我之咒力大,乃由深習慈悲故,
以柔和語而說法,(百千)無形天鬼眾,善巧方便皆調伏。
過去所為我無悔,如今已老心無歉,死來無懼惟雀躍。
散心來此諸徒儿,應持堅忍精進修,方能死時得快樂!

惹瓊巴又問道:“人与非人(阿修羅)比較起來,那一個學佛更有力呢?那
一個能作較廣大的利生事業呢?”

尊者答道:“和阿修羅比較起來,無論修學那一种法門,人類都更為有力。
長壽女乃半人半神之屬,她們對我的教法傳承會特別護持的。我自己是脫离了人群,舍棄世間八法一心修持多年了,因此許多神、天我都已經忘怀拋棄了。你們也應該舍棄八法,專心修持。听我歌曰:

上師加持由頂降,能所二執砉然斷。長時漫游遍全國,
宿緣導我逢恩師。舍棄世間一切法,遵囑一心習禪觀。
取諸違緣以為道,持卑下位獨自修。(多年深山)習定慧,
直至老死今將至,覺受暖相由內生,我乃(獨行)瑜伽士,
于諸福德無少欲,世間欲樂棄腦后,恒念惡趣之极苦。
逢迎施主我不為,常處崖洞修禪定。恩師大悲加持入我身,
似有浩气提我入中天。身坐邊際至中央。持仆從位成尊者。
居卑下地成國王。离卻人群見佛陀。經歷痛苦得至樂。
堅忍精進大悲生。獨處弟子群涌至。習耳傳教正法宏。
大恩譯師馬爾巴,恒常安住我頭頂。我今雖老如老虎,
死來無懼嘻高歌!聚此惹巴我徒儿,慎莫浪擲此生命,
應勤精進努力修。

尊者和徒眾們在山上休息了半日,然后就(回來)作了一次初十的會供。那時,有的惹巴想到崖洞中去住,有的想到鄉鎮去乞食,有的則准備隨侍尊者,于是惹瓊巴就在會供的席列上替各弟子稟告意向,同時請求尊者向大家開示一些法要。

尊者于是就向岡波巴、惹瓊巴和各大弟子開示“六种要法”。于此歌曰:

多聞博學之法師(3),以及精進惹瓊巴,僧俗二子以為首,
代向聚此眾惹巴,求我開說正法要,為酬汝請歌此曲。
听老人言乃智者,觀鳥鼓翅知時節,于財知足為真富,
能知自力生命堅。以上略說譬喻也,以下當為說正題,
初十會供完畢后,有徒欲往游眾國;有欲靜處習禪觀;
亦有愿隨我同住。我以警語告汝等,大修行者若驕慢,
必定速為魔所使。子若(听從父親命),為父所護乃智者,
听他人勸最殊胜,我今當說妙口訣,汝等記心莫忘卻。
縱能如量持明點,于手印明(4)得善巧,若非如量之明妃,
事業手印不可修,(否則必陷困險境),如爬崎嶇亂石山。
真言修持雖成就,若不生起大悲心,本尊三昧极明顯,
為利普遍佛法故,誅法惡咒不可修,否則投生厲鬼趣!
雖于心气得自在,神通若未入堂奧,不能變現走獸身;
游戲變化未無礙,慎莫取尸于荒冢,恐招食肉空行怒!
若非本師具三相(5),以及金剛弟兄等,雖逢心善學佛者,
見、行、傳承不同故,不可于彼無保留,明說覺受及悟境,
否則傳承(6)加持力,畢將消逝無蹤影!不依密戒觀根器,
未獲空行開許兆,只顧世法財寶故,凡求法者皆授与,
教以耳傳之口訣,是大違反決不可,否則敗坏惡障至。
不依寂靜崖洞處,無力轉變邪見者,而于凡人城鎮里,
舉行密乘深會供,或作禁戒(平等)行,如是行為決不可,
勢招眾人譏毀故!六義修訣此小曲,凡學佛者應珍視。
特于汝等徒儿眾,(慎莫忘卻)常記心!

諸大心子听了尊者的歌之后銘記于心。几個年輕的惹巴們都說要跟尊者住在
一起侍候尊者,他們請求道:“現在已經到了惡濁的(末法)時候了,請您對我們這些愚鈍下劣的徒眾,開示一些适合于我們的法要吧。”

為答其請,尊者歌道:

汝等徒儿再諦听。如今佛法值末世(7)。應奮勇毅大精進,
刻決志書于心石。習禪之時若昏沉,三門明朗振醒之。
智慧火焰漸微時,以正念火复燃之。若欲解脫輪回獄,
應离散亂精進修。若欲現證大涅磐,應舍世間一切事。
心底深處欲學佛,听我之言隨我來,若欲成就臻究竟,
應念因果死無常。若能長期專修持,三世諸佛皆歡喜。
若以直心行佛法,是為報答上師恩,明辨語、義不相混,
我亦隨喜心雀躍。(若能如斯行將去),來生必較此生樂。

徒眾們听了,都歡喜非常,決志舍棄今生之一切,專志精進修行。

本篇注解

(1)食子--藏密儀軌中所用食子有各种形態,但金剛部,尤其是憤怒本尊及護
法之儀軌中所用之食子多為三角形。

(2)此處大概指獸面或獸形之諸修羅及鬼眾。

(3)此多聞博學之法師系指岡波巴大師。

(4)此指于气、脈、明點獲自在,故能于空樂手印法得善巧堪能。

(5)此處三相不知何指,或為:具足善為弟子觀机、除障及授法之三條件方為合
格之上師。

(6)原文作“修傳派之加持將消逝”。

(7)原文作“釋迦教法成為惡濁之時”。

第四七篇 灌頂和開光的故事

敬禮上師。

尊者密勒日巴在雅龍腹窟居住的時候,至尊金剛瑜伽母曾親現身授記,開許
尊者將空行耳傳之口訣傳与具足根器的某些弟子。于是尊者就對惹瓊巴、雁總頓巴等心性相匹的數名弟子授以耳傳之寶瓶灌頂。傳授灌頂之時,尊者說道:“我已經老了,寶瓶啊!你自己去傳給我的徒儿們吧!”

言畢,寶瓶忽然騰空飛起,依次在每個弟子的頭上(傾下甘露水)予以灌頂,
此時空中各种天樂齊鳴,室中發出一股從未嗅過的异香出來,同時各种天花像雨一般的紛紛降下。這种种善相皆同時出現,此時眾弟子亦都現前得到了“智慧薩垛”的灌頂。大家都嘆為稀有。于是尊者歌道:

耳傳無垢壇城中,備置無著之供養,指示智慧佛陀時,
以胜寶瓶水灌頂,壇城諸天作供養,各种天樂一時鳴。
寶瓶自飛行灌頂,生起善慧甚稀有!此乃嘎居傳承派,
上師慈悲加持也。

歌畢,尊者囑咐諸徒于(此奇跡)應暫守秘密。

※※※ ※※※ ※※※

一次,惹瓊巴畫好了一個金剛瑜伽母的像,請尊者為畫像開光。尊者說道:
“我這老朽,對于那些繁廣的開光儀軌已經不會了。但我現在要迎請智慧薩垛來融入此三昧耶薩垛(即畫像)中。”說著就將花投向畫像,畫像立刻以各种姿態舞動起來,同時空中虹光(本尊)的身、口、意處也放射出許多佛像出來融化于畫像中。

天花紛紛降下落在尊者的頭上,尊者欣然受入,就像以顱器接受甘露灌頂一樣。天花遍布尊者身体之各部,然后消融于尊者的身体中。見者無不嘆為稀有。于是尊者歌道:

色身三昧耶薩垛處,法身智慧薩垛等,降射身口意光明,
浸融于彼作開光。密勒年邁未起座,智慧空行諸圣眾,
由佛法身淨土中,迎降色身之花雨,現前消融佛像中(1),
本尊堅住成開光,如斯稀有天花降,入頭及身作庄嚴,
复次本尊融入我,現前示現此奇跡。汝等親眼能見此,
實具善根之兆也!

尊者唱畢此歌后,惹瓊巴等徒眾皆親眼看見尊者顯現与金剛瑜伽母無二無別
之相。

這是尊者(為弟子們)灌頂和開光的故事。

本篇注解

(1)原文作“現前消融本尊佛身中”。直譯則与下文之述事混淆不清。

 

第四八篇 新多姆和來賽朋的故事

敬禮上師。

在很早的時候,就對尊者密勒日巴有著殊胜信心的一對夫婦,名叫新多姆和
來賽朋。他倆來到咱馬迎接尊者。新多姆一看見尊者立刻就捉住尊者的手,痛哭流涕的說道:“尊者啊!我們這多年來沒能在您跟前修習佛法,現在真是后悔莫及了喲!”說著又嚎啕痛哭起來。

密勒日巴說道:“施主呀!除了已得成就的修行人之外,所有的眾生都難免生、老、病、死之苦的,現在既然生了畏懼之心,在臨死以前努力的去修持不是很好么?”隨即歌道:

吾等世間眾生輩,沉淪生老病死河,豈惟汝等普皆然!
流轉生死大海里,輾轉生滅無盡期。蒙昧浮沉苦浪中,
須臾之樂甚難得,心雖畏苦苦常至,求欲樂故造罪業,
若欲解脫諸病苦,應舍惡行及罪業,死前精進修佛法。

新多姆說道:“我不能憶及生時之痛苦,請您解說一下。”

尊者以歌答曰:

具信施主且諦听,听我略說‘生’之苦。中陰八識流浪者,
以貪、嗔故入母胎。識入母胎极逼塞,如彼大魚困石中。
躺臥黃水紅血里,以諸穢物作枕墊。由惡業故得惡身,
踞穢處中受疾苦。心雖能憶前生事,口不能言(甚苦哉)!
時寒時熱眾苦逼,九月地獄成人身。始從母胎生下時,
如被鋼鉗鋏降地。脫离母胎之頃刻,周身刺痛(如針錐),
如墮荊棘深坑然!母親抱身置膝時,自覺如鷹抓小雀。
洗滌濃血不淨時,如剝活人生皮然。剪斷腹間臍帶時,
自覺似斷己命根。全身置入床榻時,如鏈纏身擲獄坑。
未證無生之理時,生苦難說難思議。死時需要之佛法,
若擱置之善根斷,是故應奮大精進,專心一意修佛法。

新多姆又說道:“請為我講說一下‘老苦’好嗎?”

為酬其請,尊者歌道:

聰明施主請諦听,我今略說‘老苦’事。念及四大衰敗時,
身之老苦令人悲!堅步踏地腳搖擺,挺直之身成拘曲,
澤潤黑發成枯白,靈瑩雙目成朦朧,司体頭腦常昏眩,
司听耳根漸聾暗,紅頰灰萎血海枯,面之中柱鼻梁塌。
骨之精華牙齒落,舌王顫抖話不清。病債高筑難還盡!
雖備飲食待親友,邀請人眾來者稀。雖欲逃苦苦轉多,
說真實語無人听!勞力嘔心所養育,子女侄親反成仇。
雖以資財作施舍,能報恩者有几人?背后反咒‘老不死’!
人老實在無意思!若不痛識此真理,老苦轉深難具說!
老來若不念佛法,真乃宿業難救矣!趁此呼吸未斷時,
修正法兮必得益!

新多姆說道:“唉!您所說的,我都親自經驗到了啊!再請您為我開示一下
‘病苦’好嗎?”

尊者以歌答曰:

憂戚施主試諦听,我今為汝說‘病苦’。疾病隨時襲此身,
侵扰身心受苦痛,風病膽病及痰病,如魔降身(難擺脫)。
燒灼血汁如沸水,病(毒)集聚于諸根。雖臥舒适床榻上,
輾轉反側不成眠。宿世慳吝業感故,哺精美食反嘔吐,
慎將病人置涼處,反覺燥熱不能耐。以暖熱衣覆其身,
反覺极冷胜寒冰,親友雖然四圍繞,誰能代受一分苦?
巫祝醫師雖善巧,宿業疾病難除愈,未證‘無病’果位時,
病苦汪洋難具說!何日病來不可知,畏病應修正佛法。

新多姆說道:“我在臨死以前必定努力修法,現在請您為我開示一下‘死苦’
的情形好嗎?”

尊者以歌答曰:

悲戚施主(1)試諦听,‘死苦’如償重利息,一旦死期來臨時,
當被閻羅使者執,此時富人之財物,堆聚成山亦無用!
力士利劍成廢物,巧婦詭計徒枉然!學者解說無用處,
窮人無處訴冤苦,狠人無用武之地,弱者難效狐逃逸,
支分各脈匯聚時,如被左右巨山壓。諸根之境齊聚消,
良醫束手希望絕, 巫師護使抱頭竄,護法守者离蹤影,
兆頭言說皆失效。呼吸內外雖未斷,身肉已沾死尸臭,
全身肢節盡冷卻。或有瀕臨死亡時,不忘星占与推算;
或有嚎啕哀痛哭;或戀財物心難舍;自己辛苦所聚財,
盡為他人所享用。心雖愛眾獨自去,好友見之欲嘔吐。
珍惜之身被布裹(2),帶往遠地拋除之。火焚、投河或擲崖,
葬者确使成空無。嗟呼!施主應深思,如是慘凄能忍乎?
呼吸斷滅于內時,雖有全世之財寶,能于自己有何益?
慳吝之人應深思!慈愛親友雖圍繞,剎那絲毫不能助,
若知一切終將舍,深愛眷戀有何益?死亡一旦降臨時,
舍卻(如來)正法外,任何其他難助益!是故施主應努力,
(速修正法)得把握,死時無懼亦無悔。

新多姆(3)于是向尊者乞求法要,尊者傳之,渠依之修持,于臨命終時得入道之初階。

此時,來賽朋啟稟道:“尊者父子們是不會長期住在我們這里的,但無論如何請在這里住上几天吧!”經不住她的懇求,尊者就在她家中住了七天。此時雅龍

的百姓們大家都在作擦擦。來賽(朋)說道:“尊者父子們是不是也要去看看作擦擦,散散心呢?”

尊者道:“我不想去。”

來賽朋說:“今天是大家行善的日子,我也想要為自己的佛堂里上一些供,所以我要去幫助大家作擦擦,這是利益眾生的事情,我的小儿和綿羊請您照顧一下,家中的所有物件等也都請您照料一下。”說著她就穿著一身華麗的衣服出去了。尊者父子們整天閒逸自适,什么事也沒有管,綿羊跑到田里去吃草,小孩沒人照管,哭得喧天的時候,來賽朋回來了。看見尊者什么事也沒有管,就說道:
“別的事不管可以說得過去,但學佛的人是應該有大悲心的,那就應該對小儿和綿羊予以照顧,不要使他們不安和不适,這樣做才算是行善吧,否則這樣棄置不顧是否應該算作過失呢?”

尊者以歌答曰:

我于大樂草原上,守護無轉体綿羊,血肉綿羊無暇看,
汝來賽朋看護之。我以慈悲之老母,守護明体之幼孩,
鼻涕孩童無暇看,汝來賽朋看護之。無變禪觀山岡上,
勤護正念之‘擦擦’,泥土擦擦無暇作,汝來賽朋可作之。
我于上部佛殿中,常供光明禪觀燈,棉花燈心無暇裝,
汝來賽朋安置之。于此破爛幻身上,我勤拂拭諸習气,
清掃房屋我無暇,汝來賽朋可作之。我于大千器皿中,
觀賞幻化之游戲,洗滌碗碟我無暇,汝來賽朋可作之。

來賽朋說:“尊者啊!請你不要太蔑視我們這些世俗人的好事可以嗎?!我也曾經依止過別的上師喇嘛呀!”

尊者以歌答道:

承事之師無慈悲,如供獨角厲魔然,自他二人皆受害。
無菩提心之學佛,如白痴人之愚行,徒增煩惱甚可怖(4)。
具有偏私之布施,如酬宴會還人情,激起多人之欲求,
難于滿足甚可怖。無根無實之供養,如彼騙子寄財寶,
終生禍亂甚可怖。無有悲心之施舍,如擲腰帶拴石柱,
自被纏縛不能脫。自心未調談高見,如鼓啞喉吹大牛,
終坏因果甚可怖。不得心要之禪觀,如魔術師變換屋,
認幻為真甚可怖。因緣未現行(密)行,如彼瘋人飲鹽水,
激增貪欲甚可怖。攙和八法之持戒,如彼藏污之錦衣,
內將腐爛甚可怖。未斷我欲之‘成就’,如手揉之成泥人,
遇緣即碎甚可怖。

來賽朋听了心生愧疚,在她的裝飾品中取下一塊大的玉石供養尊者,請求傳
法。尊者就向她唱了下面這首金剛句曲:

智慧閃耀來賽朋,聰明富女試諦听。當汝返觀自身時,
應舍愛樂而修觀。當汝返觀自口時,口离言說而修觀。
當汝返觀自心時,應离妄念而修觀。身口意三离散亂,
以無所修而修觀。

來賽朋依訣修持得了些覺受相,就到尊者面前來,唱了這首《七支供養曲》:

稀有尊者著布衣,無有顧慮自滿者,無有恐懼無求者(5),
离諸貪欲堅固者,禁行惹巴前敬禮。大布衣前作供養,
密行者前虔忏悔。我師尊前敬隨喜,請轉殊胜妙法輪。
祈莫涅磐常住世。善業回向利眾生。當我返觀自身時,
難舍愛樂而修觀,愛樂仍舊自然生。當我返觀自口時,
難舍言談而修觀,心喜言談仍難止。當我返觀自心時,
難舍妄念而修觀,妄念紛紛自然起。身口意三离散亂,
以無所修而修觀,作意之修仍難止。祈請授我對治法,
除障增益之口訣。

為了除遣她的障礙和增益她的禪觀,尊者以歌答道:

諦听!諦听!來賽朋。汝若于身起愛樂,應舍親眷及世人,
布施所集之資財,安住無貪無欲境。若喜共人作言談,
應舍世間諸八法,拋棄自傲与驕慢,安住無慢無傲境!
汝心若起諸妄念,應持自心正念鉤,生死、涅磐二不著!
安住平等性境中,隨顯無跡心适然。若必有所為而修,
應于有情修慈悲,觀想自身成觀音,觀想上師常住頂,
持續修觀空性理,回向深廣大圓滿,應如是知修佛法。

來賽朋依照尊者的指示修行后,終于成為一個上了道的瑜伽母。

這是新多姆和來賽朋的故事。

本篇注解

(1)原文作“具有出离心之施主試諦听。”

(2)原文作“被摺成三折。”

(3)前面作新多瑪,此處則又寫為新多姆。藏文之Ma.及Mo.常相通也。

(4)“甚可怖”,原文為ya. Re.cha. 可能系ya. Re. Tsa.之誤。

(5)原文作:She. dGos. Cah. 意義不明。

 

第四九篇 被宰的羔羊

敬禮上師。

尊者密勒日巴在雅龍腹窟居住的時候,他的心子惹瓊巴難免有時心中會生起
一點世間八法的欲望,尊者一再叮嚀他要斷舍這些念頭。惹瓊巴想道:“我不是已經舍棄了家鄉,亦不為八法所染嗎?”就啟稟尊者道:“常言說:‘一個人如果舍棄了家鄉,他的學佛已經成功了一半了。’這句話說得不對么?”

尊者道:“僅是這樣是絕對不夠的,听我歌曰:

一切部主(1)之体性,住于頂間大樂宮,不為過染我上師,
無量功德所庄嚴,我目瞻仰無厭足,禮贊尊師馬爾巴前。
雖舍家園游他鄉,仍需如法循規行,如思沽名及釣譽,
終墮世間法网中。雖舍承事上妙食,仍需自力而收藏,
若貪美味及飽足,終墮世間法网中。雖舍毛料著披風,
仍需循矩作縫紉,若貪輕柔細麻衣,終墮世間法网中。
雖舍家宅住茅蓬,仍需循矩作補漏,若貪威地及淨廚(2),
終墮世間法网中。雖舍廣地种小田,仍需循矩植稼穡,
若貪時速收成多,終墮世間法网中。輪回諸法無實根,
深觀無体不可得,證此即是大涅磐,法性空寂遍一切,
莫執瑜伽為常法!

惹瓊巴道:“真言乘乃是(极善巧的)方便道,如果依之而享用少許一點點的欲樂是否可以呢?”

尊者答道:“如果因享用欲樂而能助長修持,那是可以的。但如果修持反成為欲樂之助長,那就不可以了。當我在馬爾巴恩師前學法的時候,他曾對我說道:

‘你應該舍棄世間八法和欲樂,粗衣糲食的專志去修持。’我依囑專修,因此在身心上產生了些微的功德。你也應該舍棄世間八法,莫要錯過机會,專志去修行才好。”

隨即歌道:

上師生平常記心,甘露訓示勿暫忘。切莫以為時間多,
日后再修又何妨?如此想法极愚蠢,錯失机會斷善根,
是故心應与法合,專志一意習禪觀。若貪此生來世苦,
享眼前樂障礙出,若思日后修不遲,此种想法甚愚痴!
人若畏死應自覺,應勤精進修正法,造罪必然墮惡趣,
心生欺詐終自毀。心生惡念斷福德,期后世福應勤修。
貪著美衣自心亂,貪鮮美食造罪行。喜悅耳言坏佛說,
舍八法兮修正法!欲成富翁招敵怨,眷屬眾多懊惱頻,
集聚財物生邪見,心与法合應勤修!能修心必生證悟,
不能口說成謊騙。長恒修持甚稀有,故應离散精進修。
心契佛法隨時樂,獨居畢竟最殊胜,如寶禪觀明空定,
惹瓊吾子兮常記心!

尊者觀察后,覺得惹瓊巴對世間八法的欲望雖然少了几許,但仍不能完全斷除。因此想道:“應該想法子激勵他的出离心才好。”于是,一天就帶惹瓊巴到雅龍的市場去,那時來了許多印度邊界的商人。尊者和惹瓊巴就走到市集去乞食。看見一排一排的肉砌成像牆壁一樣,(牛羊)的頭堆成像山一樣,(牛羊)的皮鋪展在地上(滿街都是),屠宰所流的血如湖水一樣的流漩。還有那些許多待宰的牲畜被綁在椿上。在這些畜牲群中,有一個從蒙境來的一只手臂拘攣的老頭子,(正在屠宰)一頭大黑羊,用手伸到羊肚子里面去掏其內臟,羊的腸子長壘壘的就掉在身体外面。此時那黑羊拼力掙扎著逃跑出來,在极恐懼中大聲的哀叫,混身猛烈的顫抖著,蹣跚走到尊者父子的面前來求庇怙,尊者見狀忍不住眼中簌簌的流下許多淚來,立時就對著黑羊修了遷識法,將羊的神識立予超度,引入菩提道中,在難以忍受的极端大悲中,尊者唱了下面這首歌:

嗟呼!悲哉!輪回諸有情,何不向上看取解脫道?!
業苦哀號呼聲令人悲!錯以人身有暇何愚昧!
屠殺無辜眾生甚可憫,所行自找苦惱甚傷哉,
殺戮父母罪肉排成牆。嗟呼!何事較此更可悲!
流血成渠何去何從哉?肚雖飢餓忍食此肉耶?
如斯愚昧造罪深可哀!重障無明愚痴蒙蔽故,
罪報自受舍己尚有誰?見此逆行我心甚痛哉!

業重之人事煩忙,所作無非多造罪!未嘗片刻思來世,
思罪行兮心惶惑!見斯人兮我心畏,惹瓊吾子今見否?
見已不念正法耶?思此悲痛應椎心,惱逼不覺心風生。
修行應往山崖去,思兮應思上師恩,逃避應离罪行根,
舍棄應舍世間法,受持應守修觀誓,若能善思此語意,
應盡形壽修佛法。

惹瓊巴心中极為悲痛,從心底生起了強烈的出离之念,不覺流下許多淚來說道:“上師啊!我從今以后一定遵照您的訓示舍棄世間八法和造罪之食,專志去修行,現在我們主仆二人到那一個寂靜的山中去修呢?”尊者以歌答道:

嗟呼!輪回眾有情,惡業蒙蔽愚痴重,妄念之賊万千生,
使心散亂難暫停,教彼習禪甚要哉!應勤守護克散亂。
罪業深重之眾人,從不念及死將至,你我老小二惹巴,
前往雪山(3)習禪去。輪回路途險又長,五毒盜匪狠暴狂,
持明体儿甚緊要,應覓智慧守門者。罪業深重之眾人,
從不念及死將至,你我老小二惹巴,拉息雪山習禪去!
罪過之山厚又高,煩惱獵人(鷹)犬惡,三昧走獸易捕殺,
應避真實(空性)處。罪業深重之眾人,從不念及死將至,
你我老小二惹巴,拉息雪山習禪去!于此幻身破爛屋,
日日食消風雨侵,年月累積雨滴漏,幻身破屋終毀滅,
應勤補漏死無悔。你我老小二惹巴,拉息雪山習禪去!
輪回大海深又深,明体浮囊作依載,迷亂洶浪甚危故,
急避無二島嶼去。罪業深重之眾人,從不念及死將至,
你我老小二惹巴,拉息雪山習禪去!貪欲草原极廣闊,
家庭泥淖陷人深,大象陷入應奮离,速尋解脫安穩地。
罪業深重之眾人,從不念及死將至,你我老小二惹巴,
拉息雪山習禪去!小乘見修甚誤人,劣慧自扰無事忙,
六道險崖易墮落,(應避無上解脫地)。罪業深重之眾人,
從不念及死將至,你我老小二惹巴,拉息雪山習禪去!

歌畢,尊者主仆二人即走离市集,其時,市場中由外地來的人,和本地的人都不由自主的對尊者生起了信心,大家都爭著來供養尊者,但尊者對他們說道:

“你們的供食是造罪而來的,你們的供養是屬于世間八法的。”不肯接受,帶
著惹瓊巴到拉息雪山去了。

這是“有備則無懼死亡”的訓示。

本篇注解

(1)一切部主,此處大概指五方五部之佛陀壇城之總主。

(2)原文意義不易明了。

(3)原文作“拉息雪山”。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一) 第一篇 - 第四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二) 第五篇 - 第十三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三) 第十四篇 - 第十八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四) 第十九篇 - 第廿七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五) 第廿七篇 - 第卅六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六) 第卅七篇 - 第四十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七) 第四一篇 - 第四四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八) 第四五篇 - 第四九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九) 第五十篇 - 第五二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十) 第五三篇 - 第五五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十一) 第五六篇 - 第五八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十二) 第五九篇 - 第六一篇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