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九)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九)

Home

密勒日巴大師全集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一) 第一篇 - 第四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二) 第五篇 - 第十三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三) 第十四篇 - 第十八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四) 第十九篇 - 第廿七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五) 第廿七篇 - 第卅六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六) 第卅七篇 - 第四十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七) 第四一篇 - 第四四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八) 第四五篇 - 第四九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九) 第五十篇 - 第五二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十) 第五三篇 - 第五五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十一) 第五六篇 - 第五八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十二) 第五九篇 - 第六一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九)

目錄

第五十篇 瑜伽飲酒歌
第五一篇 對惹瓊巴之衷心忠告
第五二篇 惹瓊巴离師赴衛

 

第五十篇 瑜伽飲酒歌

尊者密勒日巴父子在拉息雪山的大降魔窟中居住的時候,許多非人鬼眾齊來
變現种种凶惡可怖的境象作扰。惹瓊巴(甚至不能安宁的靜坐)所以他只好獨自躲

在后面的窟室里,把自己隱藏在三昧中才能悄悄的住下去。這些精靈鬼眾對尊者一

面顯現出各种猙獰的凶相,一面投擲种种矢石,疾如驟雨,又大聲喊叫道:“你的

血和肉,我們誰要拿走就拿走!”同時發出种种的丑惡的聲音。尊者就對他們歌道:

 

祈請上師賜吉祥,清涼熱惱及毒怨,汝等惡鬼深可憫,女魔万軍煩惱熾,
惡意毒心串習故,常樂損惱諸眾生,喜啖血肉之食故,勇于斷命及殺生,
由此投生餓鬼道,得報鄙惡下賤身,多行惡業墮地獄。從不思念解脫因,
何得解脫之方便?常期墮落深可憫!我住空性金剛座,以神通力變化身,
汝曹若能奪我身,有何不可甚快哉!眾鬼集此亦樂哉!

歌畢,尊者隨即進入水遍處三昧。片刻間,較前更多的精靈鬼神皆來集聚。

其中有一异常可怖的女鬼說道:“他是什么人啊?”另一個魔鬼說道:“他剛
才就在這個水(池)前面坐著的。”說著就把一塊小石弄落在水池中了。尊者忽的

全身赤裸突然出現在魔眾的面前,眾魔見狀大惊竄逃而去。過了不久,魔眾又回來

再度變現各种魔境來侵扰尊者,但毫不發生作用。于是他們說道:“讓我們和解了

吧!”

尊者心住大悲以歌答曰:

諸魔鬼妖善諦听,汝等惡業魔軍眾,由眾業故自受報。我已究竟法性地,
現證万顯皆法身,魔軍于我成庄嚴。鬼魔諦听善諦听,汝等若皈依三寶,
必能投生善妙地;若能不食血与肉,必獲善界趨解脫;若于眾生不損惱,
必能速趣菩提道;若舍不善及罪行,即能趨入佛陀教;若能奉行十善法,
則能了達上師訣;若能息滅三門扰,則能趨入持明道;若能持守堅誓戒,
你我諧如達和解;若能奉持三昧耶,必獲諸佛之攝受。

眾魔听了此歌都生起了信心,對适才侵扰尊者的罪行皆誠心忏悔。然后說道:
“從此我等將為仆為奴,听奉尊者的命令。現在請您傳給我們一些法要吧!”

尊者就對他們說皈依及發心,講述業果不坏的道理。眾魔皆把自己的命根和
心根供奉尊者,然后离去。

隨后尊者就問惹瓊巴道:“昨天晚上你看見什么了嗎?”

惹瓊巴說道:“昨夜我在光明定中看見一椿很有趣的事。我看見有一個人向
尊者的床上擲下一個小石頭,不知擊中了尊者的身体沒有?”

尊者說道:“昨夜我因為感到非常喜悅的覺受,身体融化成了水。也不知是
否有一小石擊中了我,但現在覺得身体上部此處略感不适,你現在替我檢查一下。”

 

言畢,尊者即再度(進入水大遍處三摩地,)使全身變化成水。惹瓊巴(果
然看見小石在水中,)遂將小石取去,尊者身体遂康复如舊。

不久,許多弟子們都來朝謁尊者。尊者對他們說道:“讓我們到拉息雪山前
面的那座高山上去游耍一番好嗎?”

徒眾們說道:“尊者現在已經年邁了,恐怕爬不上那座高山,所以最好還是
不要去吧!”

尊者道:“我也許可以很容易的登上那座山吧!”隨即歌道:

敬禮一切諸上師。今日密勒興致高,雀躍欲登彼高山,惟我色力衰朽矣。
密勒日巴年老矣,山兮巍巍不動搖,安得效汝常自在,酣然不動臥千古!

尊者甫唱畢此歌,雙足已經站立在(對面)一個山穴的山尖上了。尊者繼續
飛升直至山頂,在虹彩圍繞中稍坐,旋又繼續飛到那座最高峰的尖顛上說道:“我

現在需要人來替我斟酒,你們也上來吧!”徒眾們問道:“請指示我們怎樣才能到

山頂去呢?我們又如何向您斟酒呢?”

尊者說道:“如果要想上到這個山頂上,就必須要這樣去修持,听我歌曰:

爾等若欲登山頂,應持自心之光明,應調自心如柔棉(?)應結廣大之巨結,
應持修禪似鋼鉤。若能如是而修觀,則能攀登此山頂,觀賞壯闊之景色,
暢飲覺受之美酒。具足善根之男女,入內觀賞得滿足,不具根器之眾人,
只得留外徒徘徊,權飲乏味之薄漿。人若不能修菩提,應自策勉生善
趣。”

惹瓊巴說道:“請您指示一個既能修持菩提又能飲酒之道好嗎?”

尊者答道:“最好的方法是遵循馬爾巴上師之道,像這樣的去飲酒:

于心要義得自在,本体如如常相續,如是成就之親教,譯師馬巴前敬禮。
父師体性如虛空,光明廣大极清淨,如彼日月照一切,輝耀眾木無高下,
如佛大師羅扎巴,常住我頂作庄嚴。
六道主翁之人類,春秋二季一切時,勤釀無實之稼禾,作酒痛飲鬧哄哄,
吾等修持瑜伽士,亦應釀酒飲暢怀。釀酒之法應如是:身口意三作灶石,
諸法空性作銅鍋,盛以青稞白淨分,灌注正念大悲水,點燃熊熊智慧火,
煎煮麥漿离中邊。然后再于曠闊地,平等性之大原中,高豎大樂之旗杆,
放入口訣之酵母,暢臥四無量心墊。隨將酵釀多即一,灌入有為瓦罐中,
方便智慧無二增,五种淨智醇酒成。再以如意之篩具,濾出無漏甘露酒。
因即清淨兮嚕嘎,緣即法性兮嚕嘎,色即蓮花兮嚕嘎,味即金剛兮嚕嘎,
香即眾多兮嚕嘎,触即媚喜兮嚕嘎。我所飲者瑜伽酒,初飲法身极明顯,
再飲報身得圓滿,复飲化身顯無盡。無斷常恒之啤酒,具根飲之如甘露,
薄根之人難享受。
我今再說一譬喻:法性醇釀之因中,生發味美之醇酒,供奉上師及佛陀,
具足三种圓滿者。智慧方便中道處,常持淨戒三昧耶,壇城圣眾皆歡喜。
此酒共不共成就,能育胜妙之覺受,成滿自他之愿求。六种庄嚴酒杓中,
具有口傳之醇酒,此酒下喉大樂熾,瑜伽之酒如是飲,是為不共殊胜法,
其行超特胜一切,希奇希奇甚希奇!

徒眾大家听了尊者的歌之后,都生起了決定的信解。

這是尊者在大窟中降魔和出外游賞時所唱的飲酒歌。

第五一篇 對惹瓊巴之衷心忠告

某一個時期,尊者和惹瓊巴、只貢惹巴等弟子在讓頂蕩山窟安住。一天,惹
瓊巴和只貢惹巴討論那諾巴和梅紀巴的見解和修行方法時,二人越談越多,越扯越

遠。尊者于是對他們二人說道:“你們二人先听完我這首歌,然后再繼續你們的討

論吧。”隨即歌道:

大恩師尊住我頂,悟境不离常顯現,覺受离言甚樂哉。汝倆一僧及一俗,
未离行作之境者,且息諍論听我歌。內心未生證悟時,論諍法訣乃我慢,
謬惑淨除于內時,是謂离邊之正見;契合圣教及理量,斯乃胜妙大庄嚴。
妄念消融法身時,是謂自然之修觀;覺受證驗常相聯,斯乃胜妙大庄嚴。
六聚法爾自清淨,是謂自性平等行,時節因緣常相應,斯乃胜妙大庄嚴。
空樂覺受生起時,是謂口傳真口訣,与四灌義常相合,斯乃胜妙大庄嚴。
空性所生大明用,是謂地道之次第。常合道階之證驗,斯乃胜妙大庄嚴。
自心已至法性盡地時,是謂即身成佛道。契合四身之佛果,斯乃胜妙大庄嚴。

具足口訣圣理量,是謂具傳承上師。恒与悲心常契合,斯乃胜妙大庄嚴。
慈悲深切信心堅,是謂具根之弟子。殷重尊敬常相合,斯乃胜妙大庄嚴。
心結應以正見斷,覺受應從修持生,胜行能至究竟處,四身現量得圓證。
佛果由見自心成(1),洞見一切原是一。

眾弟子听了此歌后,心中的疑惑和錯誤的觀念都斷除了。

一天,尊者對惹瓊巴說道:“你如果從內心深處發起決心修持的意念,應該
謹記這几件事:

持明徒儿試諦听,修持佛法應知此:
一切功德出生處,三世諸佛上師尊,即是法身無別物,于此應具決定信;
惹瓊吾子應自省,汝亦有此決信耶?上師口授之法訣,即是良藥滅五毒,
亦即殊胜之甘露,于此應具決定信;惹瓊吾子應自省,汝亦有此決信耶?
上師生平之言行,事業身教之成就,即是化身之顯現,于此應具決定信;
惹瓊吾子應自省,汝亦有此決信耶?妄念生生如瀑流,稀奇古怪變万千,
生生不已實無生,無体無根無抓拿,故應無散持正念,于此應具決定信;
惹瓊吾子應自省,汝亦有此決信耶?煩惱毒海之波濤,木火熊熊所燃燒,
然彼無有能縛者,于此應具決定信;惹瓊吾子應自省,汝亦有此決信耶?
欲界天人之享樂,如月圓缺四時轉,不堅無常速變滅,是故輪回無真樂,
于此應具決定信;惹瓊吾子應自省,汝亦有此決信耶?應知一切有為法,
如彼空中之閃電,無常如煙如流水,人生難有真閒暇,于此應具真認識;
惹瓊吾子應自省,汝亦有此決信耶?一切畢竟無自性,堅住不死無是處,
故應勤修無死法,于是應生真信解;惹瓊吾子應自省,汝亦有此決信耶?”

眾弟子听了此歌皆生起了异常的決定信解。

※※※ ※※※ ※※※

一天,雅龍的施主們來迎請惹瓊巴去(說法和)承受供養。尊者准許了惹瓊
巴去住半個月。惹瓊巴下山后,其他惹巴弟子們也紛紛下山去乞食去了。不久,布

仁的施主則賽和庫九等前來朝謁。尊者赤身裸体的坐在那里,施主們見了非常吃惊,

都不敢走近前來。于是則賽行近尊者,(雙手捧著)一件衣服供養給尊者。

其他的施主們也都圍攏了過來。大家說道:“尊者啊!您赤身裸体的樣子,使
我們這些世間上的人都感到非常的羞恥。請您慈悲稍微遮飾一下好嗎?”

尊者听了突的站了起來。只見他全身赤裸一絲不挂筆挺挺的站在那里,決然
歌道:

常游四方眾土故,早已忘卻自家園。常伴師尊共住故,早已忘卻眾親友。
常念佛法正義故,一切世法早忘卻。獨自常住深山故,諸散逸事早忘卻。
常觀猿猴嬉戲故,牛羊之狀早忘卻。生火常用打火石,烹炊家事早忘卻。
無主無仆獨住故,尊卑禮貌早忘卻。寬閒舒适獨自住,世俗羞恥早忘卻。
隨心所欲而作為,藏私遮羞早忘卻。身內拙火熊熊燃,一切衣著早忘卻。
常觀妙智無分別,一切妄念早忘卻。時觀雙運光明法,一切戲論早忘卻。
以上十二忘卻歌,乃我密勒之行素。施主何不效我行?我已斷除能所結,
無有造作及菩提。汝等學佛實甚難,我行我素隨安住,世俗羞愧多虛偽,
矯揉造作我不會!

尊者歌畢,眾施主就以种种承事和圓滿供養來侍奉尊者。然后各自返回家中。

其時惹瓊巴應眾施主之請,只在每一施主家中住宿一宵,結果因為施主太多,
竟一連在山下耽誤了許久;等他回到山中的時候,只見洞門緊閉。惹瓊巴忖道:
“是不是因為我在山下流連得太久,所以尊者不高興了嗎?”隨即歌道:

妙法本体無依恃(2),若起依恃非本体。大圓滿法無偏向,有偏則非大圓滿。

大手印法無立破,若有立破非大印。大樂境中無明暗,若有明暗非大樂。
大中道法無認持,若有認持非中道。惹瓊适游山下歸,父尊慈体安泰否?”

尊者即(坐)在洞門之頂上以歌答曰:

离心更無別佛陀,最速莫過气脈道。皈依三寶离凶戾,明空覺受最殊胜。
深恩莫過于上師,群生皆應敬頂戴。修持無謬口訣時,身心能生确信解。
獲得如量證悟時,方知傳承口訣用。心生決定信解時,覺受暖相速生起。
慈心油然常起時,始能攝眾以慈悲。若能見師即佛時,加持源源入身心。
适才汝曾為我歌,歌中詞句甚善好,若解其意能入法,不解即同蓮花落,
吾子惹瓊安泰否?老父体健心快樂。

歌畢,尊者繼續說道:“依我看來,你對世間八法的貪著仍然很大。你應該
舍棄它們,住山修行才好。听我歌曰:

至尊恩師賜加持,令我常能住深山,善根深厚惹瓊巴,意攝諸根听我歌。
寂靜茅蓬獨住時,心莫思維口舌事,否則難免嗔怨生。依師共住專修時,
法會應酬(3)不可思,否則心亂惡行生。供養神鬼食事時,不可望彼作回報,

否則自亦成鬼眷。一心專注習禪時,莫思會遇諸友朋,否則親朋扰清修。
堅持恒毅苦修時,莫思酒肉美妙食,否則將墮惡鬼趣。修持耳傳密法時(4),

莫念聞思學理法,否則終將入邪道。寂靜深山獨住時,莫思作此又行彼,
否則惡念速將生。惹瓊吾子奮精進!咬牙堅修獲成就!吃苦方能解脫生死苦!

宿愿所感惹瓊子,愿汝慈父關切力,令汝速得大證悟,現證宇宙一切法,
皆是佛陀之法身,愿汝圓成此覺受!

尊者的話剛剛擊中了惹瓊巴的弱點和痛處。他立即五体投地向尊者頂禮,同
時歌道:

慈父上師恩德故,我乃堪能修佛法。生我父母早离卻,難舍家園已舍棄,
雖然我心仍悠悠,難斷思念友伴情。積聚食衣財寶念,而今仍難全斷卻;
心常牽挂此三者,慳吝造罪招逆緣。從此決誓修苦行,習心要法依山住。
嘆我修行至如今,仍有積聚資財念,朝謁應朝成就者,得者應得口傳訣,
修者無散精進修,如是友伴常記心。侍奉父師為我行,即身成佛作我修,
山野茅蓬為我居,如是志欲常記心。噫戲慈父金剛持,如如体性不動者,
祈賜慈悲加持我,轉變我心令入道!

尊者于是又給予惹瓊巴許多開示和指導,惹瓊巴心中得了很大的利益。

不久,雅龍的施主們就來迎請尊者父子到腹崖窟去居住。

這是讓頂朗普的故事。

本篇注解

(1)此句意義譯者不甚明了。

(2)此句,按藏文本Folio 276頁之gZah.gTad.Med.意難确定。gZah為星宿之義,
若作此解則無需觀察星象或外境之意,但gTad 字有交付、傳授、緣慮等義,故此片

語大概是指無所依恃,無所緣慮之義。

(3)原文作“積聚資糧和感謝酬報(的活動)”。

(4)原文作“耳傳方便道”。

第五二篇 惹瓊巴离師赴衛

敬禮上師。

雅龍的施主們迎請尊者到腹崖窟中居住,圓滿承事供養尊者。惹瓊巴也同時
住在腹崖窟上面的一所崖洞中。就在這一段期間,上師、本尊、空行圣眾都托夢給

惹瓊巴,叫他祈請尊者講述他生平的傳記,經過惹瓊巴的殷重勸請,尊者乃親自講

述一生的經過(此即現在流傳的密勒日巴尊者傳的由來)。過了不久,惹瓊巴動了

強烈的去游歷衛地(西藏中部)的念頭。

雅龍的施主們有一部分人說道:“這兩個老小瑜伽者比較起來,小的恐怕要
比老的還強得多哩,因為他去過印度許多次呀!”于是年輕的施主們都到惹瓊巴那

里去,而年老的施主們則仍舊到尊者這里來。

一天,許多施主們攜來食物供養尊者父子。他們供養了惹瓊巴很精美丰盛的
食物,而對尊者卻只供養了少得可伶的一些食品。(惹瓊巴收到供養的時候,不知

原委)心中忖道:“他們連我都供養這么丰盛的食物,不消說尊者一定收到更精美

更丰盛的食物了。”一面想著,一面來到尊者的面前說道:“尊者啊!今天我們收

到了許多精美的供食,讓我們主仆二人發動邀請所有的惹巴來作一次會供好嗎?”

 

尊者說道:“很好,我的一份都放在那塊石板下面了。你取出來去用好了。”

(惹瓊巴取出來一看,只見施主們供給尊者的食物)只有一塊干癟了的肉,
一瓶發酸的酒和少量的糌粑粉。惹瓊巴一面走回自己的茅蓬,一面想到:“施主們

這樣作是應該的嗎?師父是与佛陀無异的,我比起他老人家來,連一根毫毛也赶不

上!但這些施主們卻錯亂的行顛倒供養(當供處不供,不當供處卻盡量的去供。)

唉!過去我一直想和尊者同住,圓滿听受所有的口訣,全心全意的侍奉他老人家。

但現在情勢看來,我陪伴尊者,不但不能侍奉他反而會成為他老人家的障礙。我一

定要离開此地才好。現在我就去稟告尊者。”

惹瓊巴來到崖洞中的時候,只見尊者正把頭放在脅下(?)(像鳥一般)的
在睡覺(1),惹瓊巴想道:“我的上師就自利的事情來說,他早已圓滿的現證法身了。

但就別人的眼光看來,他好像是以雀鳥的姿勢在作佛事啊!”正在這樣打妄念的時

候,尊者已經知道了。就對他唱了這首行住坐臥四威儀歌:

惹瓊吾子善諦听,汝父密勒日巴者,有時睡兮睡中修,睡兮睡兮而修時,
愚痴變成大光明,如是口訣我具足;我有此訣別人無,安得普天諸眾生,
皆得此訣我心喜。
汝父密勒日巴者,有時食兮食中修,食中修時如會供,如是口訣我具足,
其他人等難知此;安得普天諸眾生,皆得此訣我心喜。汝父密勒日巴者,
有時走兮走中修,走中修時如繞佛,如是口訣我具足,其他人等難知此,
安得普天諸眾生,皆得此訣我心喜。
汝父密勒日巴者,行兮行兮行中修,行兮作兮而修時,一切行為融法性,
法性体中而解脫;如是口訣我具足,其他人等難知此;安得普天諸眾生,
皆得此訣我心喜。惹瓊汝應如是觀!麥貢惹巴速起身!燒火煮粥其時矣!

惹瓊巴于是向尊者稟陳了許多一定要到衛地去的理由,隨即歌道:

我欲漫游諸國土,如法繞行圣拉薩,朝禮覺釋二圣像,瞻仰圣德桑耶寺,
繞行玉汝、剎竹境、拜謁馬爾巴、哦巴鄉,觀光雅地及羅汝,平等乞食漫遨游。

吾師慈悲憫我意,開許容我衛地行。”

尊者說道:“儿啊!你將來會到衛地去攝受眾生的。但是現在時間還未到,
你莫要違反上師的訓示。且听我這首歌吧:

胜妙密乘之种性,圓成四喜四身者,秘密佛陀現人身,大師馬巴前敬禮。
今日初八吉祥日,晨空朗朗天气爽。紅日初升似火鏡,身心快頤樂漾漾。
持矛勇士冠百軍,惹瓊吾子堪任之;汝乃超俗拔萃人,莫作此言細思量。
心莫散亂豎耳听,拂拭心鏡默觀照,老密今日為汝歌,攝心凝意靜聆之。
寂靜茅蓬安居時,何用漫游諸國為?觀修上師即佛時,何用繞行拉薩為?
觀賞自心游戲時,何用朝謁桑耶為?澈斷內心迷謬時,何用朝禮馬、哦為?
修習耳傳口訣時,何用瞻仰雅羅為?澈觀洞照自心時,何用繞行剎竹為?

惹瓊巴听了仍舊不听尊者的勸告,繼續向尊者努力的陳情,堅持要去衛地。
尊者于是唱了下面這首歌:

汝乃雪山高處白獅子,切莫下入低谷中,否則獅毛將污損,故應常住雪山里,

听師勸兮惹瓊巴!
峻岭頭上大鵬飛,切莫下降低□處,否則羽翼將污損,故應翱翔高空中,
惹瓊吾子且慎思,今日應听汝師言。
叢林深處之猛虎,不可遠离森林邊,虎落平原被犬欺(2),故應常住森林中。

惹瓊吾子且慎思,今日應听汝師言。
大海之中鯨魚游,切莫游近岸邊處,否則將陷魚网里,故應常游海中央,
惹瓊吾子且慎思,今日應听汝師言。貢通惹瓊汝多扎,莫出外游應住山,
汝若漫游各市鎮,定慧覺受將受損,護覺受兮依山居,惹瓊應听師勸言!”

惹瓊巴答道:“我如果繼續在這里和師父住下去,我不但不能夠侍候您,反
而會成為您老人家的障礙了。我會把身心浸潤在覺受和證境中,充滿了快樂及滿足

去漫游諸方的。”隨即歌道:

我父師尊祈垂听。雪山高處白獅子,若不縱躍群山中,何能增長美鬃毛?
惹瓊不留去衛地,懇祈師尊慈俯准。峻崖翱翔之大鵬,若不遍飛高低處,
何能增長雙翅力?惹瓊不留去衛地,懇祈師尊慈俯准。叢林深處之猛虎,
若不遍游眾林地,何能增長威猛力?惹瓊不留去衛地,懇祈師尊慈俯准。
大海中央金色魚,若不遍游深淺處,何能增長其閱歷?惹瓊不留去衛地,
懇祈師尊慈俯准。貢通惹瓊我多扎,若不遍游眾國土,焉能增長定慧力?
惹瓊不留去衛地,懇祈師尊慈俯准,放我今日下山去。”

尊者說道:“惹瓊巴,在你的覺證尚未臻于究竟之前,最好不要离開上師啊!”
隨即向他歌道:

汝乃惹瓊金剛稱,多習法典聞思者,諦听我言善思之。
樂法誠信未生前,不可貪食而行乞。未證本体實相前,莫作空言談高見。
內之明体未熟前,莫作愚痴之觀行。未能口訣資身前,莫以凡心作密法(3)。

未了甚深法義前,莫以淺識論佛法。不能自增福德時,莫諍他人財寶事。
內心未斷貪念時,不可恣意受供施。習气顯境未淨前,莫以猜測說懸記。
未證最上佛果時,莫作施主供養田。百善眾德未圓前,不可离師他方去。
惹瓊吾子莫他行,隨師住山樂禪修。

惹瓊巴仍然苦苦地懇求。尊者無奈說道:“唉!你居然這樣不听我的話,堅
持著要走。我雖然向施主們起過誓,不讓你去衛地,可是誓語也是如夢如幻的。好

吧!我就准許你去吧!現在你可以去收拾收拾,准備起身了。”

惹瓊巴大喜過望,高興得禁不住又笑又哭又跳起來!他沒有立刻動身,卻留
下來陪尊者又住了几天。還請教了許多有關耳傳口訣的問題和抄寫了一些經書。他

動身的時候,沒有攜帶什么東西,只穿了一件布衣,背了一個三叉的錫杖和巴滿的

阿汝(4),腋下夾著耳傳的經書,走向尊者面前來辭行。尊者想道:“惹瓊巴和我住

在一起有許多年了喲!以后也不知還能不能相會了,讓我送他一程吧!”

師徒二人走過一個山峰,將要下坡的時候,尊者問道:“惹瓊巴!告訴我,你
行路的時候,應該怎樣去行走呢?”

惹瓊巴就唱了一首“行路歌”來回答尊者:

佛法正見為譬喻,我住明空而行路,离斷常邊向前行,行于無轉空廣道,
我‘見’縱劣無怯悔。
正法深觀作譬喻,我住空樂而行路,离沉掉邊向前行,行于光明大道中,
我‘觀’縱劣無怯悔。
正法胜行為譬喻,我持禁戒而行路,离戲論邊向前行,行于無著大道中,
我‘行’縱劣無怯悔。
正法密戒為譬喻,清淨無染而行路,离欺作心向前行,行于無偽正道中,
恃戒雖劣無怯悔。
正法果證作譬喻,我住任運而行路,心离希懼向前行,行于四身大道中,
果證縱劣無怯悔。
至尊馬爾巴作譬喻,持耳傳法而行路,离言詮邊向前行,行于口訣大道中,
攝法歸道雖未圓,我心泰然無怯悔。
上師密勒作譬喻,堅毅恒忍而行路,遠离懶惰向前行,行于精進大道中,
勤奮雖劣無怯悔。
以我惹瓊為譬喻,持宿善根而行路,遠离邪念向前行,行于誠敬大道中,
祈禱縱劣無怯悔。

尊者說道:“你說的行路方法很好,但是你要知道儿子如果和母親住在一起
就能長得很健壯,雞蛋如果放在暖熱之地就容易孵出來。大修行人如果与上師同住

就不會走錯路子。但是你現在卻不肯听我的話,一心要离開,(我也沒有法子。)

我對你的愛護和慈悲是不變的,也永遠不會舍棄你。你要經常不斷的祈禱我才好。”

 

惹瓊巴一面听尊者說著,一面眼淚簌簌的流下來,說道:“我對‘尊者即是
佛陀’之确信是絕對不變的。從現在起一直到未證菩提的中間,我所有的希望都寄

托在尊者的身上,以后在中陰和一切時都還要請您庇護保佑!”隨即歌道:

上師佛陀祈悲護,祈作惹瓊護行人。我欲攀登正見山,斷常陷阱甚難防,
能所高山難越過,宗派偏見群盜猖,圓滿正道甚難趨,祈師慈悲護行藏;
當我行至險地時,祈尊佑護脫羅网。我欲攀登正觀峰,沉掉藏奸甚難防,
著相修觀難擺脫,妄念惑人甚猖狂,离戲無生地難趨,祈師慈悲護行藏;
當我行至險地時,祈尊護佑脫羅网。我欲前往正行隅,貪愛友伴長相纏,
放蕩陰境難逃避,散逸閒談難戒絕,未達任運無著前,祈師慈悲護佑我,
令于恐懼得解脫。
我于砌建密戒堡,愧我聞思甚淺薄,對治無門心下劣,藏私隱惡諂曲多,
未抵清淨壕溝時,祈師慈悲護佑我,令于恐懼得解脫。
我欲前往佛果地,輪回路遙無盡期,涅磐險地(5)甚緊迫,希懼盜匪難逃避;

未抵四身家園前,祈師慈悲護佑我,令于恐懼得解脫。
惹瓊欲游諸國土,著此幻身貪眾樂,藏人信心甚微小,途中盜匪騙子多!
于我未返父膝前,祈師慈悲護佑我,令于恐懼得解脫。

尊者說:“今番為你送行,特別為你唱這首吉祥歌。(祝你一切吉祥如意。)”
隨即歌道:

我之傳承為何耶?我傳不差极殊胜,金剛大持所傳也,愿此傳承大吉祥!
愿惹瓊子大吉祥!我之上師為誰耶?我師馬哦二老也,愿我上師賜吉祥,
愿惹瓊子大吉祥!我之妙法為何耶?妙法不劣极殊胜,妙法大手印是也。
愿此妙法賜吉祥,愿惹瓊子大吉祥!我之本尊為誰耶,本尊不差极殊胜,
本尊金剛亥母也,愿此本尊賜吉祥,愿惹瓊子大吉祥!我之護法為誰耶?
護法不劣极殊胜,護法馬滾兄妹也,愿此護法賜吉祥,愿惹瓊子大吉祥!
正見正行与正修,此三愿賜大吉祥,愿惹瓊子大吉祥。根道果三大吉祥,
愿惹瓊子大吉祥!气脈明點賜吉祥,愿惹瓊子大吉祥!樂明無念賜吉祥,
愿賜惹瓊大吉祥!佛陀真實法真實,僧伽圣眾亦真實,三寶賜福大吉祥!
吉祥無邊常堅固,若人問我是誰耶?我乃密勒日巴也,密勒吉祥賜我子,
愿子胜父大吉祥!

歌畢,尊者繼續道:“將來你在衛地時,有一只母狗會扯住你的腿的,到了
那時莫要忘記上師和修持才好!”

言畢,尊者趺坐于地。惹瓊巴向尊者頂禮及繞行數匝后就离去了。尊者忖道:
“他走不了多遠就會掉頭來看我,我最好還是在此地稍坐一下,免得他掉頭看我時,

見我不在心中難過。”于是尊者就在原地坐了一會儿。可是,惹瓊巴卻一直沒有回

頭看尊者。尊者忖道:“他徑直行去,一直沒有回頭看看,難道他對上師和金剛弟

兄們起了什么邪見嗎?無論怎樣惹瓊巴總是一個能夠密持傳承法訣和堪能行腳的人

啊!”于是尊者就持了一口瓶气飛行到惹瓊巴的前面,在一個狀似獅子跳躍的大石

上降落;變現了七個惹巴。為了考驗惹瓊巴的心意,尊者就唱了這首歌:

行路惹巴听我言:汝是何人上師誰?誰為汝祖及祖父?傳承何者何口訣?
修何种法廟何處?此山何名石何名?汝今前往何地行?何人許汝作此行?
行時如何而行耶?

惹瓊巴忖道:“別人不會跑到我前面去對我這樣說話的,這一定是尊者的化
身。”于是就向惹巴們頂禮,唱了這首行路歌:

至尊慈父祈垂听:尊适問我汝是誰?我乃貢通惹瓊也。上師密勒日巴也,
祖父馬哦二師也,曾祖諦洛那洛也,口訣空行耳傳也,傳承金剛大持也。
修所拉息雪山也,此山比宁素卡也,此崖巨獅躍騰也,目的行往衛地也,
開許上師尊者也,行路來由本如是,祈賜開示行路法。

尊者隨即將几個化身都攝入主身,然后說道:“我見你頭也不回的一直行去,
所以前來看你的心意。現在我知道(你并沒有對我不滿),你的三昧耶戒也沒有瑕

疵;戒清淨故,我們師徒就永遠不會分离。現在你可以安心起程了。”惹瓊巴听了

滿心歡喜向尊者頭面禮足,發了許多善愿,然后向衛地進發。

尊者返回腹崖窟不久,眾施主像往常一樣的帶來供食,來到尊者的住處。他
們此時已得悉惹瓊巴已經离去,于是就把准備供給惹瓊巴的食物隱藏在另一所窟崖

的銅盤下面。然后大家來到尊者的住處,看見尊者早已起身,巍然的坐在那儿了。

 

施主們說道:“尊者啊!你一向沒有這樣早就起來啊。今天為什么起得這樣
早啊?”

尊者答道:“我因為一大早給惹瓊巴送行赴衛地,所以到山下去了一趟,回
來心中有點憂傷,所以獨自坐在這里。”

施主們問道:“惹瓊巴要到衛地去,您是否曾經挽留過他呢?”

尊者道:“我曾經這樣懇切的挽留過他,但是他卻不听啊:

我心愛子惹瓊巴,离此徑往衛地矣!渠乃自作主張者,素難接受他人語!
渠云欲朝馬哦座,往謁雅地及羅汝,又云欲禮桑耶寺,繞行拉薩瞻圣跡。
老身告彼如是言:依止根本上師時,釋迦圣像何所用?深山茅蓬靜居時,
馬哦尊者何所用?听受耳傳口訣時,雅地羅汝何所用?觀賞自心游戲時,
品玩桑耶何所用?澈斷迷執于內時,繞行拉薩何所用?我雖對彼如是言,
珍愛寵慣子惹瓊,不听我勸离此去,去往如日衛地矣!當時汝等若在此,
或能阻彼离去耶?

施主們說道:“當上師到了年紀衰邁的時候,作徒弟的是應該住在近處侍奉
才對的。尊者這樣挽留他,他仍是不听,實在是太無羞恥了。”尊者(假意的順著

他們)說道:“是啊!惹瓊巴确是沒有羞恥,不守三昧耶戒的人啊!”隨即歌道:

 

父母珍愛之子女,老邁之時盡孝者,千百人中難得一!不重密戒之弟子,
上師老時盡孝者,千百人中難得一!雄赳一似白獅子,舍我如棄老朽狗,
惹瓊昂步去衛矣!惹瓊一似雪山獅,舍我如棄老灰狐,昂步前往衛地矣!
惹瓊一似斑斕虎,棄我如舍賤家禽,昂步前往衛地矣。惹瓊一似大鵬鳥,
舍我如棄衰野兔,昂步前往衛地矣!惹瓊一似駿雄駒,舍我如棄蹣跚象,
昂步前往衛地矣!身如野牛具尖角,雄赳健美似天人,惹瓊昂步去衛矣!
聲似銀鈴奪人魄,語如彩帶縵悠悠,惹瓊昂步去衛矣!

施主們說道:“您對他這樣的慈悲愛護,是否給他安排了同行的伴侶呢?否
則這樣長途跋涉不是太辛苦了嗎?”

尊者答道:“他是有這樣的同行作陪伴的:

他人之伴有离聚,惹瓊之伴無离聚,良伴恒常隨彼行;靈明智慧為伴侶,
惹瓊离此他去矣!渠有良駒异尋常,不飢不渴不惊懼,風心不二之雄駒,
惹瓊跨乘天下行。他人衣著有冷暖,惹瓊衣著离寒溫,身披拙火溫暖衣,
安樂舒宜天下行。他人食物有精粗,惹瓊之食恒美妙,身攜上妙三昧食,
惹瓊自在天下行。他人財寶懼盜賊,惹瓊之寶無盜者,身怀口傳如意寶,
坦蕩無憂衛地行。

歌畢之后,尊者沉默無言,臉上略略現出哀傷的樣子。施主們說道:“惹瓊
巴好像全無情意的樣子就這樣的离去了。他既然如此,您也不必挂在心上。好在現

在還有許多惹巴們,像希哇哦、賽文惹巴等,他們可以到腹崖窟來侍候您老人家。”

 

尊者說道:“惹巴們雖然很多,但像惹瓊巴一樣的卻很稀有;施主們雖多,
但具有(真正)信心的也很少啊!”隨即歌道:

貢通之嚴瓊惹巴,澗龍之雁總惹巴,朵扎之賽蘊扎喜巴,打莫之只貢領卡哇,

此我珍愛四子也。然于多年伴我者,從幼至壯惹瓊巴,我心深愛難忘舍,
今日別我起悲思!
依于言詮所謂見,雖名為見實空談,堪离能所散亂者,一心專注證
境者,
如是之人甚稀哉!
不能增益心境之觀行,雖名為觀實止耳!能融止觀成一味,觀心悟
徹如微者,
如是之人甚稀哉!
逃避世法之行持(6),名雖為行實沉淪,堪能粉碎八法者,于法究
竟成證者,
如是之人甚稀哉!
心怀隱私而持戒,雖名持戒實欺騙,能持禁戒如初誓,坦對自心离悔疚,
如是之人甚稀哉!
欲心渴求之證果,名為證果實夢囈,直趨窮盡法性地,真實證入大
道境,
如是之人甚稀哉!
紙上所寫之口訣,狀似深邃實胜言,堅毅之人世罕見,具傳承者亦稀哉!
心惟關切此生事,世務紛繁之上師,名雖為師增牽纏,誠信之徒沙中金,
依真師者亦稀哉!
表面熱溢之敬信,名為敬信不久長,惡業深慮私利重,滿眼盡是小量
人,
無懼無私無多顧,大勇之人亦稀哉!城后斑色之小廟,名雖為廟實市鎮,
群喜逸樂及散亂,住山修士亦稀哉!持律小僧頭僵直,名雖是僧實做戲,
眾生大抵乏堅毅,真持戒人亦稀哉!雅龍女妞喜俊俏,名為施主心不正,
几個女人心剛毅?純篤供主亦稀哉!惡人信心在口中,汝等信心在私處,
密勒日巴我修士,信心出自自心中。崖石老時污垢集,水溪老時沙紋現,
蒼樹老時葉脫落,茅蓬老時野草生,修士老時覺受減,施主老時信心失。
或有施主似孔雀,終日顯耀美翎眼,或有施主似鸚鵡,喋喋不休無義語,
或有施主似母牛,惟念小牛及羊群。汝等施主若返家,今恰是時可去矣,
否則行將太遲焉:如今下面崖洞中,我聞叮當嘈雜聲,群鼠爭嚙麥粉袋,
黃油滾落地塵埃,野狐打翻啤酒瓶,烏鴉爭食牛肉堆!欲觀此境應速去,
遲恐不及速行矣!祝君快樂心愉暢,發愿彼此速聚會。

施主們听了尊者的歌后,都目瞪口呆,彼此你看我,我看你,悄悄地用肘你推
我,我推你,在异常尷尬羞愧的情況下悄悄地离去。隨后,他們越想尊者的話越覺

得有理,大家都感到异常羞愧,對尊者的信心也越發增強;就帶著丰盛的食物前來

供養尊者,說道:“請您給我們一個開示,使我們心中能夠生起無常的警覺,好嗎?”

 

尊者不肯接受他們的供養,但對他們唱了下面這首歌:

吝嗇施主請諦听,為釣名故而積資(7),為現世法求皈依,為果報故行布施,

為我慢故作供養,如是四种之供施,不能与法得相應。
為貪口腹作會供,為爭名利學法典,閒談高歌樂放逸,求虛榮故為人師(8),

如是何能得加持?
滿足說法欲望故,隨意而說离經据,滿足虛榮吾慢故,喜愛奉承受人禮,
不明根器而授徒,自誤誤人大混亂,拼命鑽營求財寶,假名佛法實商法,
以上四种之邪行,豈能利益諸眾生?!
不能獨居喜散亂,不能耐苦喜娛樂,不能修觀喜閒談,机心算計世間法,
如是四种之心法,焉能令人趨解脫?四四十六諸謬行,施主應常記心焉。”

只貢惹巴供養尊者一份食物,請尊者慈悲繼續開示。為酬其請,尊者歌道:

上界長壽天人眾,不明隨顯即体故,敵視生生靈明用,執觀無想之禪定。
下界愚痴餓鬼眾,不明烈火由心變,于他生嫉慳心生,由惡業故受飢渴。
中間閻浮貧苦眾,不知地中有寶藏,盜取同胞之財物,种种欺騙終自苦。
雅龍施主心計多,不供尊者供惹巴,惹巴年輕容貌好,承事于彼心愛樂,
如是心生分別故,供養惹巴招羞愧。汝等听我良言勸,從今莫生多
机心,
應從佛母積資糧,供養承事胜佛陀。

施主們听了都深起淨信,一面流淚,一面不停的向尊者頂禮說道:“從今以
后,請尊者長期住在我們這里,我們必定如法的承事供養您。”

尊者說道:“我不能在這里長久的住下去,但是我會加持你們施主長壽無障,
并發愿在吉祥如法的情況下与你們會面。”隨即歌道:

高高廣大碧空中,日月二輪恒流轉,相聚短暫無恒義,日月別空四洲行,
碧空汝應善珍攝,日月遨游賞心去;愿汝莫被云霧遮,日月莫為羅侯蝕,
發愿彼此常相遇,法緣殊胜吉祥中。
巍巍嵯峨高峰上,兀鷹翱翔常飛旋,相聚短暫無恒義,兀鷹騰空遨游去,
高峰汝應善珍攝,兀鷹我今賞心去,愿我莫被霹靂擊,兀鷹莫陷羅网里,
發愿彼此常相遇,法緣殊胜吉祥中。洶涌藏江之中央,金眼魚母繞旋游,
相聚短暫無恒義,魚母恒河游耍去,藏江汝應善珍攝,魚母我今賞心去,
愿開河者莫掘汝,愿我莫陷魚网中,發愿彼此常相遇,法緣殊胜吉祥中。
妙苑麗花名哈羅,翁翁繞彼波斯蜂,相聚短暫無恒義,蜜蜂恒河觀花去,
麗花汝應善珍攝,我今他方賞心去,愿寒厲霜莫摧汝,愿凜冽風莫傷我,
發愿彼此常相遇,法緣殊胜吉祥中。雅龍施主齊聚此,圍繞密勒我修士,
相聚短暫無恒義,修士險山游玩去,施主汝應善珍攝,密勒我今賞心去,
祝愿汝等皆長壽,我亦覺受常增長,發愿彼此常相遇,法緣殊胜吉祥中。

有几個施主听了尊者的歌后,成為虔誠的隨侍弟子,其他諸人皆生起了無量
的信心。

惹瓊巴赴衛地后,在夏境的一所學院中得到閔著教授座的職位。他后來邂逅
一位貴族女士;由于尊者的慈悲加持,(使他感到十分羞愧。)他于是又回來侍奉

尊者。這一段故事的經過,皆詳述于惹瓊巴的傳記中。

以上是惹瓊巴赴衛地的故事。

本篇注解

(1)此處藏文經義,譯者不太明了。直譯是“頭像撅子般的睡”。

(2)原文頗難确譯,固套成語代之。

(3)原文phog.chod.Ma.Byed.不知何義。

(4)大概是尊者所賜。阿汝為一种細布。

(5)此處“涅磐險地”乃指那著于一邊之偏空涅磐,非指達成之無住涅磐也。

(6)此句頗難譯,或可譯作“心隱暗處之行持”。

(7)此處之“資”字指菩提道上的福德及智慧資糧,非普通之錢財也。

(8)原文作“為虛榮故而持威儀及為人傳法灌頂”。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一) 第一篇 - 第四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二) 第五篇 - 第十三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三) 第十四篇 - 第十八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四) 第十九篇 - 第廿七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五) 第廿七篇 - 第卅六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六) 第卅七篇 - 第四十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七) 第四一篇 - 第四四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八) 第四五篇 - 第四九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九) 第五十篇 - 第五二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十) 第五三篇 - 第五五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十一) 第五六篇 - 第五八篇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十二) 第五九篇 - 第六一篇

發表留言