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五)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五)

Home

密勒日巴大師全集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一) 第一篇 - 第四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二) 第五篇 - 第十三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三) 第十四篇 - 第十八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四) 第十九篇 - 第廿七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五) 第廿七篇 - 第卅六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六) 第卅七篇 - 第四十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七) 第四一篇 - 第四四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八) 第四五篇 - 第四九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九) 第五十篇 - 第五二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十) 第五三篇 - 第五五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十一) 第五六篇 - 第五八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十二) 第五九篇 - 第六一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五)

目錄

第廿八篇 長壽女神之侵襲
第廿九篇 長壽女神之度化
第三十篇 中陰救度密法的開示
第卅一篇 長壽女神与空樂瑜伽
第卅二篇 道剛惹巴的故事
第卅三篇 二大成就者之會晤
第卅四篇 密勒日巴与佛學家的辯論
第卅五篇 惹瓊巴初朝印度
第卅六篇 修持心要的開示

第廿八篇 長壽女神之侵襲

敬禮上師。

降生雪山國,不為世垢污,承受那諾巴,胜傳之加持,
難行甚稀奇,能除眾生疾,光耀兢日月,醫王人中尊,
万眾所禮敬,其名號密勒,美譽震寰宇,父師前頂禮。
※ ※ ※ ※ ※ ※

在北方的皚皚雪山叢中,橫延著尼泊爾和西藏交界的一脈邊境。那時一個各
种不同的民族和各种不同的語言交錯并存的地區。其中一處,物產富沃,財寶自聚,

乃一眾貨云集商業鼎盛享用繁華之地,名叫汀瑪珍。离此不遠,座落著一所龍王的

宮殿,不時傳出海螺的樂聲。

在這所市鎮的近處有一所寶山,其形一似猛獅起躍之狀。山之東方是藥母吉
祥天妃長壽神女之住所。左面的側方環繞著如水晶般的重重雪山。在這万山叢繞中

有一出產各种藥材的山谷,谷中有一河流名叫羅喜答。在這具大加持力的藥谷中,

羅喜河之畔,有一無人隱秘之所。大瑜伽士尊者密勒日巴正在那里肚子靜坐,心契

流水三昧。

其時正值水龍年,夏季初月上弦初八日子丑之交,十八种天魔突然率領全宇
宙之鬼魔前來侵扰。一時天動地震,群魔現出各种神變來威嚇尊者。万魔之中最凌

厲可怖的是食肉的五大女神。她們變現各种凶惡的形象來扰害尊者的禪定。尊者就

唱了下面這首歌曲向本尊空行呼援:
“至尊上師仁波且,(身口意)德三圓滿,名聞普揚羅札巴,宿善弟子敬祈請。

尊于寂滅法性中,明鑒一切賜佑護!于此寂靜村河畔,有我西藏瑜伽士,
專心一意習禪觀,由于禪觀串習气,大种(2)集聚身脈故,顯現各种境界相,
万千變化极賞目,一時俱顯甚稀奇!大千全体之鬼魔,無一遺漏全聚此。
尤以女魔五姊妹,极盡凶獰丑惡形,伺机侮我作障礙。一女全身盡枯骨,
滋牙向我作獰笑,怀抱須彌作游戲。一女紅面口滴血,張嘴吸盡大海水,
頻頻伸舌舔血跡。一女身形似閻羅。怪狀猙獰极可怖,雙手對擊日月鈸。
一女全身涂尸灰,腳踏星辰大狂笑。一女美艷似天仙,風情万种极嫵媚,
淺笑勾魂送秋波,視無厭足攝人迷。其他幻變諸夜叉,只見伸手不見体,
搖動小樹及巨林,山搖地震石飛走。四方溝壕緊圍繞,四隅力士密監視。
天空盡為烈火罩,大地普為洪水掩。空中遍布非人眾,惡言毒語同聲唱:
‘滾開!离去!勿留此!’身出病菌如雨降,齊言:‘渠已神思亂!’
如是魔障齊現時,能賜加持之上師,能予成就之本尊,自性成就之勇父,
安住法性之勇母,除遣障礙之護法,祈賜佑護破敵陣!發起威力与神變,
于我身口賜加持,男女護法發大威,示現仙人憤怒像;或伸獠牙面威猛,
或示閻魔极凶獰,遍滿虛空憤怒尊,口出噴火及閃電,雷聲巨震如狂吼,
□!呸!真言似雨降,口出十二大狂笑,盡掃一切魔障礙。外之身障即外除,
內之心障即內除,惡緣盡成菩提道,諸魔齊擲江河中!本尊空行護法眾,
我此祈禱亦聞否?

尊者唱此歌時,(以表密乘降魔法要因緣故,示現)向上師本尊作如是之殷
重祈禱,以十八种大天魔為主的万千魔鬼都心中想到:“听他所說的話,他的心中

似乎仍有妄念和畏懼,這一次我們的机會到了。”想至此不禁略生歡喜慶幸之念,

但仍無把握不知尊者的道行和證悟究竟如何,于是就決定用种种恐嚇的語言來探視

尊者的反應,看看尊者心中是否能把持堅固,無有懼畏。于是万千天魔同時向尊者

唱了下面這首威脅的索命歌:

汝有歌喉似仙人,清音嘹唱動人曲,衷心乞援佛空行,惹巴大士非汝耶?
汝魂將离此身去,心中惊怕亦常情,我等對汝判決語,仔細凝神听此歌。
天空有王號朗羅,玉龍金翅展太虛,翅下有山极險峻,山有吉祥大森林,
藥仙雪山立其旁,內藏超胜之藥谷。月之上弦初八日,子時將過深夜時,
八万魔眾齊聚此,前來扰汝作障礙。大千宇宙眾魔鬼,上至天宮之小仙,
下至地穴之龍蛇,變現万千可怖形,心怀毒意來侵犯。為首主魔十八尊,
十方守神眾眷屬,嬰面巨鬼有十五,最极恐怖啖肉母,專食人肉共五名,
极惡世間女羅剎,聞香舔舌誰敢視?來前吾儕曾聚議,為汝性命作占卜,
占得下下必死卦,特發拘牌來擒汝;吾來斷汝之呼吸,吾來取汝之性命,
吾來喝汝之身血,吾來食汝五臟肉,拘汝魂魄入幽冥。汝今無有逃避處,
身無自在意無主,陷入閻羅魔口中。黑色業繩將汝縛,今夜擒汝他方去,
生前所作种种業,而今思及懊悔否?閻王使者來拘時,亦有逃避之所否?
墮落三途之險道,亦有無懼把握否?今日汝將隨吾去,閻羅已遣使者來,
拘汝前往陌生地。中陰黑暗极可怖,汝身亦有庇護否?汝口尚能發愿耶?
汝意無懼他遷耶?嗟乎!嗟乎!瑜伽士,汝今無親亦無友,獨步荒涼恐怖境,
速行速行莫停留!

尊者自忖道:“不要說你們這一群鬼魔,就是一切現象界和宇宙間的万事万
物,亦皆為自心變化所顯的种种幻像,無有任何實体。一切經典,續部和論籍皆如

是開示。心之字体乃离一切有、無、諸邊的本來光明,這首上師的甘露口授中所明

顯指示的。此心之自性原本不生不滅。縱令閻羅及其億万眷屬魔軍周匝圍繞以百千

武器群起攻擊,矢如雨降,亦不能毀滅或予以絲毫損傷。十方三世諸佛齊放億兆光

明,集聚所有功德亦不能使此心成為有形色之實体,或使之變得更為美好。(因為)

本性不假任何造作,原來就是如此的。至于現在我這個身体,乃由能所二執之貪著

(習气)而形成。此四大五蘊之肉身,有生亦必有死,所以你們這些魔鬼如果需要

就送給你們也可以!一切有為法原來變遷無常,現在趁自己能作主時,自動的送給

你們,亦能成就一項大布施的功德。其實現在眼前所見到的鬼魔諸像,亦指示能所

妄念所變現的假象而已。能害与所害二者皆是眼翳所造致的空花幻境,由無始以來

的無明惡業習气妄念數數串習而成;一似空中云霧,只能暫瞬作障,并無實体,自

非永恒之物。若知此義,則鬼魔亦有何可懼哉?”尊者如斯思維,就毫無恐懼的心

契實相等持三昧,具大決信,于覺證境中怡然歌曰:

遠近馳名汀瑪珍,財寶增益之商鎮,貿易鼎盛极繁榮,印、藏人民會聚處,
附近雪山湖沼旁,住有殘暴長壽女,水晶祥蜂作彼髻,藥母雪山為衣襟,
其下牧野夏藥谷,溪水環繞似畫圖。汝等八万天魔眾,上自他化自在天,
下迄地下諸龍蛇,天空聞香非人鬼,蛇妖惡鬼鳩盤荼,起尸夜叉大力鬼,
百千万种難具說,不可計數億万兆,今日齊集作障扰。五夜叉母尤可怖。
口出惡言咒罵我,誓斷我命置死地。我懼無常死法故,來此專志習禪觀,
勤修無死心本性,已證精要實相義,輪回法爾自解脫,內心明体赤裸裸,
無依無動极澄清,光明空寂离言思,于此證悟得決信,已于生死离怖畏。
我懼八种無暇故,勤思無常輪回過,衷心皈依三寶前。誠信因果不爽故,
我于善法兢兢行,常習方便菩提心;習气障礙之串習,皆悉斷舍已無余。
隨所顯現見幻化,從此無复畏三涂。我懼隨時可死故,力修气脈因緣道,
勤習三种妙合觀(3)。六識顯境寂滅時,現見法身得決定。由明鑒梵道而脫出(4),

心契無生法界性,現在即死亦無懼。汝曹世間之鬼魔,覓机奪取人命者,
我此幻化色身聚,不堅無常有坏法,此身若能利益汝,決以相贈任取拿,
普為眾生贖罪故,我元舍棄此肉身,特于恩重之父母(5),愿供身肉為回向。
汝儕食納我身已,心意滿足必歡喜,無始至今各怨債,以此布施愿全了。
此心奔馳無實体,(极無自性)本空寂。我于此法能深識,遠胜法曹鬼魔眾。
汝雖興起一切魔,連同十八地獄鬼,齊來扰我作威嚇;我乃空性瑜伽士,
通達迷亂之根源,豈有畏懼妖魔理?噫戲一切唯心現!三界輪回一切法,
空而顯現甚奇哉!

尊者唱了這首大無畏之歌后,繼續解釋道:“從無始以來直到現在,所經過
的無量不可說(諸劫)中,我們雖然曾獲得億万之身,但所作所為皆系積聚种种苦

惱之因,空作無義之事而浪擲無數盛名。我現在的這個身体,無非四大有漏諸蘊所

聚,內藏各种不淨三十二物。你們這些天、人、鬼、魔,如果需要,我又有什么舍

不得的呢?其實六道所有眾生皆是我的父母,我現在就施舍此身替他們償還業債,

從頭頂至足心,全身十二支節,連頭顱十三;包括五根五大,內物六种(?)肉、骨、

足踝、腦、膜、脂肪、血液、發、爪、皮、垢、气息、壽命、健康、神彩……這一

切所有你們喜歡什么就一并拿去吧!現在就拿去享用吧!希望你們得到滿足和快樂,

愿以此施舍自身血肉之功德使一切羅剎天魔鬼眾從此嗔惱毒恨之心,完全息滅,心

生無漏大悲,遍滿宇宙。又愿以此大悲之力善植佛因,成就開顯俱生法身之助緣,

無复損惱眾生。怨心既息,悲心轉增,慈心增上,喜樂利益一切圓滿!”

尊者如是誠心發愿后,与會眾魔皆心意轉變,對尊者生起极大的信心,立即
隱去各种獰惡之相,示現和平友善的態度。其中最凶惡,最難馴伏的五大食肉魔女

說道:“瑜伽行者呀!你對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全無眷戀貪著,且愿以之作為布施,

實在稀有難得。我們(五姊妹)也不是存心決定要來侵害你的。我們的主要目的是

來考驗一下你的證悟境界的。就根本來說,一切外顯魔障皆為內心妄念執著所造成。

我們初來時你好像略有畏懼之狀,并向本尊和空行呼援。見此情況,我們怀疑你心

中仍有貪著和懼畏之情,因此我們才對你說了許多惡言和揶揄。現在你既然以真實

語誠心相告,我們也感覺到非常慚愧和懊悔。瑜伽士啊!你今后如果碰見危險或心

意弛動時,應該記住要坦然無整的安住本來心性之上。如是則梵天以下之任何障礙

亦不能動搖你,或使你惊懼怯退。”

這五個极凶悍的女魔于空中作此勸告后,隨即向尊者歌道:

大瑜伽士祈諦听。汝因往昔福德故,今生得暇滿人身,善愿究竟得圓滿,
宿根具足遇正法,淨除諸業習禪觀。人中丈夫善男子!吾儕世間劣根輩,
智慧低陋無明重。种姓卑劣女人身。往劫少積資糧故,今生常起嗔怨心,
昔日多造罪業故,今生空中飄蕩行。吾輩愚鈍之語句,尊或未能善解故,
今以譬喻作說明。尊智雖然极深廣,敬祈鑒察思其義,身依手印(6)听我歌!
東方吉祥華夏國,有女居室織錦緞,渠若專志不分心,妯娌姊妹共閒談,
戶外雖興巨狂風,豈能扰彼之工織?故應專心視織机。北方浩漠蒙古國,
其軍強悍耐苦戰,若無內亂与不和,凱撒(7)大軍亦無懼,故應安民行德政。
西方波斯大王(8)城,城門位立險徑處,其形隱秘似肉螺,城門關閂若不毀,
何懼流石火炮擊?故應善護內門閂。
故應嚴施護法林,南方尼泊爾多山崖,盛產旃檀妙香藥,國人若不自盜伐,
蒙人豈敢暗偷斬,珍水之畔寂靜處,密勒日巴修禪觀,內心若無鬼魔念,
外來魔障何能扰?故應調服汝內心,意离貪著兮瑜伽士!汝于法性空寂崖,
善修不動三摩地,身披鎧甲菩提心,手持悲智之武器,四魔大軍雖圍繞,
閻羅雖興万鬼卒,汝心若無能所執,汝亦決定獲胜利!嗟乎!世間繁華境,
賞心悅目激情欲,內修禪觀沉掉重,妻朋友伴難斷舍,故應常修深慧觀!
妄念鬼魔狡計多,埋伏希、懼險境處,以我執繩作囚縛,故應鑒察持正念,
護堡壘兮瑜伽士!此歌四喻及五義,詞美意顯如珠玉,祈明鑒兮善男子!

長壽女等唱了這首四喻歌后,尊者回答道:“一般說來,外境之一切鬼魔障
礙,皆為自心妄念所顯。你們适才所說的話雖然不錯,但瑜伽之道卻不應認為魔障

一定是坏的!外境之魔扰變現,對懈怠的初修行人來說是一种促發精進的鞭策,所

以實為一种助緣,能滿眾愿。因為要對治突發的逆緣,所以會使行者的明覺更為敏

銳;借此敏銳之明覺,用于身心之向上,則能速疾助益禪定之增長。對于修行經驗

深厚和已得堅固禪定的行者來說,(外魔之障礙)反能善護正念及智慧,并擴大心

体制光明,使內證三昧越發增強。依此增益必能激發殊胜之菩提心使道行越趨深廣。

今天我已親見鬼魔轉變成為護法。由于親見護法即是佛体制化身,我將獲得更多之

成就;轉一切障礙為助道之緣,妄念亦皆顯為法身。就了義之諸法本体而言,則佛

魔二者皆空。得此證悟則能解脫一切希、懼、取、舍等相。由于通達無明本無實体,

一切輪回諸法亦立即顯為大手印!此妄念消融于法性之境界,亦名為离聚散之法身。”

說畢以歌重宣此義曰:

于此佛世閻浮提,盛名如第二世尊,樹大法幢興佛法,貴胜頂髻之寶珠,
眾人歸敬齊贊嘆,美譽名聞遍十方,梅紀大師前敬禮(9)。梅紀大師蓮座前,
恭敬依止飲甘露,澈悟胜見大手印,通達离邊本來義,一切功德皆圓滿,
不為世間過染污,如來化現之色身,馬爾巴大師前贊禮。
外境所現一切法,不明其性陷迷惑,執境為實自作縛。悟后諸法成幻化,
助益此心為友伴,究竟義中不可得,此即無生之法身,說為窮竟法性處。
蘊聚所成此色身,未悟之時為肉体,地水火風所集成,病痛苦惱之根源,
悟后即是雙運佛,能摧凡世眾執著;究竟身亦不可得,喻曰無云之晴空。
男女妖魔及羅剎,未悟之時為魔怨,能作各种中斷障,悟已妖魔成護法,
能予各种之成就,究竟義中魔亦空,說為窮竟分別處。究竟金剛真言乘,
無上瑜伽續部云:諸界集聚于脈故,顯現外境諸魔相,若不療治彼為幻,
全由自身所出顯,執以為實甚愚痴!我昔未曾入道時,無明障我极迷惑,
誤以天魔之增損,執為實有障解脫。成就上師開導故,通達輪涅畢竟空(10),
所顯皆是大手印!無明無根亦無實,自明水月极澄清,光耀似日离云翳,
無明暗邊得蘇醒,解脫愚痴諸誘惑,真如于內得開顯。執魔為實乃妄念,
有此妄念甚稀奇!妄念消溶法性境,本來無生甚奇哉!

尊者如量的依止上師之教敕和口訣,唱了這個“決了曲”后,十八部天魔之
主腦皆恭敬的對尊者說道:“您是已得堅固證解的瑜伽行者。方才我們不知道,對

您有所冒犯,現在十分懊悔,請您慈悲寬恕,以后我們決定听從您的命令。您的任

何吩咐我們一定辦到。”眾魔發此誓言后,群向尊者五体投地作大禮拜,然后各返

自居。

這是難以描述的大惹巴喜笑金剛(11)回答五世間空行母時所唱的几個歌曲。
全文根据雁總惹巴菩提惹咱之無誤記憶以寶蔓詩体記出。

本篇注解

(1) 本篇及下面兩篇:第二十九、三十,三個故事并非密勒歌集之原作者西藏
瘋行者所撰,乃雁總惹巴及寂光惹巴所記述。文体和風格皆与本書之其他五十八個

故事大不相同。我私意認為此三篇似不及其他各篇之平實簡練。述事及說明亦皆嫌

繁冗及重复。但由此三故事亦能看出密勒日巴和長壽女的故事的主旨,在述出一段

降魔及轉障礙為助道的經過。第三十一篇論中陰修道法,雖略嫌繁冗,但确為密乘

之主要精義之一。第二十八篇中密勒日巴初見諸魔來侵時,竟向本尊及空行“呼援”,

且由魔眾看來似有畏懼之狀,這一點此處有說明的必要。歌集之前段為密勒降魔之

諸故事,其中從未聞密勒日巴有向本尊空行呼援之事,且每一故事皆充分表示密勒

心住平等空性,具大無畏而降魔之經過,亦從無“略現畏懼之狀”之事。本篇与長

壽女及眾魔相遇,時間上是在其他降魔故事之后所發生的。密勒之成就證悟,既無

退后之可能,何以需向本尊呼援?則本篇所述,必另有深義焉。所以此處應該檢討

一下。我想,本篇乃尊者示現降魔及轉障礙成功德之不同次第和方法的一种說明,

即降魔有三种不同的辦法:第一是最浮淺最不了義的辦法──用佛陀之威力來降伏

魔障,如本篇第一歌之后段所記:“……□!呸!真言似雨降,口出十二大狂笑,

盡掃一切魔障礙……諸魔齊擲江河中……”等句皆是把魔鬼視為一個“實境”的真

正敵人,而以佛之神力來降服之。這种辦法無論如何高妙,咒語和神力不管有多偉

大,但實質上仍是“以力敵力”的方式;切承認有能降和所降之二分執見。所以畢

竟不可取,非了義。以此方式來降魔,則證悟如密勒之人亦難免示現“略呈畏懼狀”。

所以密勒日巴在回答諸魔之惡問時,緊接著就強調兩點:一、自心本無生滅,不可

毀坏,故無懼任何魔障及死難。二、此身無實無常,為滿眾魔之愿,以之作為布施,

亦能成就一項功德。最后長壽女用各种比喻說明一切魔障皆自心所顯,若能調服內

心,离能所執,則自能降服一切魔怨。尊者卻回答說魔障并非完全是坏的,若能善

巧利用則能轉為道上之逆增上緣。本篇之內含深意有如上之几重,今略說明之,以

釋讀者之疑。

(2) 大种──即地、水、火、風等四大种。

(3) 三种妙合觀──此三种妙合觀,不敢确定為何。大致有二可能:第一說是:
脈与气合,气与心合,心与空合。第二說是:A、風息歸身或息与身脈合;B、風息

歸心,或心气無二;C、心息歸真,或心气融合于光明空性中。

(4) 此句之确義亦不敢定。梵道:(Tsans.Pahi.Lam)大概只是指“清淨道”
之義,梵者,淨也。若釋為頂門之梵穴亦屬可通。密乘開諸脈輪由身体下部之臍輪

起,逐次打開心,喉及頂輪。頂輪開則梵穴亦開。此就气道而言。修“能斷”或
(gJod.)法──瑪几羅著派,則亦觀心气由頂門出而住般若空性中。此般若与密乘

相合之修法為瑪几羅著佛母所創,渠為大學者及大瑜伽士,在佛教中,女人有如此

之二种大成就者實不多見。所創密法,別樹一幟,精深妙絕,三根普被,影響遍及

西藏各派迄今,希望有人能發心將渠全集譯出,必有大益也。

(5) 指眾生。

(6) 此句“身依手印”之手印,可能不是指某一种手印,而是就“一切身態皆
為手印”之義而言者。

(7) 凱撒──藏文:Ge.Sar.西洋學者謂Ge.Sar.,即是凱撒大帝之傳名。因凱
撒之軍威盛名所影響,而造成西藏之一部大史詩“凱撒大帝記”流傳西藏,婦孺皆

知。此書卷帙浩繁,故事曲折,神話奇妙,极具文學与神話學上之价值。譯者對此

書毫無研究。昔日在西康曾听當地村人說此故事,通宵達旦。記憶所及,似与凱撒

大帝毫不相關。

(8) 藏文:rTa.Zig.rGyal.Po.有云指波斯王,不知确否。

(9) 梅紀大師,即梅紀巴大師之簡譯,原句直譯應為:“此非梅紀大師耶?”
語句雖為問號之口气,但實義是:“此非梅紀大師耶?!”歌集中常遇見此類語句,

譯者根据情況,有時譯為平述語句,以更為明顯達意。有時亦做問句口气直譯之。

(10) 通達輪涅畢竟空,此句直譯應為“通達輪涅离成坏。”

(11) 喜笑金剛為密勒日巴之法名,見密勒傳。

第廿九篇 長壽女神之度化

如來化身頂庄嚴,殊胜馬巴大譯師,金口流出法甘露,依“耳傳教”見俱生;
智慧由心涌出故,能賜加持瑜伽士,美名普傳號密勒,父師惹巴前敬禮。
※ ※ ※ ※ ※ ※

在西藏和尼泊爾交界處,有一极殊胜的雪山名叫碧天王母。其山的右頸處(1),
終年云霧迷漫;在金色的飛云之下環繞著一群水晶似的皚皚雪山叢。雪山環繞下的

深壑處流延著一條河溪,名叫羅搭汗,其河流經之處,乃一具大加持力之平坳名曰

藥谷。谷中溪水之畔某處,那名聞遐邇的大瑜伽士尊者密勒日巴正在專志修觀無上

真言乘的妙理,心契無邊大菩提心。俟上升四喜抵達喉間“受用輪”時就法爾歡喜

的唱出美妙的歌曲來。由于“修傳派”的加持力從未中斷故,尊者親見凡世之一切

皆為佛智之妙顯,因而示現瘋顛行(2),澈底消滅一切惡魔及誘惑,成就(無邊)大

力和大勇。此時尊者心住不動本來法性,興大悲愿,哀愍眾生,為作利益。以各种

遍一切處禪定之力,或隱或現,示現种种神變,或降服諸魔之障扰,或安置有緣令

入佛道。諸天,非人咸教以白法,各隨因緣善為度化。

水蛇年夏月十一日晚間,五個美艷奪魂的仙女來到尊者的面前,繞匝禮拜多
次,以各种姿態敬禮后說:“我們為您帶來了一些野牛的奶酪。”說著就用手奉上

一個巨型的藍玉瓢,其中果然滿盛著鮮美的奶酪。然后他們五人皆順序的坐在尊者

的左旁。坐定以后繼續啟稟尊者道:“我們姐妹五人今天來此,想在尊者面前發菩

提心。請慈悲攝受(傳授我們菩提心戒)。”

尊者忖道:“這樣精貴的碧玉瓢和鮮美的奶酪過去尚未見過;這樣的食物亦
非人間所有。看她們禮拜和繞行的順序和姿態都是与平常相反的,想必她們一定是

天人或精靈之類吧。現在我要略為觀察她們的行徑,問問她們的來路,看看她們是

否會誠實的說真話。”于是尊者就裝著一無所知的問道:“你們是誰呀?從那里來

的呀?”隨即向她們歌道:

四身体性金剛持,于此多爭五濁世,為利若干有情故,降生西藏雪山國;
瞻部北方巴答處,示現學者譯師身。人中獅子作巨吼,宣說妙法無上乘,
僅聞其聲得佑護,從此不畏墮三涂。啟稟世尊垂哀愍,所有我之諸徒眾,
望我求我依我者,祈降加持賜成就。父師慈悲鉤護力,令心自然起變化,
智慧法芽速增長。尊住清淨佛國中,佛子菩薩眾圍繞,我此至誠之祈禱,
必邀耳聞祈垂念。我之徒眾瑜伽士,于大乘法向往者,心間清淨蓮花開,
祈以大悲之光明,如日中天照群生,開敷渠心慧蓮葉,四無量心花蕊展,
今日即得妙慧生!坐我左旁善女人,我有一問盼回答,汝等人耶?抑仙耶?
昔未曾見不相識,美艷婀娜五姐妹,清麗絕塵似天仙。遠處用目觀汝時,
似見黃昏薄霧中,絕麗佳人游市集;細觀飄渺失蹤影,意有所失難自信。
俄而蓮步行路中,環佩珠玉響琅□;但聞嬌媚嬉笑聲,風儀万千顯絕色。
如今行近我身時,忽如黎明之晨星,漸小漸渺逝空冥。如是隱顯多變化,
必系仙靈或天人!微笑百媚迷人意,左盼右眄溢風情,諒系神變空行女,
不依法行作右繞,周匝左繞似天人,以目敬禮應向右,汝卻左轉反常情!
觀此知系(羅剎女),或系天人或幽靈。稽首之時前身顫,九次頂禮三問安,
眼波微動示敬意,狀似天妃叩頭然。外形雖效天妃禮,似是而非汝自知。
八次叩首二問安,膝蓋著地似男子,汝禮不似其他禮,應屬仙子或天人。
汝所供奉青玉瓢,外飾眾寶美庄嚴,此物只應天上有,人間難覓此皿樽。
密勒老朽見聞廣,足跡漫游遍諸國,奇事軼聞歷百千,未嘗飲斯鮮美酪。
老密生平食百味,此酪應是天上物。汝等言行非尋常,來此發心甚稀有,
汝乃善德之仙子,心樂佛法具誠信,善業習气必深厚,我心隨喜甚雀躍。
諦听!諦听!善女人!我仍有言待問汝,莫作誑語据實答!今晨汝從何處至?
今夜欲往何處去?汝之宮室在何處?是何种性与族類?汝等具何神通力?
能予何种之成就?你我何時曾相遇?(云何知我住此處?)听人傳說而來耶?
愿莫虛言實相告。

那具神變力的五女回答道:“尊者啊!因為您昔世多積福德的原故,所以今
生能遇見成就的殊胜上師。他的甘露口授和光明降潤在你的心中,因此你能視世間

一切欲樂和八法皆如夢幻之不實;發大慈悲作利他行。心生勇猛決誓速疾解脫生死

狂流之迷;种种苦行,一心精進修持。于內光明三昧得究竟自在故,具足廣大神通,

能見眾生种种隱密心念,清晰明朗如明鏡照物一般。我們的种性,親屬和族類你是

了如掌物的,但你卻示現佯作不知反作質詢。我們自應誠實稟告。尊者大師!祈慈

悲垂听!”

于是具神變力的五姐妹重宣此義,同聲歌曰:

紅面女魔西藏國,包夏河畔積雪谷,北方雪山千嵬下,于此五濁惡惱時,
降生奇异大丈夫,此非至尊密勒耶?由汝昔世積福故,今生遇大善知識,
成就傳承所攝受,恒享加持之甘露。汝之心意成熟故,心見一切智幻化,
難舍世間已能舍,難行苦行已能行。專志勤修無他顧,剎那心亦不散亂,
如是精修禪觀故,已得相應等虛空;常住超絕法身体,离戲境中無動搖。
遍一切處諸禪定,已得自在具大力,隱顯無礙降敵障,示現廣大諸神通,
种种變化難思議。具信徒眾親睹此,心生敬仰大歡喜,全身毛豎感淚泣。
是故尊如頂髻寶,万眾供養歸敬處;佛子喜笑金剛者,一切眾生依怙也!
今日誠心作稟告,我等福薄种性劣,空中瓢行非人也。眼前排坐五姊妹,
祈以大悲哀攝受。愿興清涼大慈云,普降加持大甘露,澤潤身心意滿足,
消除貪嗔諸熱惱,度脫极難度脫人;從此發心最上乘,殊胜佛芽得茁長。
尊乃密行瑜伽士,得大自在容彩煥,三昧光明力圓故,能知他心及一切!
心性根身与种類,親友住處及習气,無不了然如掌物。君見佯作不知情,
權詢吾儕之姓名。吾曹世間羅剎女,种性阿咱達惹達,常游尸冢之幽靈,
善變世間空行母,能作种种勾攝業,能賜世間各成就。今晨來自虛空殿,
身騎熙日光芒駒,今夜欲赴天竺國,清涼森林尸冢處,參与密乘會供輪。
吾儕居處有宮堡,座落三尖雪山頂,天谷之下右側邊。雪山頂髻似琉璃,
日月光照极燦耀,山頸有湖似淨瓶,白云繚繞逸塵寰;山腰以上地基處,
常有云霧作籠罩,此即遐邇聞名處,碧王天母大雪山,吾等住所即在彼。
去年夏月初月時,吾等曾來尊者處,意圖侵扰作障礙。尊心無惱無嗔怨,
慈愿善法如雨降,感化眾魔齊忏悔,群求宥恕哀攝受。今日來謁人中尊,
愿求金口賜甘露,消我苦灼之熱惱!噫戲人中大丈夫!祈賜清淨之甘露,
得飲無盡之法水,清涼熱惱大解脫!

她們以美妙的聲音唱畢此歌后,尊者回答道:“美麗的女郎啊!前次你們來此
時示現极為凶惡可怖的身形,數度猛烈的向我攻擊,想傷害我,并且對我作种种的

嘲笑和侮辱。但我早已通達外顯諸境皆為心之變現;又澈悟此心實為明空不二之体,

所以對迷境之妖魔障扰無絲毫之怯弱或畏懼。依上次的經驗看來,你們一定曾經侵

扰國那些專心修持的善士,和傷害了許多普通的百姓。對這些過去的惡業你們應該

披誠發露忏悔,發誓以后縱遇生命之危,亦決不再作任何損惱眾生之事。發此堅誓

后我才可以為你們授皈依及菩提心戒。若不如此,就會像俗話所說的:‘打官司,

破家當;伴牛行,墜險崖!’一樣。不能授予你們上乘的(菩薩)戒。你們也難成

為荷擔甚深密法之法器。請專心一意听我這個老頭子為你們唱一首解釋此義的歌曲

吧:

吉祥今晚子夜時,東方天空現光明,皓月升空似水晶,頓除深暗之黑暗。
足跨月輪光明駒,光明繞身而降臨,汝等仙靈五姊妹,宁非世間空行耶?
溪河羅搭汗之旁,有一恬靜适人處,靜坐習禪悅人意。于此河畔隱秘處,
有一瘋人習禁行,其身不畏冷或熱,不知羞恥赤裸住。于不作意心要法,
剎那無散离修觀!深見虛空之体性!此非修士密勒耶?我乃修行瑜伽士,
汝系神變五姊妹,你我歌唱相酬對,此乃往昔善愿兆,往昔你我不相識,
如今相識心歡喜。去歲某夜深漏時,以汝為主大力女,煽動宇宙眾鬼妖,
發動魔軍樹魔幢,來此布陣作攻擊,淬毒矢彈如雨降,种种侵害欲殺我。
我知外境皆心現,了悟心性亦是空,魔扰障礙皆幻變,心中不曾有畏怯。
眼見汝輩之惡行,我心哀痛极伶憫,不覺自然大悲生,開示善法如雨降,
汝曹感動心轉變,對我恭敬信心生。今年此時深夜中,端麗美貌五姊妹,
前來繞匝并禮拜,眼示虔敬美妙姿,恭敬至誠合雙掌,清聲啟稟于我曰:
‘愿求發大菩提心,賜飲甘露之法雨!’如是誠信實可嘉。我身三脈之上端,
頂輪蓮花寶座上,現坐譯師馬爾巴尊,無可比倫大恩師,清淨庄嚴如報佛;
尊者心中有月輪,放射慈悲大光明,掃盡垢染及云翳,光射徒眾之心輪;
心中睡蓮花瓣開,激展證悟之花蕊。噫戲!世間空行母!如是現量之境界,
汝等當下能見否?若不能見乃障重,無始時來諸罪業,深厚累積蔽重故,
若不發露誠忏悔,難成甚深大法器。汝等一心嗔忿重,怨惱易生難馴伏,
惡行狡詐串習故,日后當受苦逼報,故應發誓持密戒。持戒(首要在自保),
遑論利他弘法事?若不勤念因果律,善不善業細分別,微細惡業亦擯除,
未來難脫异熟報,故應警覺持淨戒。欲樂過患若不思,從心深處厭棄之,
輪回牢獄何能脫?若欲脫离輪回獄,應勤修習斷煩惱,深觀一切皆幻化。
一切六道父母眾,若不念恩思酬報,必將墮入小乘道,是故應發大慈悲,
精勤修學菩提心。我适所說善法語,若能听受謹奉行,當為大乘瑜伽母;
你我將成法兄妹,見行相合成同志,行道一致成法友,功德事業究竟已,
往生清淨現喜國(3),必于彼處得相會。

尊者歌畢后繼續說道:“美麗的女郎們啊!這是個充滿穢垢的世間,現在又
逢极端惡濁之時。眾生的煩惱皆非常粗重難馴,所以一時要想完全淨除身心之煩惱

是十分困難的。因此你們應該先好好審量自己的能力,然后再去選擇一個适合自己

的,能夠持守的戒律。”

長壽女五姊妹說道:“尊者啊!因為您的深摯慈悲,顧念我們,所以才一再
叮囑要行善業和重因果,我們非常感激。但是我們從前于大尸林生哈那處已經在智

慧空行獅面佛母,打馬那尸林母,忿怒綠淨母等護法空行以及瑜伽女比那金剛得大

成就諸尊者前听受過善惡因果之道,和發菩提心的种种功德了。所以請您說法不要

只限于這些范圍。至于不久前我們來此向您示現种种獰惡忿怒之相,是因為要測驗

你們這些山居修禪的瑜伽士究竟修證到了什么成都的原故。同時這种(逆緣)亦能

增進修行人的證境。我們示現凶魔之相前來侵扰,實際上是為了護持佛法的原故!

心中原沒有存意作絲毫的侵犯的。所以祈求您無論如何為我們講授發菩提心戒吧!”

尊者答應了她們的請求說道:“女郎們啊!你們這樣虔誠的祈求,我怎能不
傳授呢?你們現在就隨力准備供品和曼陀羅,頂禮供養(上師三寶)。你們在我這

里發菩提心,我也不需任何世間財物的供養,只要你們各人供養我(自己所修成的)

世間成就,同時告訴我你們的名號就行了。”

五姊妹听了异常歡喜雀躍,當即整列肅立合掌恭敬向尊者謝恩頂禮。站在中央
為首的女郎說道:“我是五姊妹中的首領大姊,名叫吉祥長壽女。我向您供奉護佑

子孫隆盛的成就。”

緊依首領右側的女郎說道:“我的名字叫做青面麗女,我供養您明鏡圓光
(預知過去未來之成就)。”

最右邊的女郎說道:“我的名字叫做頂髻美喉女,我供養您財寶丰盈之成就。”

左邊的女郎說道:“我名叫不動天麗女,我供養您吉祥幸福食糧丰盈之成就。”

最左邊的女郎道:“我名叫善傳能行女,我供養您牲畜繁昌之成就。”

于是尊者就一個個的傳授她們皈依和別解脫戒,以及大乘行愿二种菩提心。
然后將各戒之要義及菩薩學處廣為宣說,這几個世間空行母都心生歡喜,嘆為稀有。

對密勒日巴說道:“我們雖然不能百分之百的像您所說的一樣去行持,但我們必定

盡力不違背您的吩咐,使言行与佛法相合。您的恩德我們也永遠不會忘記。”說畢

就頂禮尊足,繞匝多次;隨即以神通力向空中飛去,在天空遠處化成光明消失不見。

在該月下旬時,前次于十一號夜晚來扰尊者的狂傲八部天魔鬼眾,示現將軍
姿態,各各率領部從鬼卒來謁尊者。那具有神通幻變力的世間空行母們,也以极端

俏麗嫵媚的少女姿態出現。她們身上滿飾各种珠玉,手腕上帶著玉鐲,頭頸挂著纓

絡,環佩琅鐺,輕風中衣裙飄曳,儀態万千,率領著仆從及眷屬降臨對面空中。她

們齊向尊者遍洒各种鮮花繽紛如雨。又以上好燃香,美妙音樂,以及各种丰盛妙食

供養尊者。然后說道:“尊者啊!您心中的悟境与三世諸佛之究竟心要一般無二,

請您慈悲向今日与會大眾們開示一下最极的了義法吧!”

尊者回答說:“最极了義的實相道理是這樣的。”隨即向天魔大眾唱了下面
這首《證悟現量曲》:

西藏尼泊爾邊境上,有此胜地汀瑪珍,能滿眾欲之商鎮。旁有壯麗大雪山,
碧天王母是其名。其山頂尖有宮殿,天仙藥妃居其間,其女長壽似金剛,
頂髻庄嚴极美麗,名曰吉祥長壽女。其山云霧迷漫漫,左傍牧野有山谷,
雪山層疊作圍繞,水溪藥谷是其名。住此專志習禪者,有我密勒瑜伽士。
日前來此侵扰者,嘲笑輕侮害我者,竊奪修士元气者,驕狂傲慢難馴者,
今日聚此謁我者,非汝藥叉鬼眾耶?昨夕午夜上半時,美艷奪人五女郎,
來此請發菩提心,供予世間各成就,旋即消失太空中。汝等神奇五女郎,
今夜誠意重來此,白淨澄瑩夜光前,嬉笑歡騰作舞姿,纓絡珠玉作庄嚴,衣裙飄飄

輕風里,華容風儀甚稀有。因汝誠意之邀請,八部天魔夜叉聚,
魔軍鬼卒及眷屬,齊集此間滿虛空,廣興無邊供養云;百味珍饈之美食,
眾聲交響之妙樂,廣大供養似雨降,供畢向我求妙法,咨詢最极了義教。
汝儕來此眾天神,天上天下諸魔鬼,誠意凝神靜諦听,我當為汝善解說:
三界輪回眾有情,各具种种欲菩提(4),我執知見万差別(5),种种行為种种性,
种种執我及有根。為利劣慧汝曹輩,佛陀權說諸法有,若就胜義真實言,
一切諸佛亦空無。無有能修無所修,無有地道無修證,無有佛果無佛身,
無有智慧無般若,因此涅盤不可得,一切輪回涅盤法,無非名言假立耳!(6)
宇宙三界所有法,或現堅實或變動,本來無生無有實。本体亦不可得故,
何有俱生之智慧?!俱生智慧亦無有,更無夜里及業果,是故輪回名亦無,
究竟之義如是耳(7)!嗟乎!若無有眾生,何來十方三世佛?無因則果不成故,
世俗諦中一切有,輪涅諸法皆建立,能仁訓示如是云。‘有法’諸物之顯現,
空無法性之虛寂,此二体性本一味,無有絲毫之差別,自他同异不可得(8),
一切雙融遍法界(9)。證悟如是境界者,不見心識見智慧,不見眾生見佛陀(10),.

不見法相見法性(11)。由見如是真理故,大悲之心油然生,神力自在無畏法,
諸陀羅尼法爾成,諸佛所有眾功德,如摩尼寶自涌出,此我老密證悟也!
汝曹聚此天魔眾,不樂深法樂邪法,雖至阿比惹胜地,不訪名師訪瘋人。
潛跡尸林狐狼輩,聞獅子吼心膽裂,若有一二具根者,听受此義獲解脫!
老密如今之覺受,身心喜樂极充滿,我今合什為汝說,安息和平喜樂生!”

歌畢尊者繼續說道:“釋迦世尊宣說八万四千法門。但這种种法門皆是為了
适應眾生之心性及需要而說,故有諸乘之差別。法門雖不相同,但究竟之目的和成

就則是一樣的。此同樣之本体即是那不假造作(本來圓成)的根本法性。僅是有此

認識和概念是不能達成解脫的,還必需要培養道上的見行,使之成為現量證境達成

空悲雙運之開顯才行。此即(大乘)修道之体要也。修道之方法雖有不可思議之千

万差別,但總攝其精要即是那方便和智慧之雙運交融。(能至此境界)即是到達二

諦無別之境地矣。”

長壽女五姊妹,即于天魔眾中起立,左行繞匝尊者數次后,同聲唱了一首贊
揚尊者功德的歌曲:

天空光明照耀下,北方蜿蜒眾雪山,雪山叢中有險地,牧野殊胜號藥谷;
其谷福庇似金座,溪水流繞具加持。值此教法衰濁時,難行能行奇男子,
居此修禪甚稀奇!無念甘露以為食,自生妙酪作飲料,心离垢淨与羞恥,
行瘋顛行如狂人,考驗汝之證境故,去年夏季旺月(12)時,吾等長壽五姊妹,
特來拉息左河畔;見汝獨處森林(13)中,全身赤裸無顧忌,享用低賤之女郎。
白銀鏡中(14)如是見。旋見以遍种定力,示現各种大神通,而后身形消太空。
吾等睹此心惊嘆,二次重回作探訪。秋季仲月之某日,汝居從龍(15)習禪時,
吾等潛來作窺伺。見汝身著日月衫,衫上嚴飾鮮花串,身涂紅丹及大灰(16),
手執傘蓋及寶幢,跨下乘騎獸中王,俄而消失太空中。汝之身形既不現,
吾等無由作障扰。去歲夏季初月(17)時,再度嘗試惊駭汝,扰汝修禪習三昧。
知見汝住海中央,全身衣著巨火燃,眾蛇張舞作發冠;背倚利劍之刃口,
趺坐鋒矛鏃尖端。又見嬉舞寶珠上,一口吞食巨高山。我等見此心惊异,
心生稀有起怀疑。汝于心性之明体,已得全部自在故,一似帝釋之天帝,
隨意隱顯起化身。汝心已無傲慢故,已淨怀疑希懼故,汝乃雄獅瑜伽士;
無怯無退無怖畏,能克障礙無懼故,汝乃巨象瑜伽士;瞻顏心喜汗毛豎,
觀仰尊容触尊体,即能除障成利他。尊乃如意摩尼寶,表揚空性瑜伽士,
离有相法無散亂,通達离言之義諦,諸魔障礙不能侵。我昔無知來作扰,
為息吾儕害心故,回遮修道障礙故,尊示种种大神變,嘆為稀有未曾見;
說真實語明義諦,平息諸魔之害心,令彼咸趨安樂道。
上月某日吉祥夜,承蒙授法菩提心,植种一切智智因,如寶善芽得增長。
示無謬道善知識,眾生依怙之至尊,愿于未來得相遇,東方現喜淨土中!
彼佛國土之主尊,不動如來有心子,其名普揚號密勒,愿瞻尊顏淨土中。
其時吾等五姊妹,會合地上与地下,勇父空行一切眾,乃至清淨眾天人,
手持寶幢与華蓋,齊鳴胜妙之仙樂,廣興燦麗供養云,來迎尊者作向導。
尊來空行剎土時,愿往朝謁聞法要;彼時吾儕諸眷屬,人与非人諸大眾,
當隨尊后作侍從,祈哀攝受賜悲護。

在這首歌中,長壽女五姊妹表達了她們親見尊者殊胜功德的觀感,同時發下
淨愿与回向。尊者自忖道:“這些世間空行母都是极難馴伏的,我還要繼續使她們

謹受誓言,堅守戒律。”于是對她們說道:“女郎們啊!你們對我有如是的信心,

同時至誠的于未來發下善愿,實在是甚難稀有。不久以前我曾為你們授大菩提心戒,

使你們成為殊胜种性,堪能趨入一切智道。現在我要傳你們那方便眾多,修持容易

的疾速道──持明金剛真言乘的密法和三昧耶戒。你們應各各發誓把身心性命交付

与我,同時准備食子(18)及供養(來接受灌頂)。”

長壽五姊妹听了歡喜雀躍,立即准備好食子和廣大的各种供養;恭敬頂禮繞匝
尊者多次,各各將身心性命交付尊者,然后安住一旁。尊者隨即傳授她們圣度母顯

示明体法灌頂及古魯右列佛母本尊灌頂。同時又授以念誦心要法。然后對她們說道:

“女郎們啊!今后我們就是負有三昧耶戒誓的師徒關系了。你們應該在行住坐臥四

威儀中,一切時、處,常常觀想上師于頂上。不管遭遇任何順、逆、善、惡等緣皆

應以三寶為皈依處,不得祈求其他神祗。你們應該直到外境之器世間宇宙其自性即

是佛陀之越量宮殿;內之有情世間一切眾生即是本尊佛陀。所以當看見任何眾生時

都應心生恭敬愛護,決不可有絲毫傷害或損惱他們的行為。于一切時中也不可忘記

了常持本尊佛慢。”

五個幻變母听了,啟稟尊者道:“尊者啊!依持明真言乘而入,乃是一條迅
速,容易,方便眾多而又快捷無難的法門。您傳授我們密法及三昧耶戒實在是恩深

澤厚。我們這些煩惱未淨的眾生,一方面受無始劫來的深厚習气所使,(難以立拔),

一方面此生又投生為女人。种性既劣,智慧亦薄。所以恐怕不易百分之百的達成尊

者的咐囑。但我們一定竭盡所能,努力遵行訓示。雖然我們未必能視所有眾生皆為

本尊佛陀,但亦決不加以任何損害,行近我們境內的人亦必定予以种种幫助及利益。

特別是尊者傳承中的弟子們,我們一定全体佑護,竭力協持。凡是他們所需要的一

切修行順緣和一切所需我們都像仆人般的侍侯供給。”

長壽女五姊妹發下這樣的誓愿后,就向尊者頭面禮足,繞匝多次,然后消失
于空中。

※ ※ ※ ※ ※ ※

以上所說乃吉祥長壽女等五世間幻變空行母向不可思議(19)的尊者大惹巴喜
笑金剛請問發最上乘心時,尊者所酬答的几個法曲。此篇所述,最初由善根具足,

(煩惱)已淨之寂光惹巴于汀瑪珍商鎮之左,碧天王母山峰之顛,親見吉祥長壽女

時,由長壽女親自口述經過,并經寂光數數詢問各點所記。其后,寂光又親向尊者

頂禮蓮足(祈請)三次。尊者不禁婉然失笑,于笑聲中親說此事之經過始末。旋寂

光又會同雁總頓巴菩提惹咱于恬靜适意能予成就之胜地翁瓊巴森林中為利益未來之

宿善有緣諸弟子眾,筆之于書。

本篇所記皆為(尊者及長壽女親口所述),筆者對尊者所說絕無增刪或改訂
之處。所述文体名為語□甘露光明纓絡,不亦宜乎。

本篇注解

(1) 原文作右頸處,但不知此“右”是就對向著該山而言,抑是就山本身而言。

(2) 瘋顛行──密宗瑜伽士修證到了很高的境界,相當于八、九地菩薩位時,
多示現瘋狂之像。其心已現量的趨入一切平等的境界故,對世俗所謂的淨垢善惡等

已超脫無礙,因此其言行每似狂人或瘋子。本書著者即是幽冥的西藏瘋行者。以瘋

狂行打破一切世俗之喜惡取舍等境界才能達到高度的一味境界。瘋顛行在密宗的道

地上,是一個很要緊的階段。

(3) 現喜國──即東方不動如來之淨土,號名現喜。

(4) 欲菩提──藏文作hDod.Pahi.Byan.chub.,此詞平常不太看見,可能是密
師臨時所創,指煩惱即菩提之意,眾生有万千根性与各种欲望,此种不同之欲望亦

為菩提所現,并非与菩提相异也。

(5) 我執知見万差別──此句耐人深思,佛學中只泛說我執為煩惱之根,一切
分別知見皆由“我”起。今日吾人觀世界政局之亂及思想、宗教、學說等一片紊亂

互相攻訐之情,細審之,絕大部分皆由“我見”而起,或執“我所見到的為對,其

他的不對。”而起。此我執知見之千万差別在古時尚不太顯明,今日科學及學術思

想泛濫發達之下,此情形尤為顯著。無論在哲學、宗教、藝術、文學、政治、經濟

等一切領域中此“我執知見万差別”之舞躍情況,皆活生生的呈獻吾人之前,在學

界中生活的人,對此尤有切膚之痛的感覺,佛法中有許多根本原理誠万古不移之确

論也。

(6) 無非名言假立耳──西藏講佛學的人,常有一句術語,說明外境及所知法
非實有,不過是分別所生及名言假立之幻境而已。此術語藏文作:Min.Dsam.Tha.sNyad.

Dsam.rTog.Pas.brTags.Pa.Dsam。中譯是“惟名言語句及分別施設而安立者。”名

言語句乃概念名相之游戲。人之思想不能脫离語言,故一切知見皆受語言之限制,

此點常人每不能自覺。“無語言的思想”在人類而言是很難想像的。也許“妙觀察

智 ”的境界才是“無語言而思想”的境界。人之活動及所知既然不能脫离語言,其

智識領域或所知法亦必受語言之限制,因此許多所謂“道理”、“真實”等皆是語

言的游戲。術語之下一半“惟分別施設而安立者”則是佛教認識論上的文体,意謂:

外境及所知之成因乃由分別妄計而施設安立者。詳論之則牽涉太廣。此處密師之口

气原應是全部術語:“惟名言語句及分別施設而安立者”,但大概是因為受歌詞語

句之限制,只說了上半截而省略了下半截。

(7) 直譯應為:“此乃法性究竟義。”

(8) 直譯應為:“自明他明不可得”。

(9) 或譯為:“一切雙融极廣大。”

(10) 不見眾生見佛陀即知見佛陀或菩提,而不見煩惱或眾生之義。亦即常謂之,.
未悟道前以菩提為煩惱,悟道后則以煩惱為菩提也。

(11) 原文Chos.Jan中文簡譯為“法”,如慈氏五論之“辨法法性論”,不譯為
法相而簡譯為“法”。其時一切有法必有其相,故此處譯為法相。藏文之Chos.Jan直

譯則為“具法”之義。

(12) 原文意義不明,可能原版有錯誤。

(13) 森林中──直譯應為生丁澤馬森林中。

(14) 由此句看來,上述之尊者“享用低賤女郎”等皆是尊者所變現的幻相,而
由長壽女等在白銀鏡中所看見的。其后之各种神變,亦為尊者對長壽女等所示現的

幻相。

(15) 原文作從龍山洞。

(16) 大灰即死人之骨灰。

(17) 原文有dByar.Zal.Ra.Wa.字樣,前二字為夏月,后二字Ra.Wa.則不明此處
作何解。大概是第一個月的意思。

(18) 食子──西藏密宗作供養本尊護法時,或任何正式之儀軌時,必用糌粑或
熟麥粉作成各种形勢之食子,以為供養之主要食品。此作食子之技術漸漸發展成一

种极端美化之藝術,聞說在拉薩過新年時,喇嘛寺所作之食子高可盈丈,以各种彩

色圖案美化之,可謂洋洋大觀云。

(19) 原文作“難以描述的”,但這樣直譯就不太适宜了。

第三十篇 中陰救度密法的開示

敬禮上師。

大恩傳承諸上師,空行自在天中天,至尊馬爾巴大譯師,頂間摩尼具加持,
似白蓮開花蕊展,以手摩頂賜加持,灌頂說法傳口授,使令成熟得解脫。
如是宿具善根者,成就究竟大惹巴,喜笑金剛是其名,我今頂禮尊足前,
緊要關頭中陰時,解脫險處之口訣,為利劣慧諸后學,說此不動之精義。

大成就者密勒日巴最初于(馬爾巴大師處)受四灌頂法時,本尊上樂金剛以
及諸壇城圣眾,外護空行母卅二尊,明妃十六等一時頓現于空中。密勒日巴于剎那

間親見本尊壇城大眾;其時上師,空行齊為尊者取名為“喜笑金剛”。大譯師馬爾

巴隨即鄭重叮囑,令尊者(終身)努力修持,(現修持相而利眾生。)尊者乃不惜

种种苦行,一意精進,終于證得密乘之因緣功德及究竟成就。即依此四大之肉身而

證取如虹光之心意身,于大手印之殊胜最大成就得臻圓滿。

一時,世雄尊者密勒大士于汀瑪珍商鎮之東,蒙境之邊,空布下端之西,黑
云彌布之下,羅_星行規之門,鷲鵬雪山頂尖吉祥白云籠罩之左頸處,有一牧野,名

喚藥谷。其地青草萋萋,美如綠玉;眾藥衍生,百花齊放。其谷有河,水似乳汁,

又似天露,緩流蜿蜒,极盡幽曲。河畔某地,具大加持,靜适宜人。尊者密勒即于

該地心契諸法畢竟空性,离一切戲論,光明(遍滿),离諸來去,心不動搖,恬然

安住。于木馬年秋季上月,室宿星將隱之時,汀瑪珍商鎮一帶突然流行极嚴重之各

种傳染病:諸如白、黑二种天花,吐血、高燒、人事不省之無名時症,痢疾如阿雅

巴利、比答巴利、嘎不那阿惹咱、孟打咱立等各种千奇百怪之傳染病,一時俱生,

人畜死亡不可計數。

到了下一個月秋季正中十一號的黃昏,太陽如火球般(將要下山)的侍侯,
一個美艷照人光彩煥發的女郎來到尊者的面前。她身著白綢長袍,上面繡著紅花与

火舌的圖案,衣邊以五种珠玉嚴飾;裙之上端鑲有珍珠絲帶纓絡;腰間系以金剛鑽

石之(串鏈),頸間亦挂有金制的飾物。她來到尊者的面前后,頭面禮足,繞匝七

周,向尊者頂禮九次后說道:“尊者啊!我們的大姐病得十分嚴重。請您移駕到對

面雪山的頸間處去一趟吧!我是特別迎請您來的!”

尊者說道:“今天已經太晚了,我不想去。你今晚就留在此,明天一早我倆
再一同去好了!”

女郎說道:“如果我們由曼達咱日(?)神通光明道而行,就毫無困難。所
以無論如何請您今天一定要去。”

尊者道:“這條道路在那里呀?我這個老頭子怎么從未見過呢?到底向那個
方向走呢?還是你在前面帶路吧。”

女郎就從翅葉(1)中取出一條白絲帶來,將絲帶向空中展開,說道:“我們就
乘這條絲帶去吧!”

尊者就用腳踏上了絲帶,一剎那間如閃電般就到了對面雪山的中間。在碧天
王母雪山的左頸處出現一個白綢作的帳篷,(入口處挂著)金質的帳幕。帳篷的繩

索是用寶石作的。撐柱是用海螺作的,拴帳篷的釘橛是用玉石作的。帳篷中躺臥著

一個美女,其長長的發髻上有纓絡嚴飾。只見她(形容憔悴),身体顫抖,火熾的

眼睛滿布著紅絲。看見尊者來到,她勉力抬頭向前招呼尊者說道:“尊者啊!我這

個病實在太嚴重了!請您要開示和加持我才好啊!”

尊者問道:“你是怎樣染上此病的?什么時候開始病的?現在是怎樣的不舒
服呢?”尊者這樣詳細的向長壽女詢問。

長壽女答道:“此病的起因是不久前夏天的時候,這一帶的牧童放了一把大
野火燒山,我被煙火的毒气所薰,所以染上了此病。前几天,在秋季初月下旬我覺

得有點不舒服,挨到今天秋季中月十一號已經痛苦万分,實在受不住了,所以才特

別向尊者求救,迎請您到這里來的。(病中)我口中所呼出的(毒)气,接触到本

地的人民,以致發生各种傳染病,這就是近來這一帶瘟疫流行的緣故了。”

尊者忖道:“原來時疫流行是她造成的!暫時決不能輕易答應幫助她。我先
要讓她立下堅誓(以后決不傷人才行!)”于是就向長壽女說道:“女郎啊!你前

些時曾在我面前發下菩提心,學了本尊佛陀的真言,我是如何再三叮嚀你,要尊重

善惡因果。你卻不守誓言,漠視戒律。對自己的一小點不适都不能忍受,卻任性的

傷害了這許多無辜的眾生!你既然自毀三昧耶戒,現在的苦痛亦是罪有應得。我觀

察你過去的言行,使我對你絲毫不能信任。今天你如能發下重誓,立即消滅此地的

瘟疫,我也許會嘗試的來幫你一點忙。不然我立刻回去了。鬼女啊!你自己仔細想

一想破坏三昧耶戒的嚴重后果吧!”

長壽女听了惊駭万狀,抓著尊者的腳說道:“我們這些愚痴的眾生,有時可
能(不慎)而損惱他人。但請您千万不可這樣說!一般說來,那些上趣和清淨的天

人和鬼靈們,如果他們不先侵犯我們,我們也決不會侵犯他們的。特別是前不久我

們曾在尊者前發菩提心,決意遵守您的訓示,所以根本自己沒有存心去損惱眾生,

亦沒有教唆別人去害人。比方說,今年夏季末月時,河水泛濫,地泉狂涌,連許多

險地都淹沒了。我們的眷屬及他們的仆從中,有成千成百的食肉母和羅剎女,他們

是非常喜歡吃肉飲血的。(這次本地的人畜瘟疫多半是他們造成的)。我如身体痊

愈,決定遵從尊者的訓示使染病的眾生逐漸痊愈。今天無論如何要請您慈悲救護我!”

她這樣再三懇切的祈求尊者。

于是尊者即于當晚為長壽女作金剛薩□百字明洗障法,替她至心祈禱上師及
三寶多次,又為她灌尊胜佛母長壽頂。第二天早上,她已經能從床上起身向尊者頂

禮了。此后七天中,尊者又以(心性)明力(2)為她加持。于是她疾病全消,身体健

康,容光煥發,尤胜往昔。于是尊者說:“女郎啊!你現在已經完全好了。我要到

村鎮上去救護染病的人們,請告訴我你們需要些什么合适的供養?要作何祭祀?我

當去轉告本地的鄉民。”

長壽女說道:“因為緣起互依的緣故,如果我們(這些山神)身体健康快樂,
此地的鄉民也自然會逐漸康樂的;要使鄉民速得痊愈,必需了解我們這些世間空行

母們,有一個共同的誓約,那就是一人不好,大家也就都不好,造成混亂不安。這

樣一來,宇宙間的各天人鬼靈也一齊動搖不宁。他們也會為我們支援的。當前需要

的祭祀是集眾多多念誦‘如來頂髻心要陀羅尼’,宣講達成甚深經典,常用淨瓶
(明咒)洗除身体。在各村鎮處結界禁足,(隔离往來)。以紅白各种鮮果供品會

供,興辦大形食子。食子上要以各种食物嚴飾,以此种种功德回向,瘟疫就會很快

的滅跡了。”

于是尊者就行至汀瑪珍商鎮,對鄉民們說道:“我近來作了一個夢,夢見此
地瘟疫猖獗的起因:你們有人用煙火毒气傷害了本地的女神,她很不快。因此連帶

使天人和鬼靈大眾都非常惱怒,所以才發生這場大瘟疫的。現在你們要作如此這般

的祭祀和修法,作這樣的供養……,(這樣去做,大家的病就會好的。)

鄉民們立刻依囑辦理,准備各种供品,興辦廣大食子,向上師三寶祈禱,向
一切護法守者供食,然后回向功德于一切天人鬼眾。依此真實法力,沒有多久,果

然這場大瘟疫就全部滅跡了。

在該月月底廿九號清晨,吉祥長壽女五姊妹率領著許多仆從及當地之山神潛
來朝謁尊者,并攜來許多丰盛美味的上妙食品和飲料,滿盛在許多眾寶所成的容器

中供養尊者。他們齊向尊者頂禮繞匝多次后,肅立尊者面前。于是那五個世間空行

幻變母就啟稟尊者道:“這一次,尊者把我們從死亡的邊緣上救回來,此恩此澤,

實在無可比擬,難以報答啊!“隨即唱道:

上方天空蒼穹中,黑云累累遍彌漫,蛟龍怒吼作雷響,欲降雨露利群生。
雷鳴轟轟震耳時,冷熱電气相擊也。細雨綿綿經三日,陰陽地气平和也。
云興雷鳴風滿谷,天降甘霖之兆也。于此浩蕩云層下,矗立三尖大雪山,
中峰高蹤触天際,山頸水晶頂冠處,群星閃耀映玉彩,日月光明照大千。
雪山鄰近左頸處,其下低谷草原中,常現美虹作天幕,此即幽美之藥谷,
稀有牧野之胜處;其地盛產各谷類,鮮果眾藥出生處,遍地异花百千种,
綻放競艷悅眼目,見此花谷心歡喜,山神競歌齊戲舞。如斯福地有溪河,
河畔大士有蓬居,稀有大師世罕見,眾所歸仰密勒尊!前生多集福慧故,
今得如寶之人身。勇猛精進無少怠,專修禪定离間斷,澈證心性無生故,
于此幻身得自在。不懼障扰侵害故,不動如山真修士!气分功德究竟故,
一身赤裸神奕奕。依于各种之禁行,圓滿种种利生業。于此惡世濁劫時,
降生紅面西藏國,普天之下咸蒙庇(3);尤以吾等五姊妹,特沾恩佑顯祥德。

本月十一中旬時,由昔煙穢触身故,四大受損疾病生,煩惱嗔忿心狂亂,
因此身受极劇苦,五臟翻涌瀕死亡。于此危難极苦時,尊示大悲來救護,
明力加持賜灌頂,淨障真言滌我身,指示心性超生死,當下開悟心決定。
四种集滯如云散,此身輕快似木棉,心生种种之妙境,非時死難得解脫。
暖气將滅得复元,呼吸將斷得复蘇,閻君所差拘命使,蒙羞抱頭默默回!
噫戲大恩瑜伽士!吾儕雖然种性卑,根劣慧淺极愚昧,今日續命之大恩,
終身難忘常記心!為報尊者大恩故,所命無不謹奉行,所樂無不得成就。
從今乃至菩提間,未證無上佛果時,愿以淨愿善甘露,洗滌身心垢障已,
常伴君側勤侍奉,乃至剎那莫相离!尊成無上正覺時,愿往所顯之剎土,
侍奉如來化現身;吾儕宿善五姊妹,愿成最初之徒眾,于尊初轉法輪時,
愿飲初將法甘露,愿以甘露功德力,得成如來之法子,廣攝迷頑諸眾生,
四方會集如云眾,普降法雨甘露已,群生咸得意滿足!

吉祥長壽女等五姊妹對尊者唱畢此歌發下善愿后,尊者忖道:“這些羅剎女,
這一次從危症中复原,對我心生如是的感激。看樣子,如果我將生起圓滿二次第的

若干口訣傳授給她們,她們大概可以堪能修持了。”于是就對她們說道:“女郎們

啊!你們此番由危症痊愈后,對我表示這樣懇切的感恩之意,看來你們大概都有現

證真言乘教法的根器。如果你們想解脫這險難重重的輪回,越過這荒涼陰暗的世間,

從此無复受生死之苦,我可以傳授你們一些法訣,不知你們是否堪能修持呢?”于

是尊者就唱了下面這首《快樂出生曲》:

東方煦陽光輝下,矗立吉祥藥天峰(4),鵬頂水晶美發髻,返耀金光千万重,
上有白雪冉冉飄,一抹斜陽五色虹。山腰石崖似玉眉,常在煙雨蒙蒙中。
秀逸脫塵此雪山,碧天王母遐邇聞。雪山深處有宮宅,女郎仙妃是主人。
妍麗絕色世所無,身有流光出清塵,鶯喉婉轉為我歌,吉祥長壽女郎名。
女郎此番大惊怖,傲气全消昔所無,四大不調气息亂,身受疾病极劇苦。
心生苦惱難堪忍,气如懸絲剎那間,命在須臾無常至,此皆往昔惡業果,
如今受報成异熟。從今若不止惡業,難逃地獄怖畏苦。今日不死深可慶,
深心淨信誠祈請。我心感怀起慈悲,賜汝真言大加持,逃脫閻羅之拘縛,
死神口中奪汝回!一切惡兆轉吉祥,逆緣障礙成助益。汝今深心适樂耶?
知恩報德本甚難,汝卻頻頻謝我恩,美言贊嘆誠感激,婉歌一曲我心喜。
從今若能遵我言,必能解脫諸苦難,超越怒濤生死河。八种無暇之困境,
輪回黑暗之幽林,四魔盜匪之險地,三种中陰之危境,皆能安穩得超脫。
趨入常樂之大道,安抵如寶之樂州,我此諾言不汝虛。密勒本人雖平凡,
密勒傳承甚稀有!首自第六金剛持(5),乃至馬爾巴大譯師,所有傳承諸上師,
無非如來之化身,殊胜加持無間斷,故我說為甚稀有!梅紀、那若二大師,
美譽普傳遐邇故,汝儕諒必亦耳聞。至尊上師蓮足前,我曾授法親依止,
歷時六年零八月;如影隨形未曾离,依師所教如量行。心底深處所喜法:
甚深密續喜金剛,具大加持上樂尊,心要馬哈馬雅續,廣大如空胜密集,
護法守者四主座,化身佛陀殊胜續,示究竟義心要法,如海汪洋眾疏解,
如寶心要之口訣,甚深心要盡領受(6)。耳傳口訣圓滿藏,如金溶化成細丸,
取用提煉攝精粹,空行尊前誓持守。噫戲慈父師恩重,惟以修行報深恩!
修行精要在久長,恒常不斷堅持續。如是長遠勤修故,五大之气得自在,
堪修無畏平等行。疾病來扰亦無畏。汝若愿得此安樂,應遵我教隨我后,
仿效我行如我修。若能現在即修道,來世永遠得安樂。此身肉体疾病多,
心情冷暖難維護,此皆煩惱為根因,外緣遇合而形成,往昔業行异熟力,
自顯障礙成斯果。未來百千万億世,長期受苦极難忍,應知地獄諸极苦,
本來實際不可得,惡念習气迷惑力,顯似外境受煎熬。釋迦世尊大能仁,
回答金剛心問時,了義經中如是云。應知遍計迷亂本,一切歸根在自心,
不知一切惟心現,饒為帝釋、自在天,亦屬徒勞無實義。不能真獲究竟樂。
縱饒歷劫入四禪,亦屬下劣生死道,難臻一切智智位。是故應斷業煩惱,
淨除習气及障礙,念念常修菩提心,習究竟義觀無生!你我有緣成法侶,
應舍懈怠及疏懶,披精進鎧發大勇,須臾心亦不散亂。如是所求必速成。
老密所說真實語,女郎女郎應銘記!

尊者繼續說道:“你們應仔細思維此歌之義理,修習正道,護持佛法。如果
你們認為佛陀之四身是必需特別求覓的,那就錯了。其實所謂‘佛果者’即在自心

中,离自心而求佛果是永遠得不到的。我們在生死(輪回)中的眾生,于死亡時所

顯現之死光明即是佛陀的法身;中陰之所顯為清淨之圓滿報身;投生至各趣則為化

身,此三身等同一味,無有差別,即是(法界)体性身。此四身佛果原是自己本來

具足的,可惜眾生不能通達此理耳!汝要證悟此理,則必需具有無間斷的傳承和已

得成就的上師授与修觀的甚深口訣才行。”

她們回答道:“從前我們的上師蓮花生大師,初入西藏的時候,我們前往侵
扰攻擊,但被他的神力手印壓于掌下。因此我們以后就立誓服從他的命令,把我們

的命根精要心咒供奉了他。那時我們也听聞了許多顯教的因果報應道理。在印度的

孟巴札著尸林中,也曾從學几果恰大師和禁行尊者學巴拿波得大壇城灌頂,廣受金

剛真言乘各种密法。依此因緣,我們已成為堪能的密乘法器。這一次我們害了嚴重

的疾病,親自經驗道病苦的難忍,心中极為畏懼。因此推想到地獄眾生的极苦實在

是剎那亦難忍受,因此懇祈尊者傳我們一個妙法,一方面能遮除各种苦痛和怖畏,

一方面能指示我們現證四身佛果之道。今天無論如何要求您慈悲傳授我們這個法訣

才好!”隨即歌道:

廣大虛空光明界,金色祥云冉冉飛,此乃龍王神通力,為自頂髻作庄嚴。
祥云之下有眾生,小天小仙非人聚,非人聞香女神眾,快享种种諸欲樂,
盡情歌舞恣嬉戲。于此飄飄浩云下,有一善妙汀瑪谷。谷上雪山環圍繞,
下有溪流眾沼澤,中間白玉石崖上,藥谷眾神作舞蹈。藥谷草原似淨璃,
龍王藏寶之庫也。精汁密漿產地也。四足走獸游園也。此地寂靜好牧野,
神逸心曠舒胸襟。谷內潺潺溪水畔,化身尊者有寥居。稀有人間大丈夫,
其身美健胜摩尼,僅聞名號瞻其容,群生垢障皆滌淨,身作秘密之手印,
示現种种大神通。由證普智心性故,法性虛空得自在。尊以慈悲宣法要,
暢演法性空寂理,我儕天人与鬼眾,廣植誠信根因故,尊所訓示敬奉行,
尊乃佛子如意寶,依止眾愿得滿足,吾等世間空行母,現女郎身幻變女,
無始劫來迄于今,無明迷亂心迷惑,投生轉世難計數,不欲投生難可得,
生已住世無自在!閻君一旦詔令下,頭腦昏昏入黑暗,手被索縛難逃脫。
何日死至無自主,死時四大活力消,命根壽元歸寂滅,中陰境界隨現前。
中陰黑暗光明道(7),甚險甚奇甚可怖!身隨毒惡屠手行,苦逼力竭難堪忍!
中陰鬼魂四飄蕩(8),惡業習气強風起,吹卷孤鬼陌生處,不由自主覓投胎。
輪回大海波濤中,生老病死眾苦逼,沉淪生死無依怙!慶我今日仗尊力,
得乘菩提心舟筏,解脫邪見及魔怖,遠离羅剎貪欲島,逃脫業力之海魔,
平安無懼得庇護,安抵彼岸摩尼洲,眾寶所成之國土。長途航行疲勞客,
皆得舒息得自在。漸由生死大夢醒,心所欲求皆滿足。輪回邃谷甚險危,
滿布幽林八無暇,陰深障蔽极黑暗,各种過失之淵藪,各种刺痛之泉源!
煩惱眾獸待噬人,見此孰不生惊怖?八苦交煎眾逼中,孰不迷途心眩惑!
尊所示法离諸垢,一似清秋圓滿月,明瑩燦爛离云障,光耀眾物顯明朗。
盡除無明□暗已,祈示清淨之大道。中陰險途极可怖,三重危境難拔除,
我儕一向為魔困,鐵鎖縛身不自由,身陷深井難解脫,今日皈依尊者前。
尊具無比大威力,孰敢螳臂而擋車?能于中陰之險道,回遮怖畏得解脫。
死有光明現法身,祈授指示法身訣。中陰顯現淨色身,祈授指示報身訣。
令我投生得自在,祈授指示化身訣。解脫此三險境后,愿依無畏离慢道,
得至無魔無障地,常樂淨土不退轉,法喜充滿遍法界。如是善妙之淨土,
确有其地曾耳聞,惜我空行五姊妹,眼未親睹足未至,噫戲!恩師大慈悲,
祈賜佑護示坦途,開顯如是妙境界,此我至心之誠請!此世受苦已力竭,
無依無怙受逼惱,呼喚地獄豈遙遠?當前現在有地獄!嗟乎恩師大慈悲,
祈顯(地獄)即佛身!四身佛果現前成!

歌畢,她們就用一個白色的銀鏡,內盛金色蓮花及珠寶鑲以各种珍玉,以此
作為曼陀羅供奉給尊者。尊者說道:“女郎們啊!你們對我如是恭敬誠信,殷重求

法,我當然要以傳承的力量來加持你們,現在就請你們准備會供的供物吧!”

于是當天夜晚長壽女五姊妹就准備了六十种食物,堆聚在曼陀羅上作為供養。
尊者就依瑜伽耳傳空行母的儀式為她們加持和灌頂。(于灌頂時)尊者即為宣說解

脫中陰險道直示三身(佛果)之口訣,以及往生大樂淨土之法要。作此歌曰:

閻浮胜地天竺國,巍巍大寺□扎馬,一切諸明出生處,遐邇聞名大學府。
北門守護班智達(9),人中獅子難比倫,能摧諍者令腦裂,立破無礙大力士,
明曉口傳四部續,已得共不共成就,此非那諾大師耶?那諾大師有長子,
難行能行具堅毅,馬爾巴譯師是其名。父師羅札之盛名,如大雷震動四方。
恩師對我叮囑言:‘釋迦教法末濁時,人多短壽少福報,魔緣障礙難具說,
人皆匆忙無暇故,智識無邊難決了!續部廣大難盡知,多學廣聞無利益,
汝應一意專心修!修持精粹心要法。’我亦孜孜舍懈怠,如師訓示而行持,
常依山居住茅蓬,身依苦行習禪觀,因此覺證少許生(10)。
噫戲!夙根善女人,應觀心性明朗朗!吾輩六道諸有情,應知中陰六法根(11),
有情往返三有道,流轉輪回三界中,險徑三處難可避,狹道險路三旅客(12),
卻有至親來相迎。(如是至親是誰耶?)本來圓成大樂是,若未相遇此迎客,
必為閻羅之奴仆,東西尋找覓路途。若無三軍(13)相伴隨,難避險境諸恐怖。
埋伏暗處魔匪眾,將以繩索來縛汝。中陰幻境千万億,惑人音語陷人迷,
誘入錯誤之道路。‘生有中陰’七七日,身受冷熱各苦痛,此后業力所使故,
复墮輪回之牢獄。若欲解脫生死獄,應于輪涅中陰(14)時,認持實相大手印,
深觀佛性根本見。生死中陰顯現時,心之明分興用故,應于起正勤修觀。
自性道之中陰時,本性智慧堪認持,應依耳傳口訣觀。蒙境睡眠中陰時,
應攝習气歸入道,應修光明及幻身。最后生有中陰時,三身現量顯現故,
應住三种之淨土(15)。此時若未能證得,投生中有顯現時,依于清淨之愿力,
緣起因果不坏故,當獲暇滿之人身,從往昔業得醒覺,能于道證得究竟,
無需長時之等候,必獲解脫無少疑。汝儕稀有五女郎,殷重再三求斯法,
一心至誠恭敬故,感我說此中陰法。至尊馬爾巴若來此,難說較此更深法!

女郎們听了此歌,即由座起,頂禮繞行尊者七次,然后供養尊者一個滿鑲珠
寶的曼陀羅,贊嘆尊者身口意的功德。又以三摩缽地所生之空樂四喜四智(16)供養

尊者。然后說道:“尊者适才對指示中陰所說的法要,(我們非常感激),現在請

您為我們總攝精要講說一個簡易的修持法門吧。”于是歌道:

能轉頑鐵成黃金,眾生依怙大恩師,以胜耳傳淨甘露,轉一切苦成大樂。
敬禮如佛尊者父,祈常悲護莫舍离。心地已得清淨者,能于廣大法界內,
离戲大樂宮殿中,明空無別獅子座,离生死垢淨蓮上,親睹上師端嚴坐。
空行眾云群圍繞,遠离分別霧垢染,日月二輪光明耀,此非慈父密勒耶?
觀師美身無厭足,端容奪意光彩發,以眾功德而庄嚴,身形相好難描述,
一似佛子孺童然。見已心生大歡喜,難禁衷心贊尊身,尊以妙歌而說法,
美音似彼乾達婆,大樂獅子發巨吼,魔、外心惊膽俱裂,具根弟子逼惱息。
說法妙語遍十方,聞者歡喜齊贊嘆。尊心不動似金剛,究竟通達一切法,
离一切見虛空中,菩提心光耀法界,除盡弟子眾迷暗,不動智心我贊嘆。
至尊上師身口意,与諸佛陀無差別,能賜一切諸成就,如摩尼寶滿眾愿,
轉師住頂如胜幢,又似寶冠作忠言。恒常觀師住頂故,能淨我心諸垢障。
無分晝夜离散亂,誠心禮供并祈禱。猶如權威之國王,凡所欲求皆滿愿,
至尊師寶前禮贊。覺證之苗生長已,疾證金剛持(17)覺位。尊之身業与智慧,
能興無邊大事業,開花結果大圓滿,普令群生得滿足,愿我亦能速臻此。
乃至未得佛果前,愿常依尊為婢女,愿以有漏肉身樂,出生無漏三摩地,
四喜智慧發生已,住于空樂大三昧,趨入中道(18)之妙義。依此覺證淨眾垢,
得成智慧空行母,此我姊妹之切愿,祈尊歡喜賜納受!尊适所示中陰法,
解脫險境之要道,吾等仍有不明處,祈詳解說釋我疑。認持四身之要訣,
顯身、轉界之時机,祈以簡明攝要語,開示吾等修行訣。愿尊賜降大威力,
成就究竟大果位。种种功德与神通,与尊平等無少別!

長壽女五姊妹發下善愿,唱畢此歌后,尊者回答她們道:“由于三根本(煩
惱)及妄念之驅使,眾生在八無暇的三界中長期流轉,顛沛疲勞,眾苦逼身。在這

漫長的輪回道中,有三种旅客:第一种是具有法訣又能修持的人;第二种是有法訣

卻未曾修行的人;第三种是既無法訣又未曾修行的人。第一种人對生死之幽途,可

怖之險徑,和魔鬼之埋伏可以全無怖畏,依修持之精要必能解脫。最后一种人就是

普通的凡夫俗子,她們一旦陷入中陰險道,自然就會惊慌苦惱為魔所乘,于三界輪

回中像水車一樣無間歇的流轉生死。第二种人雖亦有前述之怖畏及陷入險境之惊懼,

但卻有法訣能除去這些惊怖,使諸魔障難變成順緣及仆從。你們對我具有無轉變的

信心,對甚深的法要亦有仰慕希求的智慧,如果再能有不退的精進鎧甲,就可以在

死時和中陰時利用身內的諸根与四大(轉變和增減)之時節關要,漸次獲得成就。

現在,我要對你們講說現證三身的關鍵:第一、在‘死有’現前時,應注意(身界)

各种轉變之險徑及(憶持如何)斷除之方便。此時外、內、諸大,蘊界處等次第消

融,一切煩惱之束縛亦于該時(暫得)解脫。此時顯現一片無云晴空,(瑩澈空朗),

如日月光明照耀一般。此即离一切戲論之寂滅法性,不加造作本來如斯之空性實相

也。此時所顯之空性光明即是所謂的‘死有光明’法身境界,亟應如實認取此法身

光明,(幸勿錯過)。但是要想在死時确證法身光明,卻必需要在生前得到善妙上

師對自心實相体性的指示,同時勤修開顯之‘道上光明道(19)才行。(對法身若不

能認持而失落此境界,則會進入)‘世間中有’的階段,此時由往昔習气之串習力

故,生起‘意生身’,因此就會被業(識所變)之死神所侵逼,遭受种种苦痛墮入

險境。此時之中陰境界,(可以說是)‘顯境黑暗之光明中有’(20)。其實之中陰

身,諸根具足,穿行(山河崖壁,一切外境)皆無障礙,具足‘業力神通 ’(21),

身發光明。此時之中陰即是圓滿報身佛的(体性境界)。該時應即(觀想)生起如

幻變雙運之佛身(本尊觀)。因此即得淨除習气所成之業報身,此境顯現時應确實

認知為要。由于了知(此時之中陰意生身即是報身佛之体性),則能明顯的作生起

次第的本尊觀想,成就淨分之幻化与夢變自在。中陰之最后階段則因為(心分)之

明体為業气所遷,不得自主,因而墮入激動之險境。此時中陰之‘聞香身’(22)
(急于)尋求投胎之處而見男女交合之狀,因而生起貪欲及嗔妒之念。此時若能憶

記口訣,依之作觀,則本來空樂之覺受即能興起不离,此即金剛乘對治(輪回貪嗔)

之妙法也。于此對治法訣之力用臻于究竟,則一切業境自然寂滅不現。此后心中若

思投生,則應自己警覺:‘此种种投生之相皆為佛陀化身之示現。’于此真實道理

應确切認持之。但若欲在中陰時确能認持應身佛陀,又必需在生前修持忿怒母解脫

道(23),以拙火之暖力生起智慧,同時依貪道事業手印(24),圓滿修觀第三灌頂

之義,這樣才能澈底斷除貪愛及妒忌之根(25)。攝要言之,以上所說即是現證三身

佛果之方法与時机。你們應善自深思而認持之。至尊羅札馬爾巴之心要中所流出之

最胜耳傳指示心性口訣──那方便道之究竟精要── 亦不出此范圍矣!我自己修行

的把憑、決信、与證驗亦盡在此矣!女郎們啊!你們應當對我所說善加認識,如法

修持才好!”

幻變母五姊妹中為主的吉祥長壽女于方便道甚深義之指示,极端信慕崇敬,
于是向尊者頭面禮足說道:“尊者啊!從今以后生生世世我都要跟隨您修持事業手

印。在沒有究竟圓滿證得您所開示的中陰法要之前,還要求您時常護念于我才好!”

她這樣殷重恭敬的祈禱尊者后,又向尊者頂禮繞行多次然后才回返自居。

以上是難以描述的大惹巴喜笑金剛向五世間空行幻變母答詢解脫中陰險道時
所開示的法訣,其所唱之歌体名為水金花□。

吉祥圓滿!

第卅二篇 道剛惹巴的故事

一時,至尊密勒日巴住在汀瑪珍的惹巴杜見大石洞中。其時他向某些弟子及
施主傳授法要后,著令他們去修持禪觀。所有的修法者都產生了善妙的覺受。其中

有一屬于虎族的少年,因為信心真誠,十分精進的緣故,竟得到了現量的證悟境界。

因而他對尊者也生起了無可動搖的信心。在一個听法的集會中,他由人群中起立說

道:“尊者啊!當我想到輪回的痛苦和解脫的快樂時,我連一分一秒的時間也不能

閒著听其空過。請尊者慈悲收我為徒仆,我當晝夜無懈的去精進修觀,務懇慈悲攝

受。又當我想到上師傳承和尊者的身功德時,世間的所謂种种善事都成為虛假不實,

微不足道的了。現在請您為我開示一些究竟的法要吧!”

為酬其請,尊者歌道:

大金剛持我傳承,高祖諦洛善慧尊,祖父那諾大學者,慈父馬巴大譯師,
密勒日巴是我名,甚深口訣常相續,此為六种真實事。再說六种虛偽法:
水薪堆積之寺廟,名為福田實虛偽,閒言是非亂人意,我于伴侶無需要。
身內拙火熾燃時,皮衣毛料成虛物,厭棄資具如敝履,何有耐心作烹飪?
如能服用三昧食,酒肉飲食成虛物,厭棄資具如敝履,何有耐心作烹飪?
內心生起厭离時,一切財物成虛幻,何需聚財勤經營?稍涉利害心煩厭,
我宁堅毅常修觀。徒眾弟子皆虛物,遇合雖眾少大用,多為破坏善法因。
修觀耳傳口訣時,說法眾多成虛偽,博學于我無少用,常是驕慢我執因!
我于口訣金剛曲,說明六种虛偽事,汝應謹記思其義。

少年說道:“尊者所示,實在是甚難稀有。為了我們這些無明深厚的眾生,
請繼續把您自己的身功德以六种事喻對我們宣講一下吧!”

為酬其請,尊者歌道:

偉大胜我世所無,為說傳承偉大故,密勒今日說六大:上師三寶恩德大,
本尊圣眾加持大,護法守者威力大,耳傳口訣修持大(1),密勒日巴恒毅大,

弟子徒眾信心大。次說密勒六种樂:無人幽谷暢怀樂,上師口訣心中樂,
下坐薄棉軟墊樂,無人山洞獨居樂,飢飽平等幻身樂,拳法修身依止樂。
再說密勒六集聚:白晝眾人來朝聚,夜間空行來會聚,菩提脈輪命處聚,
自心無二境處聚,衣食供養自然聚。次說密勒六屋堡:繞馬菩提成就堡,
紅崖谷堡鷲鵬堡,赤崖博托虛空堡,蒙境虎谷獅子堡,嘎牙晶洞水木堡,
白崖馬齒中間堡。再說密勒六殊胜:大手印見极殊胜,那諾六法修觀胜,
深方便道行持胜,三身自成果位胜,嘎居上師加持胜,密勒日巴口訣胜。
汝曹施主弟子眾,于有利法無人修,于損惡法兢兢行;應知惡業招苦報,
惟善能生快樂果。苦樂來時自己受,故應早日作綢繆。聚此施主弟子眾,
愿能時時得相遇。

施主和弟子們听畢此歌后,皆大歡喜,各返自居,尊者將此少年攝受為徒仆。
他以后成為尊者的親近弟子之一,名為道剛惹巴金剛自在。

這是惹巴金剛自在的故事。

本篇注解

(1)原文直譯應是:“修習耳傳口訣時。”但是這樣就只有五大了。故將此句略改。

第卅三篇 二大成就者之會晤

當尊者密勒日巴帶領著惹瓊巴及其他徒眾在雅龍的著普洞宣講心要密義,轉
大法輪時,印、藏一帶共有五位得大成就的瑜伽士,那就是:那多的古汝彩清,亭

日的當巴桑結,尼泊爾的洗那巴若,印度的達馬菩提和雅龍的密勒日巴。

某一個時期,洗那巴若特別迎請達馬菩提到巴波堡來說法。許多尼泊爾和西
藏的人民都來朝禮達馬菩提。尊者的徒眾們也都想去朝謁。(尤其是)惹瓊巴對尊

者說了許多的理由竭力勸請尊者去拜訪達馬菩提。尊者就唱了下面這首歌,回答他

道:

至尊上師加持故,大成就者數數出,稀有佛法大弘傳,眾生安樂顯吉祥。
多人朝禮成就者,一二(1)具种將出兆。亭日之當巴桑結,那多之古汝彩清,

巴波(2)之洗那巴若,印度之達馬菩提,貢通之密勒日巴,皆見此心明朗朗,

皆得禪觀之自在,自明心性皆證得,神通變化皆具足,空性大悲皆圓滿。
渠等游戲顯神變,出口成歌我最胜,忍苦斷貪我第一。彼等雖為成就者,
未見特殊功德故,我今不欲往朝禮,子等确應往朝謁!非我見彼有過失,
年邁衰朽難行故,愿于來世得見彼,烏金剎土淨國中。(寄語吾子諸徒眾),

應具決信莫生疑。

(惹瓊巴)說道:“如果他們并沒有什么過失,而尊者不去拜訪,則人們一
定會說密勒 日巴是因為驕慢和妒忌的緣故而不去的。所有無論如何您一定要前
去才好!”尊者以歌答曰:

祈請諸大成就士,加持罪、墮得清淨。他人閒話之是非,令己心亂生疑惑。
專心一志習禪時,游訪多處成障礙,依止上師尊者時,造作太多護法(3)怒。

修習深密方便道,心有二意難成就。大師雖然具加持,徒仆過多招煩惱,
寄語吾子惹瓊巴,應隨弟兄朝大士!

惹瓊巴道:“尊者若不前去,就會造致許多人的毀謗,使他們多造口業。所
以您無論如何應該前去!再說,您如果前去,我們(金剛弟兄們)也會蒙受很大的

利益的!”

尊者道:“好吧!(既然這樣說),我們就同去參訪達馬菩提吧!”惹瓊巴
和其他弟子們听見尊者答應前去,都高興异常,雀躍不已。

(惹瓊巴)提議道:“印度人都非常喜歡金子,尊者此番前去,最好准備一
點金子。”

密勒日巴以歌答曰:

祈請諸大成就士,令我窮士舍貪欲,所為皆与佛法合!所為若不契佛法,
修菩提心有何義?三昧生時無需伴,禪觀若能自解脫,自然無需伴相隨;
此時若仍需伴侶,多年修觀有何義?密勒無需諸財寶,否則出离有何義?
達馬菩提不需金,達馬若喜愛黃金,得大成就有何義?惹瓊多著莫重利,
惹瓊若貪世間利,依止上師有何義?

尊者對弟子們說道:“你們先行,我隨后就到。”弟子們于是先行,一路上心
中嘀咕:“尊者是否真的會來呢?”當他們行近巴波堡的時候,尊者以神通力將身

体變成一只水晶寶塔,像流星一樣毫無滯礙的從空中飛掠而過。降落在眾弟子群中。

達馬菩提見了不禁心生惊嘆,贊為稀有。眾弟子疑慮盡除,皆大歡喜雀躍非常。于

是尊者就同著眾弟子及朝拜的許多人們,走近達馬菩提的面前。印度的達馬菩提看

見尊者行近,立即從法座上下來,向西藏的密勒日巴恭敬頂禮。因此大眾都覺得密

勒日巴(的功德)比達馬菩提還胜一籌。對兩位尊者都同時生起了与佛陀無有差別

的信心与覺受。

于是兩位大成就者就同時坐在一個座上很愉快的交談了半天。達馬菩提說道:
“尊者啊!您能常常在心曠神怡的愉快心情中一人獨居,實在是甚為稀有啊!”

尊者以歌答道:

祈請上師化身佛,耳傳大士成就者,祈賜悲護大加持。印度成就之大士,
達馬菩提為主客,藏尼善信具根者,今日盛會齊聚此。西藏密勒瑜伽士,
今唱智慧覺受歌,若不歌此覺證曲,成就化身人不識。彎曲諸脈以气直,
顛倒五气以睡(4)正,五垢染界以火焚,五毒煩惱樹莖折,業气妄念諸敵人,

皆于中脈內轉正。能障怨敵之勇士,不与惡朋作牽纏。

達馬菩提說道:“您所說的降服怨敵之法,實在殊胜,但是与此法相應的順
緣助友卻又是如何呢?”尊者答道:

祈請成就諸大士,顯見內伴祈加持。清淨五脈(5)之慈母,相會慈父五淨气(6),

出生清淨五界(7)子,洞見心之五淨分。如是成就之大言,我于超胜之佛地,

中道越量宮殿處,虹光四輪處宣說,如幻化网之軍旅,無作無執而持戒,
一切顯現皆明体,依此因緣見自性,洞見本來面目故,親見自心之友朋,
三界一切諸眾生,我此心性普遍滿,此即行者之親朋。如是善友菩提心,
永無离聚心安樂!

達馬菩提听了十分歡喜說道:“瑜伽行者的覺受實在是很難用語言文字來表
達的。但是請您替我們講說一下見、行、修的法要吧!”

為酬其請,尊者歌道:

若能觀心無散亂,何用聊天扯閒談?覺受明体若相合,何用傻修与痴睡?
若知緣起顯現理,八法欲行自息滅。此心若能离貪悔,何用偽作与矯飾?
傳承加持不入身,雖然勤求与精進,難證輪涅法身智!

達馬菩提說道:“瑜伽行者啊!你所說的見、行、修,實在殊胜已极!”尊
者就對達馬菩提說道:“現在也請您把修行的精要法開示一下吧!”

達馬菩提以歌答道:

我此修傳具胜見。聚此善徒應祈請,以此善業因緣力,愿速相會賜加持。
妄念習气未消淨,如是觀心有何益?不舍我執及貪欲,長期修觀有何益?
不于利生勤精進,一味我慢有何益?不听上師之訓示,集眾逸樂有何益?
隱藏欺騙恥辱因,結果若不能利他,無上菩提何能成?說誠實語傷人心,
爭論常招大破坏,無為獨居口訣深!西藏密勒大修士,歌雅詞幽誠動听!
我雖喉澀不善歌,雀躍隨喜和一曲!愿于佛陀淨土中,你我歡遇共謳歌!

達馬菩提唱畢此歌后,繼續与尊者很愉快的談了許多話,然后离去。密勒日
巴与諸弟子眾亦返自居。雅龍的施主們都來迎接尊者父子,送來食物和茶酒。就問

起尊者此行之經過。

尊者以歌答曰:

日月照世光明至,見父母時渴望消,水足天暖果實熟,成就者出國王安。
巴波堡之森林中,達馬菩提親駕臨,密勒日巴往晤彼。達馬見我即下座,
向我密勒作禮拜,集會眾人感惊惑。渠以幻化身手印,雙手合掌膝著地,
向我問安顯法性,我以大印作回答;無二清淨法寺中,离言光明已交談。
此乃往劫善愿力,過去佛世感應兆。此番訪友善緣會,普天之下皆傳聞。

施主們都非常高興,雀躍异常,嘆為稀有。由于達馬菩提向尊者頂禮,使尊
者的名望和美譽較前更為廣大增胜。

這是尊者會晤達馬菩提的故事。

本篇注解

(1)一二具种將出兆--亦可譯作若干或少許“具种”,或具有大根器及密宗种
性之人將出生之兆。

(2)巴波即尼泊爾。

(3)原文作“天伴”lHa. Grogs.即護衛及侍伴修行人之天人,實際即指護法,
其義較廣耳。

(4)由睡中而能清淨業气之法。

(5)五脈--此處不知何指,可能系指五輪之脈也。

(6)五淨气--不知是指地、水、火、風、空五大之淨气,抑五根本气:上行气、.
下行气、平住气、遍行气、命气。

(7)五界--地、水、火、風、空五界,又有云地、水、火、風、識者。

第卅四篇 密勒日巴与佛學家的辯論

尊者密勒日巴于自心所顯得畢竟自在,故能法爾威攝他人。以是因緣感召印度
之(大成就者)達馬菩提向尊者恭敬頂禮,因而名聲遠揚播,遐邇交譽。雅龍之村

民受了這個影響,也將度亡和求福的一切供養獻給尊者。于身心安樂供養丰富的情

況下,尊者就在雅龍住下,作利益眾生的事業。

此時,在雅龍當地有一所研習(佛學和)因明(1)的寺院。該院的僧眾們對尊
者十分妒忌,所以經常誹謗尊者,說尊者是行邪法的外道。

某一個時期,雅龍地區忽然發生了輕微的糧荒,許多鄉民都到該寺去借糧。
寺中的僧侶們說道:“因為我們不會行邪法,所以從來就沒有接到你們任何度亡的

祭祀或供養,我們的食糧是專門為了修學清淨的正法之用的,這些正法也是你們所

不屑一顧的!現在要借糧,就應該到經常接受你們供養的那個行邪法的外道那里去

借才對!”

僧侶們拒絕借糧后,某些鄉民們說道:“他們所說的話也确有一部分道理。
我們應該這樣辦:把尊者作為我們今生和來生的皈依處。但為了此世的需要,我們

也應該將此寺的僧侶們作為現世(經常的)供養,(以備不時之需)。”于是鄉民

和寺院雙方就訂了一個互濟的“君子協定”。

此時院中有兩位主要的法師,一位叫做羅頓格登崩,一位叫做熱頓達馬羅著。
他倆就領導著全寺的和尚開了一次會議。二人說道:“如果不把密勒日巴驅离此境,

就決難弘揚我們的教法,亦無法做任何度生的事業。密勒日巴的法是正也好,是邪

也好,非把他驅逐出境才行。如果用強迫或威力的方式赶他走,我們的面子就說不

過去,鄉民也會說閒話。所以最好是派三個精通聲明(2)、因明和各种經典的人去找

密勒日巴和他談論佛法(提出問題)。他口里除了伸得出一條舌頭外,其他是什么

也吐不出來的。問他一百個問題也許他會碰巧答對一個、兩個。這樣我們就可以正

大名分的挫敗他、恥笑他。他不堪羞辱,自己就會悄悄地逃走的!”于是就差遣三

個有學問的和尚去見尊者。來到尊者的住處,見到了惹瓊巴說道:“我們是來朝禮

尊者的。”惹瓊巴不太愿意的進去對尊者說道:“外面有三個和尚要來看您。是否

允許他們近來呢?”

尊者說道:“馬爾巴師尊叮囑我要用身、口、意,各种方法去盡量的利益眾
生。就是在平常閒話聊天的時候,也要利用机會去利益眾生。所以就請他們三位進

來吧!”

惹瓊巴就招呼三位和尚進來,并供給他們茶點,于是尊者說道:“堅固的信
心能夠破裂大地,粉碎崖石,切斷水流!你們三位法師今天請把讀經的心得,對我

宣講一下好嗎?”

為首的和尚就昂首起立,伸出手掌,彈指_嚓一響,傲然說道:“我們是出
家的比丘,經過三种學處(3)的訓練,具足三种法衣(4),所以能夠清淨有情之罪業,

堪為眾生之福田。我們對你講法也可以,不講也可以。你先告訴我們,你這樣毫無

忌憚的受人供養,究竟心中有什么把握呢?”為了答复他們的問難,尊者就唱了下

面這首“覺證歌”:

究竟上乘之妙法,一切心要之精義,二量口訣之甘露,于此博學善通達,
持律淨戒諸大德,愿恒佑我莫舍离!常住我頂作庄嚴!
我以三事作譬喻,解說我之修行法:本尊升起三階觀(5),气、脈、明點三修觀,.

大印亦有三种觀(6),四座菩提心法觀。真信積資習空性,愚信積資施食子,

自信積資供養佛,剩食積資施鬼魔(7),我乃積資(8)瑜伽士。通達供施無自性,

乃能受供善福田。

和尚們說道:“如果沒有聞思學處的功德,就好像空著手,去爬那陡峭的懸
崖一樣,豈能達成解脫?如果沒有修持,就像瞎子進佛殿一樣,什么也看不見!豈

能證悟實相之義?修持升起次第本尊觀,必需先知道修觀的方法。你所謂的升起次

第本尊觀是如何的觀法呢?”為答其問,尊者歌道:

我觀生起本尊時,此身顯空似虹彩,此身已無行質故,一切貪愛自寂滅。
我修本尊瑜伽時,親證語言如谷響,已超善惡境界故,一切取舍盡寂滅。
凡夫實質身口意,轉成本來金剛体(9),三門(10)已超凡界故,此心飄飄甚樂然,.

所行与法相應故,此心欣欣甚樂然!行法与道相應故,此心怡怡甚樂然!

他們听了說道:“你說的這些話,有一點像是對的,但是你如何修气、脈、
明點呢?”尊者答道:

我修气脈明點時,觀習四輪三主脈,身內貪愛已盡故,身似無質自消融。
諸界种子(11)明朗觀,見本來面無錯謬。气集中脈擊要點(12),紅白二界相遇
合(13),
樂明無念自成就,心中疑結自解脫。法与心合离言說,子母光明融一味,
有漏貪熾蘊界滅,顯空不二(14)心樂然,證空不墮知解境,現見空性心樂然,

一切無明与迷亂,消入法性大樂哉!

和尚們說道:“住在地下的齦鼠(15),能夠一口气在地下冬眠四個月身不動
搖。魚類雖然經常在水中,也不會窒息。這是它們天生就有的‘气之功德’,可是

這些畜牲的‘心之功德’卻微細地不及一根馬尾巴!所以你的气功也正是如此!真

正的功德要心中具有才行。所以你把你所知道的大手印及其修法對我們說一下吧?”

尊者答曰:

我修大手印觀時,心住本然离造作,無散亂中松松住,空性境中明朗住,
喜樂境中明体住,無妄念中惺惺住,眾緣境中平等住,此心如是安住已,
無滅決信种种生,自明任運事業成,任何果報無需求,心离愿求甚樂哉!
希懼二執盡除故,如是覺受甚樂哉!一切迷惑与妄念,盡成智慧甚樂哉!

和尚們說道:“你的口中除了伸出舌頭外,其他什么也吐不出來!你說的這
些話雖然也有些道理,但是就像一副臨摹別人的畫,(似是而非,不是自己的東西

(16)!)現在你告訴我們教你的上師是誰?”

尊者說道:“我的心時時在修持(菩薩)學處,所以外境所顯之一切皆自然
成為佛說的經典。因此只要与(世間的万千)顯現不相分离,也就是時時伴隨佛教

的經典。我又确切的證到外顯諸境即是自心的變化。自心也就是光明!教導我的上

師就是這些。听我歌曰:

我之上師諸尊者,即是清淨佛陀身。五气清淨獅座上,五脈清淨蓮花座,
五界清淨日月墊,心性空寂上師身,金剛持佛智慧身,具足六通諦洛巴,
大幻化网那諾巴,無比恩德馬爾巴師,常住我頂不舍离!汝若具信誠尊敬,
眼前即見我師尊,与金剛持無差別!若能至誠敬啟請,大悲慈云風涌集,
立降加持甘露雨。若能勤修作供養,一切成就寶藏開!

三個和尚听了都不由自主的生起了信心,立刻向尊者尊敬禮拜,誠心說道:
“‘無知、愚蒙与迷執,為害世間難斗量!’這句俗話真是不錯啊!我們從前以為

您只是一個什么都不懂的瘋子,用瘋言瘋語來騙取人們的供養的。但我們對您提出

任何問題時,您都能立時作适切的回答,毫無滯礙。因此我們對适才的惡意質辯衷

心忏悔,務祈宥恕。您剛才所說的,坐在(你頭頂上的)那几位上師我們雖然都看

不見,但對您,我們是真誠信仰和敬佩了!要請求您加持我們,如果能打開成就寶

庫之門,那實在是太要緊了。因此請您慈悲傳授我們修持的口訣吧!”他們三人這

樣恭敬敬唯命唯謹的啟稟尊者。尊者(看見他們真誠忏悔)也非常高興,就傳給他

們灌頂与口訣,叫他們去修觀。不久都產生了覺受和證解。以后他們都成為如雪山

獅子一般的得成就之比丘瑜伽士了。

某一時期,雅龍的鄉民舉行了一個大宴會,他們邀請了尊者主仆和廟中的法
師及和尚們同時一起參加。鄉民們在一邊為羅頓和達羅二法師各各搭起了法座。和

尚徒弟們順序坐在下面一列。在另一邊,他們也為尊者樹起一個法座,下面各惹巴

徒弟也順序坐于一列。在惹巴徒眾的坐列尾端,前次由羅頓派遣來找尊者辯論的三

個和尚,已經改變了衣著,以瑜伽行者的姿態出現。他們由嘎巴那(17)顱器中大口

的呼呼飲酒,從容不迫,毫無忌憚的樣子。羅頓和達羅見了,不禁火冒三丈,气得

連話也說不出來!心中暗道:“你們這三個不要臉的騙子!白痴!破坏佛法的敗家

子!如果讓你們繼續住在此處,真要使我們的教法顏面掃地了。”這樣想著(他倆)

就從座上下來,像是要和尊者討論事情似的,但心中卻盤算道:“這次我要用极巧

妙的方法赶你出境。”羅頓就走向尊者前面說道:“瑜伽士啊!你是一個很了不起

的人!因此你對因明學一定是非常熟悉善巧的了!如果對因明不清楚而作這樣的言

行,則是破坏佛陀的教法,害人害己,同時也不夠資格作為一個十足的佛教徒。因

此我請求你,現在在大眾前立一個簡單的因明量(18)吧。”

尊者說道:“師傅啊!你最好是不要貪著語言文字,在禪定中心住本來法性;
于四威儀中隨順對治煩惱。這樣就能產生正确的功德。不然的話,心為妒忌和五毒

等煩惱所使,將會造致墮入三涂的果報的!所以不要自焚身心才好。至于你們教派

中所說的‘因明’,我是不懂的。我自己的‘因明’是依止善妙上師;請求‘因明’

口訣;依仗‘因明’精進,在‘因明’山谷中修行。這樣就會在身心中產生修持的

‘因明’暖相;于是我就自然成為具足信心的施主們之‘因明’福田。你因貪著于

說教的‘因明’(19),因而生起了妒忌‘因明’。將來可能會墮入地獄‘因明’去

遭受痛苦‘因明’的啊!舍此以外,其他的因明我是一概不懂的。為了詳細解釋這

句話,听我歌曰:

已离煩惱上師前頂禮。噫戲!濁世有情妒忌深!羅頓、達羅法師試諦听:
我若不從母胎生,何由暢飲甘乳汁,我若不飲甘乳汁,以后何能服三食(20)?

我若不曾服三食,何能長大筋骨生?我体筋骨若不實,何由攀登諸大山?
我若不能登諸山,何能參訪眾國境?我若不曾游眾國,何由得見上師尊?
我若不逢妙上師,傳承口訣何由獲?傳承口訣若不獲,何能深山獨自居?
不能深山獨自居,覺證暖相何由生?覺證暖相若不生,單衣一衫豈御寒?
不能單衣身暖熾,男女施主豈生信?男女施主不生信,法師焉會生妒忌?
法師心不生妒忌,將來如何入地獄?高山青青草原上,野獸奔躍作戲吼,
獵犬聞聲怒火熾,犬兮!息怒莫生嗔!于此雅龍腹窟洞,密勒日巴具福德,
直言刺痛法師心。施主供我信心食,竟招博學持律士,心生無明及怨嫉。
法師法師莫生嗔!噫戲!博學之比丘,今日心意大狂亂!來此聚會眾法師,
我此空言之戲語,無大要義莫挂心!語言文字皆無實,此理外道亦能知!
心若兢兢逐文字,多生空過不自知!因此努力應自勉,降服毒魔之我執!
語言越說越增多,蔓衍無盡難具說!因明分析我不會,今日論辯法師胜!”

達羅說道:“我們用‘法語’來問你,你不以‘法語’來回答,卻唱些騙人
的爛歌來搪塞。像你這樣欺騙愚人的行為,我們是不屑為的!如果你能用‘法語’

來回答就算你及格,否則一味唱些胡扯的亂調,拼命吃人家的供養,像你這樣的行

徑真是需要嘗受這樣的待遇的!”說著就在地上抓起一把灰塵向尊者的臉上洒去。

尊者一面拭去臉上的灰塵,一面微笑的說道:“像你們這些大法師,為了此生的
(享樂)目的而執持經典中語句,怎么能与佛法相應呢?在一所充滿了強大的罪業

惡力的房屋中,去鑽究那尊貴的戒定慧學處,竟能忍受如此的(良心責備与內疚)

之苦痛,真是稀有難得!至于我自己嗎,則僅是學習如何以一切法為對治煩惱為目

的而已,(我只有這一個學處)。你們教派中所傳的法,學了好像只是在接近和增

加煩惱。因此我們彼此兩派的道既然不同,言亦自難相通,不能相互為謀了。”

惹瓊巴見了此狀,說道:“我雖然連尊者的一根汗毛也赶不上,眼見這樣罪
大惡极的人如此誣蔑尊者;我如果不加阻止,斷彼之命,那我就是違犯了三昧耶戒。

我若殺了他,反能成就功德資糧!”于是就拿起一根棍子准備去打達羅。尊者立刻

抓住惹瓊巴的手,誠懇的說道:“亟需時不能應急的財寶,苦難時不能援助的親友,

遇逆緣時不能幫助的佛法,這些都是深可悲嘆的大不幸啊!你要快快集中全力,好

好對治當前的煩惱!儿啊!快快警策自己提起正念吧!”說著,尊者立刻唱了下面

這首“警策正念歌”:

眾生依怙頂摩尼,恩師馬爾巴足前禮!一切逆緣轉成道,加持此請得成就。
吾子惹瓊靜諦听:驕慢貪熾之佛徒,遇逆緣時成俗子,心性惡故自作苦,
若与彼輩起沖突,則成究竟之墮負。子兮!且慢!听師言!
法王胜見天空處,雛鵬振翅習飛翔,雛兮!且莫貪舞翅,恐墮邊見無底谷!
惹瓊吾子兮!听師勸!
胜王禪觀大海中,學泳小魚習游水,魚兮!且莫貪遠游,恐墮魚网埋伏中!
惹瓊吾子兮!听師勸!
正法果位之寶洲,求學幼賈習經商,切莫好逸貪玩樂,否則恐失法性寶!
子兮子兮!听師勸!嗔恨若起焚身心!速伏煩惱兮!力對治!

惹瓊巴听了尊者的歌后怒气就平息下來了。施主們一致責怪法師們不應對尊
者這樣毀謗,對惹瓊巴也略為表示不滿,對尊者的信心卻較前更增加了。不久眾人

皆散去,各返自居。

達羅法師本來是想羞辱尊者的,不料卻反而羞辱了自己,心中實在不甘。第二
天他和羅頓帶領著几個和尚又來到尊者的住所來,同時帶來了一大軀肉和許多經典,

要求謁見尊者,說是特來忏悔的。

惹瓊巴說道:“忏悔也不必,辯論也不必,見面更不必!”就不許他們進來。
其他的几個和尚溜著進去,見到了尊者,稟明情由后,尊者非常高興說道:“最好

是根本不作惡業。如果作了惡業,能夠隨即忏悔也是很好的,就請那些法師們進來

談話吧!”

他們進來后就把一大軀肉供養給尊者,說道:“昨天您是對的,我們為了表
示忏悔起見,所以特來把這軀肉送給您。現在我請求以這些經典為根据,和您平心

靜气的談一談佛法好嗎?”

尊者道:“法師啊!俗話說得好:‘是否吃了東西,看看臉頰上的紅色就能
知道。’是否懂得或修持了佛法,看看能否克服煩惱及我執也就曉得了。如果能降

服煩惱和我執,那就表示此人懂得佛法,也修持了佛法。否則,縱然能夠在談話中

全占上風和贏盡一切辯論,而對煩惱及我執卻絲毫不能遣除,這种‘佛法’只是邪

知和邪行而已。這种空言的‘說法’縱然能夠胜利,卻必定會更增強自己的我慢,

因而會成為長期流轉輪回和墮落地獄之因。所以我認為這种說法和辯論是有損無益

的。你們的忏悔非常稀有難得。現在話已說完,請各位回去吧!”

達羅說道:“能否降服我執及煩惱,只有佛陀才知道,其他任何人也不曉得!
雖然如此,我想能夠討論佛法和答复辯難本身也不能說就是流轉輪回和墮入地獄的

原因,否則就是說:博通佛學本身就成了大罪過了。如果(不通佛學)答覆不了法

上的辯難,那就是愚痴。愚痴之過雖然小如糞矢,但以愚痴之心去行善業,也還是

逃不了墮入地獄的深淵的!所以今天我們一定要詳細討論一下,看看究竟是誰對佛

法具有真正的認識!因為我對‘論法’的規則比較熟悉,因此我提議你這位瑜伽士,

把自己最熟習的某項佛法問題,用一句話把你的意思和主張說出來,然后我就來觀

察此話的得失和功過。如果你心中想:‘我的佛學不夠博通,那么就請你提出任何

問題來質詢我,我也可以盡力回答。”

尊者說道:“法師何必一定要如此堅持呢?你我大家的一切,有目共睹,有
耳共聞。附近的鄰居,誰也知道誰的底細。你一定堅持要我提出一個宗義,那么不

管我懂得也好,不懂得也好,我也只好遵命一試。現在我先提出一問:‘虛空是有

礙法呢?還是無礙法?’”

達羅說道:“從來還沒有人問過這种問題!但是我剛才已經說過,你提出任
何問題我都要回答。所以我的回答是:‘虛空當然是無礙法。’除此尚有別的可能

嗎?”

尊者道:“我卻認為虛空是有礙法。”

達羅道:“你說此話有何證据?有何理由呢?”

于是尊者就趨入虛空堅固三摩地,對達羅說道:“好吧!現在就請你看看虛
空到底是無礙法還是有礙法!現在就請你站起來走動一下,把四肢伸縮活動一下吧!”

達羅就嘗試站起來和伸縮四肢。但身体絲毫也不能移動,好似僵硬的木頭似
的呆坐在那里(就象四周皆有堅固的實質東西密密包圍起來的樣子。)連嘴巴也張

不開,一直僵坐在那儿!

此時尊者就身騰空中,在空中行走、踐踏、臥倒、趺坐及示現种种活動的姿
態,就像在實質的地上行動一般。然后尊者由三昧起,說道:“你方才說虛空決定

是無礙,但現在事實證明虛空都是有礙法,你如何解釋呢?”

達羅說道:“這是因為你的外道上師教會了你邪咒使出惑人的把戲而已。除了
借邪咒及魔術之力會發生适才的現象外,所有的眾生都一致承認虛空是無礙的,有

嘴巴的人也都是這樣說的。”

尊者道:“人如果不用分別思想去辨析,難道就會說虛空是無礙法嗎(21)?
畜生也會說虛空是無礙法嗎?你自己和你的上師所認為‘虛空是無礙法’的主張,

現在已經被你自己的事實打破了。就算這是我的邪咒所致,但能使你親自經驗到
‘虛空确是有礙法’一點而言,對我已經是足夠了。我現在另立一宗:‘眼前這塊

大崖石是無礙法。’你認為如何?”

達羅說道:“除非是你用邪咒或魔術,崖石當然是有礙法。”

尊者說道:“在最初你提出較量規則的時候(曾說可以較量任何課題),現
在我覺得你的‘魔術’不夠精通,否則你就把我們面前這塊大崖石變成無礙的試試

看!”

達羅說道:“會使魔術也不就是說為佛法所准許去隨便使用的。你現在倒是
可以用魔術去迷惑那些愚夫們一下!”

尊者道:“我還以為你是無所不知的呢!你所說的那‘不許可用的神通’也
正是成佛之時所廣大開顯紛如雨降的事情啊!”

此時羅頓法師說道:“像适才把虛空變成有礙法一樣,現在就請你瑜伽士
(再現一次神通)把這塊大崖石變成無礙法給我們看看吧!”

于是尊者即契入虛空遍處三昧,身体隨意穿過崖石,上入下出,下入上出,
此入彼出,彼入此出;或半身隱于崖石,半身露外面;(又從空中猛然跌下),穿

石落地……最后尊者(擲大崖石于空中),崖石下降時尊者以手托住說道:“惹瓊

巴!去拿一個柱石來”惹瓊巴就很快地找來一個長形的石頭置于地上。(尊者最后

才把崖石放在柱石之上),崖石上留下清楚的尊者手跡。(直到現在人人去看皆能

見到)。

羅頓說道:“對你而言,這塊大崖石好象确是無礙的。如果這不是魔術(而
是真正的神通),那么所有的人也應該一樣才對。所以我要看一看是否大家都能出

入崖石無礙。”

尊者說道:“對你們,這崖石自然也變成無質礙的了。否則剛才崖石降下時,
你們不都壓死了嗎?”

達羅說道:“可是我的面前沒有落下崖石呀!如果根本沒有崖石,那有什么
有質礙或無質礙之一說呢?”

此時達羅較以前更為气憤,可是羅頓卻發生疑惑,心中動搖起來了。心中忖
道:“這些神通好像是真的呦!但我們這些重分別思辨的學者們是一向多疑,很難

接受這种事實的!”于是對尊者說道:“瑜伽行者,如果适才所示現不是魔術的話,

那就決定是你的道證境界之憑證了!但悟道必需先學習六波羅蜜多,請你把六波羅

蜜多的修法講說一下吧!”

尊者以歌答道:

三寶最胜皈依處,大樂頂際作庄嚴,我今衷心敬祈請,祈以悲鉤攝護我,
祈以澈骨之悲心,浸入六道父母身!
修習大乘瑜伽士,于离言法無可聞,于空性義無可思,于無生義無可修。
果能心契此境界,十惡諸業自絕跡!若不解開慳吝結,口頭布施有何用?
不能斷舍矯飾行,外表持戒有何益?不能順受粗暴語,強名忍辱有何益?
不舍懶惰与放逸,經年行善有何益?自心若不舍散亂,忍苦修觀有何用?
顯境若不成助伴,觀修般若有何義?不識甚深開遮法,博學多聞有何益?
行為不与佛法(22)合,講說因果有何用?自心不与法相合,披黃袈裟有何義?

五毒煩惱不斷除,妄求智慧是邪見!洶涌妒心若不息,求菩提心成邪見!
若于眾生作損惱,希求尊敬成邪見!不舍我執宗派見,求平等性成邪見!
若不降服我執魔,煩惱重槌擊行者!所行不合菩薩道(23),勢坏他人之善業!

身心若不与法合,多言閒扯亂人意!毫無修持成空過,若能勤修以備死,
無常到時心無悔!

達羅說道:“你倒是听見過六波羅蜜多的名稱,你現在把十波羅蜜多的修行
方法說一下吧!”尊者以歌答道:

大恩譯師馬爾巴父尊!祈為濁世有情作依怙,平息妒忌之心祈加持!
達羅法師汝諦听:心中從不念死亡,終日鑽究文字義(24),三十二年匆匆過,

勸君回頭早修行!濁世眾生煩惱重,罪人口業甚可悲!已离我執之彼岸,
何用其他之布施?已舍狡詐之彼岸,何用其他之持戒?一切無懼之彼岸,
何用其他之忍辱?不离修持之彼岸,何用任何之精進?安住本然之彼岸,
何用任何之禪定?證悟實相之彼岸,何用其他之般若?所為皆道之彼岸,
何用其他之方便?已伏四魔之彼岸,何用力波羅蜜為?二利皆成之彼岸,
何用其他之愿力?煩惱自相即明体,何用其他之智慧?實際修行應如是,
文字空言有何益?

羅頓說道:“你所說的意思确是与法相合的。這大概是你自己在修行中實際
体會出來的吧?”

達羅說道:“你所說的都是仿效和抄襲的詞句,若仔細推敲則根本不能成立。
至于魔術和神通,則外道和因明家也都同樣的會使用的。你适才所說,除了列舉十

波羅蜜多之名稱外,其他根本不能与這些經典所說之義相和,現在我們要根据這些

經典來討論,在研討知見的時候,一切要以因明為基礎來作推理和抉擇。因此,因

明是最要緊的學問。如果懂得因明,則其他各种經典亦自然能夠明白了。因此現在

我先要問你的因明學。你如果答得上來,我就承認你夠格。從要點來談,因明學是

极注重(敵我)所共許的普遍定義的。特別講求的則是研討現量和比量之性相(或

界說);還有就是違相、連相、顯現不定相,立宗之規則等等的學問!”

尊者道:“法師啊!你的心已被魔鬼所攝,你連自己和本尊都不能相信,連
佛陀的咐囑都不能接受,(何況是我呢?)你所喜歡的‘法’,我以悲心、出离和

淨見(的嘴去飲嘗),卻嘗到無有調料的毒灰,把我的舌頭和齒齦都燙坏了。(飲

了你的法味后),我的肚中充滿了驕慢的(汁水)。上面吐出的是貪欲難填的狂傲

臭气,口中嘔出的是妒忌的苦汁,下面放出的是自贊毀他的臭屁和譏謗別人的屎尿。

因此你就像服錯了藥,染了一場自害害人的大病一般,把佛法變成了造罪的惡行。

你這种‘法’我是不會的。我只知道一切所顯皆源于自心,自心即是那無遮障無隱

藏之明空。我于此理的決定不移之确信故,因此對我而言,已經沒有任何一法再需

要用比量思維去分析的了。如果你一定要我舉列說明所謂:‘違相’、‘連相’及

‘顯現不定相’,那么法師你的所知适与正法相違故,即是‘違相’;此違相又与

煩惱密切關聯,故是‘連相’;法師的衣著外表好像是學佛人,但實際上具足雙重

‘違相’及‘連相’,因此可以說是‘顯現不定相’了。”

羅頓听了,一面把袈裟包住頭,一面掩住嘴笑。達羅則頭顫身抖的狂笑道:
“哈哈!你對我這樣的訓戒真是少見啊,你連我的智識所屙出的屎的頭、尾有多大

都弄不清楚,卻擺出佛陀的架子來了!可笑哇!可笑!你說我把身心都交付給魔鬼

了,看見這事的證人是誰呀?是你的注腳么?如果因為我懂得因明,你就說我是自

贊毀他,那么你以佛陀的姿態自命,這樣的辱罵我,這就證明你也有你的‘因明’,

這就是你積聚資糧和善業之道嗎?我向你好好的用‘法語’談論,你口中沒有冒出

一字的‘法語’來,說的卻盡是些莫名其妙的比驢球還大的現世寶!這些現世寶你

最好收藏起來,免開尊口,乖乖的坐在一旁還要漂亮得多咧!”

尊者說道:“我本來就是要乖乖的坐在一旁的,是你要強迫我說話的呀!我
的‘因明’是你不需要的,但它卻能帶來快樂,有很大的用處。因為我适才所說的

都是實在的真話,所以傷害了你的痛處。我剛才所說的話,乍听起來也許像是自己

稱贊自己,其實我們所有的眾生的心都是本來光明空寂,不為輪回之污過患所污染,

或涅磐之功德所光耀的。這就叫做一切根因之佛陀,也叫做如來藏。因為不識此自

心之故而被率爾無明所蔽障,故名煩惱或有情,因而流轉輪回。如果識得自心之本

來面目,就名為妙智或清淨佛陀而契入涅磐。念及此義,佛陀薄伽梵于《契經》中

曾經說道:

“清淨如來藏,遍滿諸眾生,一切諸眾生,即是真佛陀。”

又說:

“一切有情皆佛陀,惟為率爾無明遮,破彼無明即成佛。”

經中又云:

“若能了悟自心,即是證得佛智,無需另求佛陀,此即最胜之修行方便。汝
等應如是知,如是觀行。”

其實此心本來就是光明空寂的,若能證悟此點,即是成佛。這也就是我已經
證悟了自心的真實話。但是,法師你卻是信不及的。至于你的身心已經是供獻給魔

鬼的證据了,今天在此集會的眾人皆可作證,但是說出來恐怕對你的傷害太大了,

所有還是不要說吧!”

達羅說道:“這真是甚為稀有了。既然你有我已經為魔鬼所攝的證据,現在
就請你當著大家拿出來好了!這總比一輩子騙人,玩弄魔術,干嚎那些倒楣的喪曲

好得多吧!”

尊者于是微笑的說道:“你既然這樣堅持,我就說一句使你一個人能夠領會
的話,好使你确信無疑。你現在仔細听著,好生領會:与你的肉体接触的東西,現

在已經在另外一個人的手中了。這种事實是否可以說是為魔鬼所攝的證据呢?”

達羅听了,滿臉脹得又紫又黑說不出話來。

尊者雖然阻擋惹瓊巴,但惹瓊巴不听,立刻就去暴露達羅的丑行。他走到一
個很美麗的姑娘面前,這姑娘一向對尊者毫無信仰,但對惹瓊巴卻非常尊敬信仰的,

惹瓊巴就向她要手臂上的環釧拿給眾人看。達羅羞憤交集,對尊者父子破口大罵半

天才回去。

惹瓊巴非常高興,到處把手釧拿給人看,隨后又到這位姑娘工作的地方去,
從她的手中又拿到達羅法師的念珠。因此大家都十分相信(達羅确与此女子有染了)。

羅頓心想:“這种事若非知道內情的人告訴密勒日巴的,那么他所說的一切
都是對的了。我倒要仔細觀察考驗他一下!”就說道:“今天的辯論已經足夠了。”

說著就拿著經典回寺去了。

當天夜晚,羅頓把僧缽中注滿了血;把嘎巴拉顱器中盛滿了牛奶,又把釋迦
牟尼佛和弟子眷屬們的一幀畫像倒挂了起來。心中想到:“如果密勒日巴能夠知道

我做了這件(反常的)事,那么他就是真正具足神通了,那么我也應該承認其事。”

第二天清晨,羅頓就來到尊者的住所,先碰見了惹瓊巴,惹瓊巴說道:“法
師啊!你也來替佛法丟丑嗎?”羅頓說道:“我是對尊者起了信心,前來朝拜的。”

說著就一溜煙混進尊者的臥室去了。

尊者看見羅頓,微笑的說道:“法師啊!你用這种方法來考驗我無非徒勞而
已。你們所想隱藏的一切事物,我都能以現量境界看得清清楚楚。你把出家人的僧

缽中注滿五毒之精華,把(密乘的)顱器中卻盛滿了乳汁。你這是明知故犯顛倒所

行,你甚至把釋迦牟尼佛和弟子們的畫像都頭下足上的倒挂了起來。你這樣的顛倒

亂行,豈是佛教徒所應為?學佛人是不應該做非法行為的啊!現在你應當依(顯密

不同的)戒法糾正過來,把僧缽和顱器的盛物換掉,把佛像也挂正才好!”

羅頓听了滿臉惊詫惶恐,顯出非常懼怕畏瑟的樣子,心中不禁對尊者生起了
不共的信心。就對尊者說道:“瑜伽行者啊!我現在對您真是十分佩服及信仰了,

請把您自己所修行的法要講說一下好嗎?”

尊者回答他道:“你對我有信心很好,但是我的修行方法現在卻不能輕易說
与非器之人,那是會造成損害的!理由是這樣的:

敬禮譯師馬巴足!加持窮子護密誓,密宗之見甚險峻(25),執著自宗汝法師,

終日辯論文字故,行密乘道必招損。此需專修無散亂,多言談論招毀損,
密宗修持需秘密,若于城鎮持律儀,現比丘相招毀損。菩提乃由實修得,
多學經論招毀損。口訣只傳具器者,輕授無緣招毀損。深山隱居習禪觀,
有頭無尾招毀損。甚深瑜伽覺受相,說与大眾招毀損。百千毀損難具說,
今日酬答應止此。

羅頓說道:“您雖然不愿說修行的覺受,但由于實際修持的原故,您的智慧
自然顯露了出來。請您把(密宗的)灌頂、地道次第,以及見、行、修等之精義,

攝要對我開示一下好嗎?”

尊者說道:“你的宗派所說的法,我是不曉得的,我的傳承所說的教授是如
此的。隨即歌道:

敬禮譯師馬巴足。我今答汝法師問。莫思詞句是与非,應思其義凝神听!
若無所見乃胜見,此即心性明空体。若無求覓乃大獲,此即心性寶庫藏。
若無需食乃妙食,此即解脫三摩地。若無需飲乃妙飲,此即菩提胜甘露。
自明即是妙智慧,此非語言能詮道,亦非聲聞稚童境,更非學者思辨域。
若了無贊亦無貶,即是最胜之灌頂。若證無高亦無下,即是最胜之果地。
若知無行亦無修,即是最极殊胜道。若達無生亦無死,一切所有此最胜。
若證不可度量境,即是最胜因明量。若知無大亦無小,即是最上究竟乘。
若了無好亦無惡,即是最胜之方便。若證一切本無二,即是最极殊胜見(26)。

若達無境亦無緣,即是最胜之修觀,若知無取亦無舍,即是最胜之行持,
若能任運不著力,即是最胜之果位。未證以上各義者:持學傲人之法師,
多聞驕慢博學士,心執取舍瑜伽士,此三等人俱一般,隨求解脫反被縛!
終為二執緊束故,雖求自由竟自困!能所鐵鉤所拘故,雖求超脫終被陷!
流轉三界無了期!

羅頓法師至此,徹底悔悟,傲慢全消。向尊者五体投地行大禮拜,并向尊者請
法。雖未獲准,但從此對尊者生起不二之信心,最后說道:“這几次的辯論,才是

真正的辯論,尊者确實是胜利者,我實在心悅誠服。”言畢离去。回去見到達羅說

道:“正像密勒日巴所說,我們這些講經教搞因明的人,大都是缺乏厭世和出离之

心的。(因為一向怀疑和鑽究慣了,所以)對任何人、任何事都很難生起真正的淨

信和尊敬。我們的這些佛學智識到底是對解脫有助呢?還是有害呢?我現在也不知

道了。密勒的各种神通,實在是成功的真正憑證。我一直以為是魔術或障眼法,現

在感到十分懊悔和慚愧,我對他的成就是毫無怀疑了。”

達羅說道:“你的自信心不夠,毅力不足。足見你對法的認識尚极端不夠。
我認定他的各种神通不過是被某一大魔鬼所攝受賦予的。至于‘佛法’,他可以說

是一竅不通!他們說我与該女郎有染,也是造謠中傷無中生有的事。”言畢就在极

端的嗔恨心中死去。后來尊者說道:“因為對我的侵侮,可伶的達羅已經墮入輪回

之极邊去了。”

至于對尊者毀謗的其他和尚,在此次事件中亦毫無所得。

過了些時,羅頓頂禮尊足,皈依尊者,真實修行,以后就成為尊者五大出家
弟子眾中极為出色的一員。他的故事,本書后面將再詳述。

這是尊者以神通及感化力降服(法師學者們)由妒忌心而引起的“辯論佛法”
的故事(27)。

本篇注解

(1)(2)印度古代學者以五种學問來概括一切智識:(一)因明--是講求理則的
學問,頗似西洋之邏輯學。惟邏輯著重在推理之方式及論句之形式。其大目標在研

究推理之准則,故中文譯曰理則學。因明學雖亦有此成分,但其出發點卻是為了兩

种不同的宗派和見解發生辯論時,找尋一共許之辯論准則及方式。所以是一种講辯

論原則的學問。因明學因為亦講‘何謂真’,所以又牽涉到認識論方面的問題,不

能算是純邏輯。但因明与邏輯頗為類似亦為事實。佛教初期重實修与果證,后來哲

學發達,學佛人終生致力于‘學’而忽視了‘修’,因為講究學問,所以必定會注

重因明學了。(二)聲明--研究詞藻及文藝的學問。(三)工巧明--實利之應用科

學。(四)醫方明--醫學。(五)內明--研究自所信奉之宗教之經典的學問。

(3)三种學處--即戒定慧三學。

(4)三种法依--佛制,比丘只許蓄三衣:一、眾聚時衣,二、上衣,三、中著
衣。

(5)本尊生起三階觀--此為生起本尊觀之程序,大概是指:一、由种子字自成
本尊及壇城。二、本尊及壇城收攝入空性。三、由空中再次轉成幻化身之本尊。

(6)大印三种觀--此處難言确指為何,大概是大手印行之明空不二觀、空樂不
二觀和色空或顯空不二觀。

(7)密乘行人修儀軌供養時,先供上師本尊,再供護法,最后則施食供養鬼趣眾
生。

(8)上面數句皆說明如何“積聚資糧”,即菩薩道上所謂之福德与智慧二种資糧。.
集一切善行資糧圓滿,即是成佛。此“積資”之術語,在西藏佛學中應用极廣,平

常大都少說“我在行菩薩道”,而多說“我在積聚資糧”。前者似太高,后者則有

謙虛之意也。

(9)依密宗見,佛陀之金剛身、口、意本來圓成,非假外來。此句本來應為“轉
成本來金剛身、口、意”因限于七字文体只能省去‘口意’二字。

(10)三門--身、口、意為三門。

(11)依密宗之說,五大界皆各有具体之种子字形,如火界种子字為Ram等。

(12)此句意義更不易譯,上半句“气集中脈”則無甚疑問,下句為gNad. Du.
dsNun. 可譯為“向要點著力”,此恐需具足气入中脈之證量之人才能明了。

(13)頂輪白明點下降,臍輪紅明點上升,至心間而紅白會合,則能發生种种殊
胜境界。

(14)已證空性之人,見一切外境所顯,如极具活躍生命之种种奇觀,心甚雀躍
歡喜,見一切皆有“美感”,此美感之敏銳性較前增強千百倍。此類經驗之述說,

在禪宗及大手印書籍中常常看到。

(15)齦鼠--康藏高原上有一种住在地下之野老鼠,冬季時能夠冬眠數月。

(16)眾生執著己宗,排斥他宗成見之深厚,實令人慨嘆!像密勒尊者這樣的大
成就者,隨時隨地皆能由現量悟境中所說的話,還有人指控為模仿的!觀此而知古

今中外一切宗教、哲學之爭,原無足怪,眾生相而已耳!一嘆!

(17)嘎巴那--梵名。即人之頭蓋骨,或顱器。密宗用以盛“五毒之甘露”作
為供養及修密法之法器。

(18)因明量--即因明學上之“立量”,普通含(一)宗--主張或議論;(二)因
--主張之理由;(三) 喻--舉例說明。

(19)原文作--“和尚們的因明”,但如此直譯則反失其意了。

(20)三食--不能确定何指,大概是指乳類食、谷物食及肉類食。

(21)尊者此處之評語實极具深義。所謂“虛空”一法,乃人類思想之一項概念
或构想。若無分別思想則不會覺得有所謂“虛空”或“空間”之概念產生。印度哲

學各派,連佛學在內,大都認為“虛空”或“空間”為相對于物質与“有法”者。

甚至認為“虛空”是一項無為法。此觀念在愛因斯坦之相對論發明以前,可能不發

生什么問題。相對論對時空之連續性及不可分离性,或“物空”之不可分性已有确

切的說明。過去,把“虛空”或“空間”認為是一獨立之不生滅法,恐已不能立足。

但佛學上之所謂“非擇滅無為法”之虛空,并非般若所指之空性。雖然在不得已時,

或借喻時,講般若者常利用虛空一詞,以說明或影射空性,但兩者決非一事,此點

必須強調說明。已證万法為心所現之成就者,直覺的就能知道所謂時間、空間、物

質,有、無等問題皆六識分別妄想及習气所生,非有定法及定相也。若爾,則對法

領域中所討論的虛空是無礙抑有礙,皆成為戲論矣,尊者以神通證實此點,除闡發

諸法為心義外,尤能開顯諸法自性空義也。

(22)另譯可作:“取舍不与法行合”。或直譯為“不合取舍及行規”。

(23)直譯應為:“所行若非積資糧”。

(24)原文為“Lo. hDod.”不知何義,可能有誤。Lo可能為Log之誤,為“樂于
邪欲”之意。(25)原文為“Kham. Po. Ches.”不知确意。

(26)證一切法無二,則得最殊胜見,此句解決了一切大小乘,及性相各宗之爭
辯。證心物不二則了唯識,知色空不二則了中觀,證悲智、理事、輪涅、体用無二

則能了達華嚴圓教之無礙境界矣。此句話极易隨口念過,若細嚼之,則為大乘佛法

見之精石也。

(27)此故事很明顯的表示西藏佛法中,重實修和重理論之不同宗派傳統之間的
矛盾和沖突。此在中國亦然。但有一點必需說明者,即尊者并非完全排斥教理及披

袈裟的說法和尚,尊者的弟子中,許多皆是說法師和學問极好的,尊者之首座弟子

岡波巴大師則是學者、和尚、法師和實修的瑜伽行者之總和。此次之“辯論”乃由

達羅引起,尊者亦從不喜与人辯論也。尊者并不排斥所有的佛學家和說法家,如其

他故事中所清楚顯示者,尊者所斥乃“只說不修”的偽君子、偽法師耳。

第卅五篇 惹瓊巴初朝印度

敬禮上師。

尊者密勒日巴以神通及感化力在辯論中降服妒嫉的學者們后,心子惹瓊巴暗
自思忖,尊者此次雖然以神通及感召力降服諸人,但确未能以“學語答辯”的方式

來獲得辯論的胜利,心中頗為不甘。不覺想到:“這些連活生生的神通都不能相信

的法師們,只有用直接的‘學語答辯’來徹底折服。要不然就用惡咒和誅法來徹底

予以消滅,這些說神通是魔術的人也應該加以誅除。但是我如果向尊者請求教我誅

法,他老人家是一定不會答應的……要想即身成佛當然是依止尊者的口訣最為殊胜,

可是要降服這些法師們我還是必須到印度去學習因明及哲學才行!”于是他就稟告

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尊者說道:“惹瓊巴啊!如果我們在辯論中失敗了,那些法師們怎會承認我
是對的呢?你如果到印度去只是為了要回答(學者們的)質辯,那你就完全墮入世

間法了。也很可能你就會從此舍棄真實的修行。再說,文字經教的學問也是無涯的。

學也只能學一部分,豈能應答一切的質辯呢?要想通曉所有經教學問也是不可能的

事。如果要應答一切質辯了無滯礙,那只有成就佛果才行。要成佛就必需修行,要

舍棄世間的一切去修行,要堅持直至澈見本來面目時常住山中修下去!誅法雖然可

以殺人,但如果自己沒有超度亡魂的能力,那就是自害害人。我就是因為用了誅法,

所以才在馬爾巴師尊前受了許多磨難。再說,人壽短促,生命無常,所以你應該住

在一地,專心修持才好。”

惹瓊巴不听,一再苦求尊者准許他到印度去。尊者無奈,只好說道:“如果
你一定不肯听我的話,堅持要到印度去,只好听你。但我不是要你到印度去學經教

或因明。記得馬爾巴師尊曾經對我說過:‘耳傳之教法支分中,共有九种無身空行

母之教授(1)。傳給你的只有四种,剩余的五种教授尚在印度,將來我的傳承中,會

有一弟子前往印度,命他要向那諾巴傳派中,把(這五种教授)求回。以后對眾生

會有很大的利益的。’先師雖有這樣的授記,但以前我一直在專心修持,沒有机會

去做這件事。現在年老体衰,同時心中已無任何所求,所以也不想去了。你現在既

然要到印度去,就把這五种法求回來吧。到印度去求法,是要些金子作供養,我們

現在就准備一些吧!”于是師徒二人就把施主供養來的金子湊在一起,竟有很大一

堆!

新多瑪和來賽朋和其他眾弟子及施主們就為惹瓊巴舉行了一個送行的會供。
當著大眾,尊者把所有的金子都交給惹瓊巴,說道:“惹瓊巴,儿啊!仔細听我這

首歌,你此番到印度應該求得這些法回來:

祈請馬爾巴大譯師,持續宗風賜加持!惹瓊吾子少聞思,心疑近日之辯論,
我為負者意難平!立志求學游天竺,跋涉山川棄修行。此乃修行險危關。
汝心已決難阻攔,他日行抵印度時,應于那諾傳承中,求得無身空行法,
莫學語文辯論術!
我于修學佛法時,最初訪師未錯誤,得禮馬爾巴蓮足前。中間修處未錯誤,
禪修馬齒白崖窟(2)。最后乞食未錯誤,舍离親友游山川。已超取舍輪涅故,

我于瑜伽無退轉。
一日隨師游險山,師作如下之咐囑:轉輪胜王持奇寶,五鵬翱翔法性天,
一者明体智慧燈,二者气脈輪脈网,三者如寶大樂教,四者一味外明鏡,
五者解脫大手印,如是五种之妙法,仍在印度應往求。我今年邁不堪行,
汝為馬傳之弟子,應往天竺求法歸。

惹瓊巴听了高興异常,在金堆中選了一個最大最好的,向尊者身上擲去,作
為供養。隨即歌道:

上師所命及所欲,粉身碎骨應成辦!空行親傳之口訣,當如授記求法歸,
父師慈悲關注我,剎那莫舍賜悲護!金剛纓絡諸咐囑,常記心中不稍忘。
無親無眷惹瓊巴,一切時地境緣處,惟依父師作依怙!
印度險地多怖畏,任何行地祈悲視!陌生异鄉漂泊時,令我常趨善因緣。
旅途障礙与錯誤,祈賜加持令解脫!

尊者于是向惹瓊巴歌道:

子兮汝將赴天竺,為汝唱此七三曲。一念密乘方便大,二念上師口訣大,
三念自身智慧大,如斯三大應受持。一需承事善巧者,二需于師起淨信,
三需積資具恒毅,此三所需應受持。一趨命脈精要點,二趨法性廣大界,
三趨諸法得自在,此三趨入應受持。一見樂中有光明,二見万顯大游戲,
三見圣理各口訣(3),此三現見(4)應受持。
一惜具相手印伴,二惜心中覺受樂,三惜巨象無畏行,此三珍惜應受持。
授法非器必招損,宣說覺證必招損,修士居市必招損,此三危處應避之。
金剛兄妹應相聚,空行圣眾應親近,資用所需亦可受,此三‘會聚’應受持。

汝應細思此曲義,依彼修行善思維!

惹瓊巴向上師頂禮后,就和一個名叫吉頓的紅教喇嘛連同十五個出家人同赴
印度。在尼泊爾境惹瓊巴和吉頓還作了一些弘法的事業。又遇見了弟普巴的弟子巴

日瑪。惹瓊巴又會晤尼泊爾的國王說明原委,并請他發給一個路單。國王說道:
“原來你就是前次迎請未果的那個大成就者的大弟子呀!這次竟如我所愿的自己駕

臨我國了。”(于是就發給他一個路單。)

惹瓊巴隨即前往印度,見到了弟普巴,如愿的求得所有的法要。弟普巴對尊
者十分敬信,就送了一個沉香木的拐杖,托惹瓊巴代為供養尊者。惹瓊巴又遇見大

成就者馬几羅著,得到她的長壽法口訣。惹瓊巴又從外道學了許多惡咒(和邪法)。

在返藏途中經過尼泊爾的時候,再遇巴日瑪,她与妒嫉的譯師的一段故事和惹瓊巴

協助除遣她的障礙的經過,以及惹瓊巴在印度和尼泊爾的詳細遭遇,都詳載于惹瓊

巴的傳記中。

惹瓊巴在返回西藏時,尊者于光明定中親自見到,就准備前行一程去迎接他。
父子二人遂在巴庫的平原中相遇。

這是惹瓊巴朝見弟普巴的故事。

本篇注解

(1)藏文作:Lus. Med. 直譯為無身或無余,不知對否。

(2)馬齒白崖窟--前譯密勒日巴尊者傳中,譯此地為護馬白崖窟。護馬應為rTa.

gSo,此處則為rTa. So.。再查傳記,亦為rTa. So. 應譯為馬齒,故前譯有誤。前

譯為据另一版本,可能該版有誤,但亦可能為譯者之錯誤。

(3)圣、理二量即圣教量和理量。

(4)“現見”--即現前見到,或直接見到之義。

第卅六篇 修持心要的開示

當尊者密勒日巴在雅龍腹崖窟居住的時候,有一個屬于梅族的商人前來朝謁,
對尊者生起了不退的信心,把積資的一切所有都供養給尊者父子們。向尊者求得法

要及指示后,即依法修行。(不久),就生起了殊胜的覺受和證解。

尊者隨即對他指示見、行、修雙融之道。于指示之剎那間,梅貢當下親見實
相之本來面目!他心中歡喜,雀躍万分。為了酬謝尊者,梅貢准備了一個會供,在

會供的坐列中,只貢惹巴詢問梅貢道:“你對口訣和法要是否已經有了決定的信心

呢?你生起暖相(1)的情況是怎樣的呢?”

梅貢說道:“因為傳承和根本上師的慈悲加持力故,我已經對口訣生起了決
定的信心。暖相生起的憑證就是:無論我受到任何痛苦和快樂,或遭遇任何逆順諸

境,除了上師的口訣外,其他我是什么也不需要了。心中只想在山洞中一心修行。

這個念頭非常強烈堅固,可以說是到了驅之不去的程度。”

尊者听了非常高興說道:“梅貢呀!你說的話不錯,确實是應該這樣的。如
果對上師和口訣有了決定的信心,覺受和證悟就一定會產生。(對某些人來說,)

也許覺受不易很快的生起來,但無論如何他應該決心去住山,堅志專心修持。(這

樣去做,覺受和證悟就決定會產生的)。隨即歌道:

敬禮譯師馬爾巴足。
具足修行經驗者,瑜伽行者我老密,為汝梅貢諸弟子,唱此修持心要歌,
細思其義勤修持。
我已澈斷迷惑故,已悟明体即上師,未悟明体即師前,不可舍离成就士。
外顯諸境皆經典,未悟外顯皆法時,不可舍离正法教。貪欲煩惱自息滅,
貪惱未能自滅時,不可舍离對治心。無生妙義應證悟,未悟無生妙義時,
應勤善護因果法。輪涅無二應了知,未了輪涅無二是,應修二諦雙融義。
自他無別應契證,未證自他無分別,不可舍离菩提心。悟境隨時自開顯,
未能悟境自顯時,不可舍离深細觀(2)。根本后得無差別,未證定、散無二時,

應依靜處勤修持(3)。覺受□□不斷生,未能至此境界時,不可舍离三要法(4)。

三身即是本來面,未證本具三身時,應修生、圓二合道。眼耳鼻舌身与意,
一切時中坦松松,六聚未能松坦時,不可舍离三昧耶。”

梅貢听了雀躍万分說道:“請尊者把見、行、修雙融之指示匯合成一開示一下
好嗎?”為酬其請,尊者歌道:

能賜加持師前禮。
見契雙融心歡喜,修契雙融心樂然,行契雙融意雀躍,此三雙運甚奇哉!
見若不能達雙融,豈知世間即法身?修若不能趨雙融,苦痛豈能成庄嚴?
行若不能契雙融,貪欲豈能自清淨?輪回六道眾有情,涅磐出世之妙智,
二無差別体性一,見之雙融應如是。种种顯現陰陽物(5),以及法界体性智,

本無差別同法身,修之雙融應如是。如彼水月遍一切,不可捉摸似虹彩,
如彼燈光极明耀,行之雙融應如是。此法眾生皆具足,三种雙融如是知。
一切無二乃胜見,無有散亂是胜修,雙運合一為胜行,此三無別即胜果。
梅貢吾子善受持,汝應如是修行去!”

眾弟子听了此歌,心中都得到很大的利益。

梅貢准備獨自到山中去靜修,臨行之前啟稟尊者道:“請您教我一個便于記
憶又容易修持的口訣。”

尊者說:“我自己是這樣的修持才生起身心的各种功德的,你也應該同樣的
去修行。听我歌曰:

密勒日巴瑜伽士,愕然觀心見体性,洞見离戲似虛空!一切放下悟實相,
證悟諸法体性空!松复松兮歸本元,明体河中清濁分!全舍頓斷妄念絕,
六道險徑永滅跡!通達自心即佛故,無有所欲之可修!悟境由內開顯時,
如彼极暗黑暗中,皓日突出光大千!一切煩惱妄念聚,不假斷舍与對治,
法爾消融無蹤跡!

梅貢听了心大歡喜,滿意非常。即依師囑,獨自到無人山中去修持,終于產
生道地的暖相和覺證之种种功德。以后他就成為尊者的親近弟子之一,名叫梅貢惹

巴。他以后教化了許多有根器的弟子,使他們蒙受很大的利益。

這是梅貢惹巴的故事。

本篇注解

(1)暖相--此處所謂暖相并不一定是指丹田拙火之暖熱相,此為泛指修行之證
悟前相。特指般若之相應證驗。乃借用一般大乘之四加行道:“暖、頂、忍、世第

一法。”之“暖”字而來,如鑽木取火,先生暖、煙、极熱(頂)等而后才能生火

也。所以“暖相”又泛指一般定慧修持相應之相也。

(2)原文作--“各各分別觀”。

(3)原文作--“應依靜處修持方便道”。

(4)三要法--此處藏文作:“sNa. rDse. gSum.”,不知何指。

(5)种种顯現陰陽物--此處若直譯則為“种种顯現之紅白”,但如此直譯則讀
者极難了解。其實密乘之“紅白”即是中國儒道所共論之“陰陽”。密乘頂輪白菩

提,臍輪紅菩提与丹道之子午位陰陽酷似。惟密乘之最极目標在超出陰陽,或會陰

陽變化之万物大用流行与不生不滅之法身同体,雙融一位。超陰陽而又即陰陽。此

超出陰陽范圍之鵠的則在道家似未強調,而佛家則強調矣。至于世間大用流行之万

物万事之變化皆由陰陽之相生而來。解釋此點之詳盡、博大精深莫過于吾國之易經

哲學。易經之主旨在“解釋變化之原理”,而佛教之精深則在超出變化后复涵容變

化,其精神在解脫,故說教多著重講“空理”而少涉及“變理”。此處密師明白指

出“种种顯現”--即世間万物之一切顯現,皆為“紅白”或陰陽相生之事物實极

具意義,佛典中殊不多見,但對此變化之原理未加詳細說明耳。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一) 第一篇 - 第四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二) 第五篇 - 第十三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三) 第十四篇 - 第十八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四) 第十九篇 - 第廿七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五) 第廿七篇 - 第卅六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六) 第卅七篇 - 第四十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七) 第四一篇 - 第四四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八) 第四五篇 - 第四九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九) 第五十篇 - 第五二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十) 第五三篇 - 第五五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十一) 第五六篇 - 第五八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十二) 第五九篇 - 第六一篇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